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瀟
摘要:中學教師權威由傳統權威、法定權威、專業權威和感召權威四個部分構成,其對學校管理、學生發展及教師自身都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隨著社會轉型加速、信息時代的到來,中學教師權威呈現出逐漸消解的趨勢。在這一背景下,中學教育工作者需慎用傳統權威、維護法定權威、培養專業權威并重視感召權威,從而實現對中學教師權威的重構。
關鍵詞:師生關系 教師權威 課堂問題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 (2019) 14-0106-02
在學校中,教師權威是保證學校工作順利開展的必備條件,教師權威的缺失必然使學生不服從管教,從而導致對學生的管理效率低下、學校無秩序化。尤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權威對于課堂教學有效開展是必不可少的[1]:教師權威能夠幫助建立并維護課堂秩序,從而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可能。根據中學生心理發展階段性的特點,崇拜教師、聽從教師、模仿教師的“向師性”要求中學教師必須樹立權威[2],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除此之外,教師權威也是教師角色實現的需要,有利于教師自身的發展。
而目前中學教師權威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而呈現出日益消解的趨勢,但由于中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他們將對教師的行為進行反思、批判,這也促使中學教師對自己的權威作用進行反思、調整,從而重構信息時代中更高層次的教師權威。[3]本文擬通過分析中學教師權威消解趨勢的成因,結合Z省某重點中學教師的具體案例,有針對性地提出中學教師權威重構的策略。
一、教師權威的定義與分析框架
教師權威實則是一種社會關系,這種關系確保學生的活動服從于教師與班級共同設立的目標和規范,并能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4]美國學者克利弗頓和羅伯特參照韋伯的“三類權威”對教師權威進行定義,他們認為教師權威主要分為兩類:制度性權威和個人權威。制度性權威包括:取決于社會的文化傳統的傳統權威和由社會制度和法律法規因素賦予的法定權威。而個人權威包括:由教師個人的學識、專長、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管理方式與教學藝術等構成的知識權威和與教師本身的人格魅力、愛心、風度、同情心等有關的感召權威。[5]
教師的傳統權威與法定權威是一種強制性影響力,其來源于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強調命令與服從,具有強制性和不可為抗性[6],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消極、被動地服從,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
教師的專業權威和感召權威是一種自然性影響力,與教師自身的品格、能力、知識和情感等息息相關,強調順從和依賴。這種權威往往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目光關注等手段體現,這兩種權威的樹立不僅能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也能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所提高。
二、中學教師權威消解趨勢及原因
教師權威的缺失往往會造成許多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如學生對待教師態度較為隨意、上課走神、打瞌睡、對待課堂提問態度較為松懈等,教師權威也就慢慢消解,形成惡性循環。而目前,教師權威呈現出一種逐漸消解的趨勢,其背后的原因需要進一步進行探究。
1.教師的傳統權威逐漸失去其基礎
我國正處在社會加速轉型期,已經來到一個張揚個性、注重人格平等、教育民主化、信息多元化的后喻文化時代。即年幼者向年長者傳授、年長者反過來向年幼者學習的時代。[7]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學生的認知、情感道德及行為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其自主意識、民主意識及反叛精神逐漸增強。隨著文化多樣性的進一步發展,尊師重教等儒家教育傳統在學生心中的重要程度不如以往。在對教師角色的理解上,教師由知識與文化的傳承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教師按照傳統的“發號施令”的方式約束學生會引起學生的不滿與反抗,同時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
2.教師的法定權威漸漸弱化
當今社會往往將教師定位為安貧樂道、重義輕利的“園丁”。社會仍習慣于以傳統的道德標準衡量教師,被表彰的往往是那些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節衣縮食、嘔心瀝血的教師。在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上,更強調教師盡義務而較少關注教師的權利。[8]在教師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均不高的背景下,教育管理部門與學校更多提出教師傳統美德,以號召教師努力向這一高標準靠攏,而非通過直接、實際的措施幫助教師解決工作中、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因此,教師的法定權威由于其權利不受重視而從客觀上呈現出逐漸弱化的趨勢。
3.教師的專業權威受到挑戰
以往時代,知識總量小,更新速度慢[9];而如今,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獲取途徑多樣化,知識資源的共享和最大利用逐漸成為現實,教師對知識的壟斷逐漸被打破;知識更新速度飛快,學生能夠通過在線學習平臺自學,也能通過手機應用進行習題解答,教師傳授書本知識的作用逐漸被替代。而部分教師仍缺乏終身學習的觀念,知識儲備不足,教學理念和技能滯后于社會發展,難以幫助學生全而發展,故而使教師的專業權威受到質疑。
4.教師的感召權威日益衰退
