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玉米在我國的糧食支出占有很大比重。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的經濟高速發(fā)展,農業(yè)在我國的呈現(xiàn)出增長的發(fā)展趨勢,以至于國民在日常生活中對玉米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然而,在玉米的實際培育中,還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本文闡述了在實際的玉米栽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其提出了應對措施,以達到農業(yè)高速發(fā)展的目的。
關鍵詞:玉米;問題;解決措施
當前由于我國玉米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輸出玉米的質量和產量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重抑制了我國對于玉米的推廣和擴大種植面積,與此同時還對玉米的深加工形成阻礙,無法更好的滿足人們對玉米的日常需求。所以,我們急需針對我國玉米種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探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從根本上提升玉米質量,盡量為人們提供所需要的玉米種植技術,幫助玉米種植戶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一、玉米栽培技術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科學種植的意識
在我國長期的玉米種植期間,大多數(shù)農民都在常年的玉米種植中積累了一些相關的種植經驗,對于玉米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然而隨著現(xiàn)代農業(yè)的高速發(fā)展,這些經驗不是很適用現(xiàn)代玉米種植,甚至有一些經驗跟現(xiàn)代的科學解釋相違背,例如,對于土壤的選擇、水分的施加等,還有對于氮肥的使用,沒有科學的密度種植標準,如此一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玉米產量和質量的提升。
(二)管理經驗的不足
玉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高經濟作物,玉米種植重點集中在我國北方,種植面積非常廣泛。然而,由于今年來的農業(yè)改革以及人口的不斷增長,依據傳統(tǒng)技術的玉米種植已經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現(xiàn)象,所以,近幾年我國開始進行玉米栽培技術的探究,并將研究成果大力推廣。
但是在目前的玉米栽培的實際管理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沿用傳統(tǒng)的栽培管理方式,由于其灌溉方式的不足、細致管理不到位、以及機械化不足,嚴重影響了玉米的質量和產量。
(三)育種問題的選擇
在進行玉米的實際培養(yǎng)當中,因為土壤條件、氣候因素的影響會給玉米品種帶來影響,經過嚴格的人工挑選,逐漸形成不同的玉米品種,這些玉米品種對于環(huán)境的要求也不僅相同,所以,玉米種植戶在進行玉米種植時要以當?shù)貧夂驐l件、病蟲害類型嚴格對需要種植的一米種類進行挑選,最大可能的減少經濟損失。比如,在相對少雨的干旱地帶,需要選擇抗干旱能力較強的玉米種子;對于病蟲害相對嚴重的地區(qū),應選擇具有抗病蟲害能力的種子進行種植。
(四)土壤的先前準備
在各類作物中,玉米個體較大的作物,所以應區(qū)別于其他愛笑作物,玉米需要更為廣闊的生長空間、相對松軟的土壤、以及肥料水分的合理搭配進行幫助生長,來達到支持整體植株正常生長的目的。在進行實際的玉米種植中,很多農民在玉米種植前,沒有進行全面的、深層次的土壤翻耕,使得玉米的扎根很淺,無法充足的達到對水分和土壤營養(yǎng)的汲取,易導致大風天氣倒伏等我情況出現(xiàn),嚴重抑制了玉米種植產量和質量。
(五)對于病蟲害的錯誤應對
玉米的病蟲害防治是一個長久的工程,很多玉米種植戶根據早期總結的傳統(tǒng)經驗認為做好包衣、拌種工作就可以很好的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然而,這類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根據大量實驗得出:有很多常見的病蟲害都是在玉米種植中后期才出現(xiàn)的,例如,紅蜘蛛、蚜蟲、棉鈴蟲、大斑病、頂腐病等。由于受到由于傳統(tǒng)思想的限制,以及玉米植株成長已經基本成型,因此大多數(shù)玉米種植戶任其發(fā)展,最終導致大面積蟲害的發(fā)生,對玉米的質量和產量造成影響。
二、針對栽培技術不足的解決措施
(一)對于科學種植思想的強化
