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內容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初中課堂也出現了不同的狀況,核心素養和學生能力成為教師培養學生的重點,因此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學生的當前發展。在此過程中就需要不斷的改善和改進教學策略,由此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基于此,本文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 數學? 高效課堂? 教學? 方法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對教育的關注不僅僅是知識的有效傳播,更應該關注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學生能力的鍛煉,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進行強化。那么如何建構高效數學課堂,已經成為教師教學重點議題,以下對此進行闡述。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一個學科的教學宗旨,可以指引教師教學,也可以指引學生學習。經過筆者的調查發現,現在有很多教師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不是非常清晰,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設置存在一定問題,與學生學習實際不相符合,認為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提升即可。
2.教學方法單一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成為制約教學效率提升的主要問題,若是教學方法不斷豐富則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目標。當前初中實際情況是教師闡述,學生被動的聽講,教師都是要求學生熟悉課文,認真閱讀課本,學生數學學習無法舉一反三,思維禁錮,出現背誦公式解決公式問題的現象,思維不夠靈活。
3.教學模式陳舊
在信息科學技術不斷變化發展的背景之下,數字化手段和信息化方法已經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盡管教師清楚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優勢,但是沒有形成使用的習慣,依舊按照舊有的方式教學,甚至信息化教學方法成為一種形式,一塊黑板一個粉筆和一本書就完成了教學。
二、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分析
1.確定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的確定對于學生來講可以有更加明確的學習前進道路,可以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因此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起一個大的教學目標,即新課程改革目標,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區別培養學生,每一節課都可以樹立這幾方面的小目標,在此基礎上完成數學的有效教學。一節數學課還可以設置小目標,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明確才可以更好的進行學習,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①。
例如,在教授學生《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方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定教學大目標和分層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種解法,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教師使用配方法和直接開放求解以及分解因式的方法教會學生解決一元二次方程問題,另外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教師做好與每一層學生交流的工作,了解學生對方法的掌握情況看看哪一種方法更加快捷。不斷的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分成小組做比賽看看哪一組計算的又準確又快速,由此也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拓展。
2.豐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完善對于學生學習能夠起到一定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建立起高效課堂首先就需要教師不斷的豐富教學方法,教學方式一成不變會讓學生感覺到非常枯燥難懂,本身初中數學某些知識點就具有抽象性學生理解存在難度,若是不能很好的轉換教學思路,勢必引起學生的倦怠感。教師教學方法的豐富可以使用生活教學方法,將數學知識和生活結合在一起,還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方法,在情境中豐富學生的思想感知,讓學生可以對知識產生聯想想象,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情境,拿出一個圓的物體模型和教室中的桌子進行位置的區分,學生在這樣情境下理解才會更加深入,對于圓和直線的位置關系也能夠充分的加以掌握,充分展現出情境教學的特點也讓學生的知識學習更為明朗②。
3.運用信息媒體技術教學
多媒體信息化技術是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教師使用這種方法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目標,也能夠更好的改變以往教學的問題,多媒體集合了圖片、視頻還有文字等可以將知識更好的轉化,并且改變知識的呈現狀態讓學生清楚知識的構成,知識的靈活性③。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三視圖與表面展開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的方法給學生展示出三視圖的具體圖像,然后學生在頭腦中的理解也更加立體,充滿想象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如何構建初中高效數學課堂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初中數學課堂要不斷的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梳理明確的教學目標,理清脈絡,豐富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感知信息媒體的魅力,更好的改變教學的現狀,提升教學有效性。
【注釋】
① 汪寒. 淺談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做法[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14(28):70-70.
② 王文藝. 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討論及思考[J]. 赤子,2014,14(9):97-97.
③ 王鑫.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J]. 中外交流,2018,25(21):265-266.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瀝海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