先前價值觀較為單一,人格魅力較強的教師易使人信服。但隨著教育市場化的發展,校外高收費補課、收受學生家長送禮并區別對待學生、收受輔導教材回扣費等亂象頻出,師德滑坡嚴重。另外,學生個體獨立性增強,善于通過網絡等手段對網絡事件、熱點話題以及自身的社會實踐來獲得道德體驗并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這與以往教師作為社會價值觀的傳遞者相沖突。參與討論的直觀感受會比教師單方而的灌輸的影響更大,從而使教師的感召權威日益衰退。
三、中學教師權威的重構策略
由于教師權威的缺失而導致課堂教學各種問題,中學教師需在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建立起新的權威。師生關系的和諧不意味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零距離”,從而致使教師權威的消解,而是應該在師生關系與教師權威之間尋求平衡,將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教師權威樹立的土壤,從而建立起符合時代發展及現實情況的新型中學教師權威。
為了進一步探索中學教師權威重構的策略,筆者對Z省某重點中學的部分教師、學生進行了訪談,。從他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他們既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又樹立了獨特的教師權威,其做法值得學習與借鑒。綜合對中學教師權威消解原因的分析及案例的分析,本文從以下四個方而提出了重構策略。
1.慎用傳統權威
現代師生關系的重構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慎用傳統權威。從該中學教師的表現來看,其最為突出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他們真正地從理念上做到了師生民主及人格平等。教師不再通過其身份所代表的傳統權威來向學生施加壓力,這在教學模式上具體體現為從以往教師作為絕對主體的講授型教學轉變為學生主體下的對話型教學。在與學生日常相處方而,老師都將學生視為獨立、與自己平等的個體,課堂內外語言都不帶居高臨下的色彩。由此可見,教師慎用傳統權威是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及樹立其他類型權威的前提。
2.維護法定權威
為維護法定權威,需打破社會對教師道德高標準與實際權利不對等的現狀,通過各種方式積極維護教師應有的權利。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了要提高教師三個地位: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從而教師法定權威需要在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全社會的力量來構建,保證教師的待遇水平、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可度、確保教師的發聲權與話語權。
3.培養專業權威
隨著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日益加強,教師需不斷學習以培養專業權威。該中學的教師對自身學科專業均有著較高的要求,都擅長使用網絡、期刊等手段獲得更多更新的專業信息和知識,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此外,教師們也積極參與各類專業發展活動,提高自身個性化教學能力、信息技術使用能力,以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開展教學,從而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專業權威。培養專業權威也是重構中學教師權威的重點與核心。
4.重視感召權威
在師生地位日益平等的今天,教師需重視以人格魅力、愛心、同情心為代表的感召權威,以更好地開展個別輔導與德育工作。該中學的教師能夠在課余時間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作出耐心且細致的講解,對課堂參與度較低的學生進行額外的關心;在對學生學業的關注之余,教師也會敏銳地覺察學生身心狀態的變化,課后會對上課或近段時期內狀態不佳的學生進行關心、詢問,在課程中融入德育相關的內容,從而在日常學習、工作的過程中樹立起良好的感召權威。
四、結語
權威意味著對學生自由的尊重與對自尊權利的維護。因為所謂讓學生不受束縛,并不意味著讓他們隨心所欲,而是自制及有理智地行動和履行義務。教師的權威,恰恰就應該用來使中學生有這種自制。因此,教師權威并不是為了限制學生的自由;恰恰相反,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由。[1O]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學生主體性的增強,師生關系呈現出和諧發展的趨勢。如何在良好的師生關系及教師權威之間取得平衡,從而建立良好的教學學習氛圍,減少課堂教學問題,仍需教師不斷思考與努力。
參考文獻:
[1]阿·辛科,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辭典[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285.
[2]吳霞,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一個教師權威視角的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4(12):70-72.
[3]宋嘩,牛宇帆教師權威:愛與懲罰的道德張力[J]教育科學研究,2016 C7):1925
[4]卞良,中學教師權威的現代轉型與重構[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5 (25):10-12
[5]閻亞軍,論教師權威與學生主體性的關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4(9).
[6]鄭艷,呂京,后喻文化背景下中學教師權威的消解與重構[J].教學與管理,2011C30):4849.
[7]田國秀,關于教師權威的辯證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3): 3537.
[8]卞良,我國中學教師權威面臨的挑戰與重塑[J],教學與管理,2012(13):2932.
[9]張良才,李潤洲,論教師權威的現代轉型[J]教育研究,2003(11):69-74.
[10][日]佐藤學,課程與教師[M],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