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寧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提到:“體育和健康課程關注的重點是使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并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重視,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每一個環節注重將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有效激發出來,在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導作用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使其體育學習能力得到發展。”構建高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應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其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生;體育教學;有效性
對學生而言,高中階段的教育尤為關鍵,和其他學科相比,體育學科通常并未引起老師的關注,造成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體育教育缺乏全面性,而沒有影響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體育,可以給予學生幫助,讓其心情得到放松,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應重視體育教學,注重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使體育教育也能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一、轉變體育教學觀念,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教師要將不重視體育教學重要性的觀念有效轉變,高度重視體育教學,在教學中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具體的教學目標制定出來,如此才可以實現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以“田徑”為例,教師的教學目標除了要讓學生將田徑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及田徑運動對身體的好處、田徑運動的分類等基礎知識,同時還要讓學生在操作中展開鍛煉。因此體育教學的范圍應突破課堂講解的限制,讓學生在學校的操場中進行鍛煉,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可以展開競走訓練,也能進行短距離跑步,可以展開跳躍運動,讓學生在運動中身心得到放松,促進體育意識的增強,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有教學方法的目標,均是為了把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1]。所以,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中,體育教師要合理做出選擇,同時和體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設置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置身于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深刻掌握相關知識。
以“足球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為學生講授足球運動的規則,然后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比賽。第一次和足球接觸或不熟悉足球的學生,在球場上踢球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守規則的現象,但是學生可以積極投入其中,可以參與到比賽中,這就是體育教學的目標所在。比賽結束后,教師應指出學生在比賽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其糾正。就算是一些踢的不好的學生,教師也不能直接批評,而應鼓勵學生,相信學生通過練習就可以做好。只有充分肯定學生,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積極主動投入到體育教學之中。
三、積極展開師生互動,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師生關系是教學中的主要關系,教師不能只注重對教材進行研究,還要多關心學生,同時學生也要多和教師展開密切交流,如此教師和學生之間才可以展開良好互動,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情況充分了解到,從而科學、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以“排球運動”為例,教師在教學最初便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所認識的排球運動,以活躍課堂氛圍,然后向學生講解排球運動的動作要領:傳、墊、扣、攔、發等,學生可以立足于自己并未掌握的內容展開提問,教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示范加深學生對排球運動的了解,最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組隊展開排球競賽,教師做裁判,同時也可以在一旁對學生掌握排球運動動作要領的程度、理解比賽規則的程度進行觀察,進而在比賽后有效糾正其動作要領。這樣既能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提供方便,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實際運動中把運動要領掌握到,并使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得到有效培養。
四、注重評價的多樣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體育學習評價要將多主觀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機制構建起來,將教師評價學生的評價方式改變,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構建家長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習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多主觀參與的評價機制,并在廣泛調研的同時,對各評價直觀的評分權重審慎確定出來,讓評價變成一個透明公開、共同參與的行為方式。學生因為可以展開自我評價,所以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作為一種結果,也能顯著提高其學習積極性。評價既要對學生在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等可量化的因素引起關注,同時還要評價體育學習行為、學習態度、運動參與等難度較大的因素[2]。在評價可量化因素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評價具體的指標,同時還要將進步幅度充分考慮到,以將評價的鼓勵和發展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使所有學生都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總而言之,想要促進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和科學性的提高,教師就要把專業知識增強,對個人素養予以完善,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制定出來,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因材施教,構建科學課堂,使所有學生把更多知識和技能掌握到,進而將體育課堂強身健體的作用和功效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王真雨.淺談如何提升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4):60-60.
[2]邱德源.提高中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路徑[J].考試周刊,2018(39):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