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
(長沙南方職業學院基礎教學部 湖南 長沙 410200)
偉大民族憧憬偉大夢想,偉大夢想成就偉大民族。筆者將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第八章和第九章合并為 《感恩奮進新時代 同心共筑中國夢》教學模塊,該模塊從四個方面展開,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地位;三是擼起袖子加油干,追逐美麗中國夢;四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以下從整體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效果和特色創新四個方面展開。
1.1 課程定位。授課對象選擇的是本校空中乘務專業學生,本課程是該專業學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開設于第一學年第二學期。 《感恩奮進新時代 同心共筑中國夢》模塊是該課程第三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一個教學模塊,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后面章節的總概述。
1.2 學情分析。對所選班級學生上學期思政課單元測試和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學生理論基礎欠扎實,學習主動性及自我約束能力較弱。課前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得知,對思政課理論知識學習有興趣的占12.5%,興趣一般的占63.7%,不感興趣的占23.7%。但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觀念快,可塑性強。
1.3 課程理念。主要有“對接專業,服務發展”的課程理念,“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以生為本”的多元評價理念,“人人出彩”的育人理念。
1.4 教學目標
1.4.1 知識目標。了解新時代的內涵和意義;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戰略安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1.4.2 能力目標。能對社會主要矛盾進行科學判斷;能自覺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1.4.3 素質目標。增強學生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責任感,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
1.5 重點難點。根據課程標準,確定了本模塊教學重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根據學情分析,確定了本模塊教學難點:如何奮力實現中國夢。
1.6 教學策略。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理念為指引,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情分析為參考,采用“智慧+教學手段及活動”體驗式教學模式,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1.7 教學評價。按照“以生為本”的多元評價理念,制定了課程評價標準。其中期末考試占50%,作業與平時表現占30%,實踐教學占20%。利用雨課堂,即時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建立獎勵機制,讓學生來自己“掙”分數,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1.8 教學資源。使用2018年版高教社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新編教材。學院建設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并向學生推薦了3門校外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下面以模塊中第3個知識點 《擼起袖子加油干追逐美麗中國夢》為例介紹教學實施過程。包含三個部分:課前、課中和課后。
2.1 課前。通過班級雨課堂微信群布置課前任務。任務一:各小組搜集資料,以“我所認知的中國夢”為主題談談中國夢是什么,分別從“說唱中國夢”、“圖鑒中國夢”、“故事中國夢”三個方面進行資料收集,以圖、聲等不同方式來呈現中國夢印象,用手機拍攝視頻,發到雨課堂。任務二:以“中國精神在哪里”為主題,分小組進行案例資料收集,并在上課時進行展示。
2.2 課中
2.2.1 簽到。掃描雨課堂二維碼,學生完成簽到。
2.2.2 復習檢查。對上次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新時代的精神旗幟,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進行復習。引出新課: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怎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2.3 講授新課。課題名稱: 《擼起袖子加油干 追逐美麗中國夢》。包含5個環節:①情感導入:播放歌曲 《共圓中國夢》,學生聽歌并思考歌曲所要傳達的情感,從而營造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本課。②背景還原:此環節解決“中國夢的提出”這一問題,通過習近平參觀 《復興之路》展覽這一事件的音樂、視頻、圖片的播放,使教學場景情景交融。設計意圖在于以直觀演示來感染、激勵學生,其強有力的吸引力和現實感,喚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共鳴,進而達到入心之效。③思考探索:既然知道了中國夢的提出,那到底什么是中國夢呢?此環節就是解決“什么是中國夢”這一問題。首先,學生分小組完成“我所認知的中國夢”主題匯報,分別從“說唱中國夢”、“圖鑒中國夢”、“故事中國夢”三個方面進行資料收集,并以圖、聲、像等不同方式來呈現中國夢。設計意圖在于學生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獲取、分析資料,闡述中國夢內涵,一方面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知識點的生成。接著,老師通過對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一概論的分析,概括中國夢的內涵。設計意圖在于通過啟發式教學,采用從現實社會中學生關注的現象中提出案例、運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案例(如中美貿易戰),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明晰知識點。④深度分析:即知識點的深度剖析。學生了解了中國夢的內涵,還需剖析如何處理國家夢與個人夢的關系。此環節通過雨課堂進行設疑答疑,以自由辯論的互動方式,使學生進行問題的探討并生成觀點,從而進一步剖析知識。關于這一關系的處理,以怎樣看待“我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我不追求‘大夢想’,只追求‘小確幸’”這個觀點為切入點,讓學生自由發表觀點,教師根據學生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點評和歸納總結。設計意圖在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探究性、參與式學習的能力。⑤實踐體驗:通過前面的環節解決了“中國夢的提出”“什么是中國夢”這兩個問題,這一環節意在解決“如何實現中國夢”這一實際問題。首先,通過三個案例引入,分析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使學生宏觀把握如何實現中國夢。接著,通過雨課堂進行問題設置,測試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夢想照進現實”為主題,讓學生談談在現實生活中個人應如何奮力實現中國夢,并規定學生分三小組分別從讀、畫、唱的三種形式完成任務。設計意圖在于使學生微觀把握如何實現中國夢,明確自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2.2.4 課堂小結。①學習內容小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是人民的夢,也是世界的夢,與世界的夢息息相通。②本次課學習效果總結。一、通過雨課堂進行最后一個問題設置,測試學生對本次課知識點的總體掌握程度。二、利用雨課堂成績報告單,對前3位學生表揚,后3位學生警示。
2.2.5 作業布置。用雨課堂平臺發布作業。任務一:本次課復習與鞏固。思考題:談談你心中的中國夢,以及如何實現你的中國夢?拓展與提高:全班進行一場“中國夢”專題知識競賽。任務二:準備下次課小組材料。下次課講授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請學生制作微視頻,以“2035年的我”為故事藍本,暢想未來2035年的發展。
2.3 課后
2.3.1 個別輔導交流。對有疑問的學生,及時進行線下或線上的答疑解惑。
2.3.2 關注學習進度。通過雨課堂查看學生的學習動向,關注學生課后任務完成情況。
2.3.3 跟蹤網絡輿情。通過網絡課堂跟蹤學生對知識信息的意見,監控管理網絡平臺言論發表,監測網絡輿情信息,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3.1 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明顯
3.1.1 展示學生的學習成績單。通過雨課堂實現學生在線測試,客觀題自動批閱,測試結果及時準確地反映出該班級的正確率、錯誤率、平均分,學生及時得知自己的得分。
3.1.2 對學習效果進行點評。授課過程中雨課堂的及時評價功能,及時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信息的學習情況,精準定位了學生的知識弱區,教師能依據測試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與解析。
3.2 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能力。一方面通過網絡新課堂,充分利用“報、網、端、微、屏”上的各種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理論主課堂,運用自主學習法、引導探究法、任務驅動法和案例討論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4.1 “人人出彩”三全育人理念。以三全育人理念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準確把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構建育人模式,并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不斷做出改善,真正做到使學生“人人出彩”。
4.2 形成了“情感導入—背景還原—思考探索—深度分析—實踐體驗”“知行合一”體驗式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中做,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提升學生的知識獲得感,實現教學效果的內化和個性化。
4.3 課堂“智慧+”即時過程性綜合評價。采用雨課堂平臺,有效實施即時過程性綜合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