摘 要:實踐教學是經濟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應當消除以往重形式和輕能力的弊端,強調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目標,豐富實踐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成長需要開展層次性、系統性和有序化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經濟管理類;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經濟管理類本科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應當從學生的職業成長需要出發,優化實訓教學活動的目標,豐富實踐教學資源,在校企聯合的大背景下發揮師資力理的指導作用,全面提高實訓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
1.傳統經濟管理類本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輕視學生能力培養
傳統的經濟管理類本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輕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在培養方案、實踐教學資源配置和教學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資源的整體質量水平較低,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存在脫節現象,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無法有效指導學生實踐。除比業實習外缺乏動態性、過程性、參與性與創新性的實踐教學項目,實踐教學沒能為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服務。
1.2重形式輕內容問題
當前經濟管理類本科教學的實訓教學體系存在重形式與輕內容的問題,不僅校內實訓教學的課時比例較小,而且實訓教學內容與職業發展的前沿趨勢不符,學生參與的實訓活動以驗證性的為主,實訓教學項目內容缺乏創新性,實訓教學沒能與社會熱點和創新創業活動有機結合,實訓教學資源配置與更新不足。現有的實訓教學資源的不能培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沒能有效的構建校內外一體第的綜合性實訓教學機制。
1.3物質基礎相對不足
應用型管理類本科人才實訓教學的保障體系建設不足。高校對于文科性質的實訓教學的管理不足,不僅沒能配備足夠的實驗室,而且實訓設備的數量、質量不足,缺乏優質的實訓教學管理系統,實訓教學資源的專業性不強,校內現有資源與企業配置的工作硬件設備有較大差距,這使得學生不愿意深入參與校內實訓活動,嚴重的影響實訓教學的質量。
2.經濟管理類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
2.1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高校進一步構建培養經濟管理類本科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應當把重點放調整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方面,注重對辦學方式進行重定位,突出明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自我發展方面的能力。首先,應當繼承和全面梳理以往實踐教學的經驗,為現階段實踐教學的改革提供必要依據。其次,還要適當的壓縮理論課程,實現理論教學內容有效整合,圍繞培養學生能力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對接。第三,保證實踐教學內容更有靈活性,能夠根據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個性發展需要和社會對應用人才的需求設置個性化和層次化的實踐課程內容。
2.2優化實踐教學的專業特色
經濟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應當創新培養模式,根據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需要合理的配置實踐教學的資源,強調實踐教學法的豐富性與適應性。首先,應當構建漸進式的實踐教學模式,按照不同的階段配置具體的實踐課程。例如,圍繞大一和大二上學期專業基礎課程為主的教學現實運用專業競賽、協會活動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認知。其次,大二、大三期間學生主要學習專業核心課程,應當以課程實驗和集中實訓為主,設置多樣化的專業競賽,通過項目實踐、技能訓練與等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大四期間主要安排比業論文、生產實習和校企合作的入職培訓等,通過頂崗實習等提高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與專業技術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競賽、科研項目和社團活動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財務管理類專業安排財務工司實踐項目,旅游管理專業強化酒店管理實踐項目等。
2.3采用靈活多樣的實踐形式
合理調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資源,更要豐富實踐教學的活動形式,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需要,并且發揮不同實踐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作用。首先,應當綜合性的使用實訓、實驗、社會調查、實習、學科競賽和創業項目實踐形式,還要開設特色的綜合實訓活動。例如,圍繞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設置財務會計綜合實訓,納稅申報訓練等課程,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設置市場調研、市場預測、營銷策略實訓等內容。旅游管理專業設置酒店籌劃和設計、前廳與客戶管理、中外飲食文化系列實習活動、優化旅游路線設計等課程。其次,設置拓展項目模塊,引導學生參與校外文化課程,科技創新活動,學科競賽和職業資格訓練,還要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從而多角度的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2.4全面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
應當建立對高校管理類本科人才實訓教學的監督體系,在全面分析實踐教學運行狀況的基礎上,總結實踐教學活動的得失,促進學生更充分的運用實踐資源提供職業素養。首先,應當建立三級管理教學機制,設置學校、教務處和院系為主的三級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涉及企業、教師與學生管理。其次,還要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尤其對校內實訓與企業實習活動的規章制度進行完善,通過程序化的方式促進實踐教學的高效運行。第三,還要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運用實踐保障評價機制對實踐教學目標、資源、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做到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進一步增加定量指標,在評價過程中還要綜合的考慮動態因素,進一步把實踐教學評價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評價內容進行有效整合。
2.5培養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
為了更好的推動經濟管理類本科實踐教學體系,還要優化師資隊伍的力量,注重吸引優化人才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當中,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例如,運用學校與企業聯合的方式建立實驗室,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到學校授課,還要通過教師申報與企業專家共同申報項目的方式鼓勵高校教師研究實踐教學項目,拓展實踐教學的特色項目。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訓,促進理論課程教師掌握豐富的實踐經驗,輪流派遣理論教學教師到企業任教或任職,加強教師與學生溝通能力培養,從而構建一致面向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體系。還可以調動教師以資金入股、技術入股和方式與學生共同開展小微企業的創業活動,通過理論與實踐相整合的方式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目標。
2.6打造特色優質的實訓基地
實習基地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載體,只有提高實訓場所的軟硬件條件,才能滿足經濟管理類學生的日常實訓需要。首先,應當加強實訓室軟硬件的建設水平,注重加強軟件設備的建設,根據職業發展方向不斷充實實訓教學資源,保證各類型的實驗課程有序高效開展。其次,還要圍繞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需要,建立創新創業實訓孵化中心,直接服務于學生的創業活動,在一系列有效的創業評估基礎上提高創業可行性。第三,還要建立一定數量的優質校外實訓活動基地,通過校企聯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訓載體,重點選擇優質的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從而達到聯合培養學生的目標。
結論:經濟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的實訓教學體系構建應當在校內外一體的背景下,根據現代社會對經濟管理類人才的需要,優化實踐教學活動的目標,合理的配置實踐教學活動的資源,建立符合學生學習過程需要,具有專業化、實踐化、特色化、直觀化和有效性評價的實訓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向梅梅,劉明貴.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
[2]茹莉.轉型發展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系統性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6,(7):120-125.
[3]楊衛平.高校經濟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教學刊,2015,(11):18-19+21.
作者簡介:
姜啟筠(1998.1--),女,漢族,河南省鶴壁市人,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