要從根本上改變玉米種植現(xiàn)狀,首先要提高農民的種植觀念和種植技術。對于現(xiàn)在的玉米種植戶來說,普遍受到傳統(tǒng)思想和經驗的限制,對于現(xiàn)代化的科學種植技術與理念加以抵制,很大程度上依靠所謂的經驗進行生產操作,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玉米產量。所以相關農業(yè)部門要對技術加強與經驗的宣傳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對于相關技術的培訓,可以定時的展開各類講座,對于現(xiàn)今的種植知識和經驗加以宣傳,盡可能的提升農民的感知思維和種植技術,樹立科學的種植思想。當?shù)氐挠嘘P政府部門加大對農業(yè)的投資占比,對于各類的農業(yè)基礎措施加以完善,在必要時應派遣專業(yè)的農業(yè)的農業(yè)工作人員進行實地操作指導,為農民提供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的專業(yè)應對方法,為玉米質量和產量的增加提供保障。
(二)進行科學種子選取
優(yōu)良玉米品種是玉米高質量與高產量的基礎保障,需要根據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種植方式、病蟲害的嚴重程度,選取抗病蟲害能力強、對氣候適宜能力強品種,為玉米高產奠定基礎。相關的政府農業(yè)部門積極發(fā)揮自身作用,為農民演示新品種的玉米種植,保障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對于優(yōu)良品種進行有效推廣。
(三)科學肥料施加
肥料是玉米生長過程中營養(yǎng)物質的額外補充,單純依靠土壤中的養(yǎng)分可能無法滿足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對營養(yǎng)的需求,此時需要玉米種植戶根據肥沃程度和農作物的需要對農作物進行施肥處理,盡量根據農作物以土壤之間的平衡進行施肥,在進行玉米種植前,應選用有機肥做基礎肥料,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根據玉米的實際需求酌情施加氮磷鉀肥等。爭取使得肥料再生長過程中對于肥料的高效吸收,盡量避免因為過量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影響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四)種植管理
密度適中的玉米種植對于玉米產量和質量有很大影響。所以,對于種植玉米的農民來說,需要根據科學系統(tǒng)的玉米種植密度進行合理規(guī)劃。換句話說,需要對土壤肥沃程度、光照程度等相結合,進行綜合性的探究,適當?shù)倪\用機械投入到玉米種植中,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形成保障;從事玉米種植的農民需要一定的玉米種植專業(yè)知識,依據自身情況進行合理化的玉米播種,避免因為貪多心理,造成玉米減產,品質降低。
(五)病蟲害防治
對于病蟲害的防治需要應用有效的科學方式。總的來說,農民需要對玉米生長過程中各類病蟲害進行分析,對于各類抗蟲藥物的科學混合,在生長過程中抗病蟲藥物的噴射,以達到玉米植株抗病蟲的目的;依據當?shù)氐耐寥拉h(huán)境,進行適當?shù)墓喔取㈦s草清理能夠有效的降低病蟲害風險;農民需要定時的與專業(yè)工作人員進行經驗交流,請教其正確應對病害的方式,盡量減少農藥在玉米種的存留,最大可能的使得玉米品質得到提升,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六)玉米的收獲技術
為了實現(xiàn)玉米產量與質量的提升,應對玉米生長后期光熱條件充分利用,根據實際情況,比規(guī)定的收割時間推遲一個星期左右。等到植株顏色偏黃,莖葉水分基本喪失,玉米果實的乳線消失,在植株底層出現(xiàn)黑色基層后,可進行收獲工作。對推遲收獲技術的沿用,可實現(xiàn)產量與質量的穩(wěn)定增長。
結束語:
玉米的栽培技術對于玉米產量有直接影響,為了使得我國整體的玉米經濟效益得到提升,相關的研究人員需要對相關技術進行整體加強,采取直接有效的方式使得玉米質量得到提升,在最大程度上使得玉米面授病蟲害的侵襲,從而達到公民對對于純綠色玉米的要求,帶動我國玉米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春燕.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J].種子科技,2019(03):39.
[2]葛桂民,李建欣,崔杏春,楚曉真,曹亞青.玉米秸和菇渣炭化發(fā)酵基質在蔬菜栽培中的應用[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9(03):139-141+144.
[3]黃麒.玉米雜交種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技術與市場,2019(03):91-92.
[4]王輝.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推廣方式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9,39(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