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華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教學也逐步走進課堂,且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信息化教學設計包括分析與設計兩方面,分析是設計的前提,即教師在教學時要能夠認清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相關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的突破,對學習任務的設置與運用也要有詳細的分析與解決方案。當然,設計也要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地優化與調整,力圖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受益匪淺,學到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诖耍疚膶χ新殭C械基礎課程的信息化教學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中職院校;機械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
由于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和網絡應用的普及,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學設備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一些教師在上課時已經開始使用多媒體設備授課,原來的粉筆被鼠標代替,板書換成了PPT,但這些都只是信息化教學的初始時期,也可以說是信息化教學中的一小部分。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要想讓學生們根據自身需求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提問,全面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增強創新意識,目前只是運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授課是遠遠不夠的。
一、信息化教學概述
現在已經開展進入“ADC時代”:A指的是人工智能,D指的是大數據,C指的是云。筆者理解的做到教育現代化,第一就是要做到教育信息化,用信息化來推進教育現代化。華中師范大學的楊宗凱校長提出,今后教師的培養中必須要強調信息技術和教育的有機結合,以促進今后教育的進步。
信息化教學就是結合現代化授課過程中信息的傳授形式與學生對信息內容再加工的過程,全面依靠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支持,借助更多的教學介質、數據資料,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師的安排與教導下,全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們可以切實成為知識的主動創建者,以更好地實現授課目標。在使用信息化教學授課時,需要教師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注重情境對信息化教學產生的影響、關注協作學習的重要性,看重對學習環境的規劃、重視借助不同信息資源來輔助授課。只有教師正確認識了信息化教學的特征,才可以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教學,真正發揮信息化教學的作用。
二、機械基礎課程教育改革的原因
(一)信息社會的來臨導致人才缺口增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來臨,國家和相關企業對機械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主要表現在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在數量上,體現為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在質量上,體現為對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增加。機械類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如果不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實現機械基礎課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將無法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二)機械基礎課程教育的固有問題
通過觀察和分析現行機械基礎課程教育,筆者發現機械基礎課程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傮w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學模式缺乏科學性;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對機械運動缺乏動態認識。這些問題影響機械基礎課程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因此,在新社會背景下,必須積極推進機械基礎課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高機械基礎課程教育的水平與質量。
三、信息化教學模式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在信息化的條件下,智能手機、電腦、Ipad、手提式電腦等已經普及,中職學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已司空見慣。針對以上機械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嘗試“有條件”地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移動終端工具。這個“條件”就是“學習”,即讓學生實現不分時間、地點開展學習,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作用。具體步驟如下。
(一)分析課程,整合資源
教師要對機械基礎課程內容進行分析,心中做到全面理解,并結合教學需要對授課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其次通過上網搜索、學習,對知識、技能進行整合,不足之處要不斷去完善。根據機械基礎這門課的特點,可以將知識調整成三個模塊:基礎知識模塊、實踐操作模塊以及液壓模塊,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集成若干個教學知識點,然后將相關知識點提煉、加工形成課件和微視頻。
(二)上傳資源,自主學習
利用互聯網創建本課程的QQ群、微信群、微信平臺等,教師將課程內容和相關微視頻上傳到網絡,對資源進行共享,并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設計分層達標模塊和標準。通過“掃一掃”加入學習平臺、體驗互動式學習,通過網絡互助、點贊的方式,學生能夠開展趣味式學習。學生感興趣就會通過課余時間自行下載、觀看。引領學生利用網絡海量信息,主動收集遇到的問題或是通過網絡解決,并做好課前預備。預習的同時,學生在線做好相應的練習題,檢查自己學習掌握的程度。
(三)利用微課技術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科技與教育的不斷融合與發展,微課已漸漸地運用到了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它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新知識的導入、理解、重難點的鞏固與練習等等,都可以讓教師通過微課來向學生進行展示。因此,在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微課應用到教學中,在滿足課標要求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樂中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不斷推進課程的進度。假使部分學生遇到了不太理解的問題可以向教師或者同學尋求幫助,讓老師把知識通過微課的形式發送給學生看,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聽不懂有不好意思向他人假,且不善于及時復習,導致成績不斷下降的情況。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的碎片化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方面的不足,展示出其強大的優勢特征,讓學生認識到了電子白板的優點,也更好地幫助后進生激發了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習成績,端正了自身的學習態度,養成了及時鞏固與復習的習慣。
(四)利用多媒體再現功能,幫助學生機械制圖
機械制圖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大都采取手工制圖的方法進行講解與分析,使得教師成為了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只能被動地去汲取知識,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甚至有些教師為了加快教學的進度,缺乏對學生的提問,只是一味地講解,沒有任何互動的形式,這種教學使得學習變得枯燥乏味,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改變這一現狀,學會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由于課件形式各異,呈現的畫面感也良好,課堂氛圍也比較活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板書,有時還要在黑板上制圖,影響了教學的進度,而多媒體技術卻可以彌補這一缺點,它能夠清晰、全面地對畫面進行展示,使得學生能夠清晰地觀察到各個零件的結構及其組合,這對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并掌握機械結構有很大的幫助,也更好地完成了課標的教學目標,提高了教學效率,使得課堂內容豐富多彩。
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也將不斷地推動機械基礎原來的課堂授課形式。教師利用網絡資料學習、制作微課件等,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給教師們發展自身個性化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還幫助學生們提升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加強了課堂上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頻率。用教育信息化來促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教育不但是教育工作的未來發展走向,也是機械基礎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機械基礎》信息化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J].李林.江西化工.2017(04).
[2]淺議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J].朱加芬.職業.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