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

摘要:目的 分析現有城市公共設施產品分析,提煉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征,提煉書法藝術融入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范式;方法 通過文獻綜述法梳理出書法藝術的特征和城市公共設施的現狀,以設計案例展現二者融合碰撞后設計形式;結論 中國書法藝術傳承至今,歷久彌新,在新時代下持續煥發新活力。而城市公共設施作為一個“舶來品”,因城市而形成,也遵循城市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在強調文化自信的社會環境中,書法藝術在城市公共設施中的運用探究有其獨特的意義。
關鍵詞:城市公共設施;書法藝術;文化自信
一、背景
公共設施設計是針對公共空間進行的設計,它伴隨城市發展而產生的融工業產品設計與環境設計為一體的新型環境產品設計,它與其他建筑設計一樣,由人類的發展而產生,并遵循城市的發展和城市構成的要求而發生變化。在提倡文化自信的當代中國社會,我們應當結合本國的文化對城市公共空間進行詩意的營造。而傳統書法藝術在城市公共設施中的設計應用,不僅需要體現城市公共設施的地域性、文化性,而且需要營造一定的空間美感。這就要求我們探索在城市公共設施中如何展示書法藝術特有的造型美以體現獨特的地域特色,探尋書法藝術和城市公共設施功能性上的結合,以提煉書法藝術運用于城市公共設施中的設計范式。
二、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征
(一)民族特色
書法藝術追根溯源,可以到甲骨文時期,但就現今歸類而言,一般劃分為篆隸楷行草五大類。由于社會的進步竹刻石刻之類的書法創作漸漸消散,所以可以粗略地稱書法文化可謂之為毛筆文化。漢字與毛筆的接合形成的中國書法藝術,在世界藝術中獨一無二,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
(二)圖形化特征
千字千形,中國文字屬于象形文字,在書法藝術的早期,甲骨文中的每一個字便是一個鮮活生動的圖畫,可以說漢字天然具有的圖形化特征,在其切入城市公共設施設計中有其天然的優勢,易于形成圖形化的形象,便于記憶與傳播。
(三)符號功能
中國書法同中國功夫、中國熊貓一樣,具有很強的符號功能,而“符號是一個能讓我們想起另外一個事物的事物;是思考超出對事物感官和印象的東西。”所謂構建城市形象,是和構建個人形象相似的東西,作為個人從穿搭等外表入手,城市的公共設施就是它最大的外表,中國書法令人聯想到的氣質如玉、儒雅內斂等性格特征,表現在城市公共設施中讓人很容易地轉接到城市印象中,這就使城市形象得以成功塑造。
(四)地域性
千人千味,博大的書法藝術家寶庫可以為城市公共設施提供用之不盡的創意源泉。書法藝術是不分地域的,但書法家有其地域屬性。就各書法名家的歸屬地或風格特征入手,不同城市可以定位其城市性格,同本地書法風格發生聯結與互動后,則每個城市的公共空間便有其特色,蘊含著本土文化的內涵。而獨特的地域特色,將提供給市民或游客獨屬于該城市的專屬公共空間體驗。
三、現有城市公共設施產品分析
(一)材質分析
由于室外公共設施的室外特性,需要在制作的時候考慮耐用性等,目前制作室外公共設施常用的材料有以下幾大類:金屬、塑料、石材、木材、混凝土以及玻璃。此外,人造石在各方面表現優異,也常用在室外公共設施中。受傳統的天人合一理念影響,國人是比較親近石材、木材等天然材質的。
(二)造型分析
在社會急速發展的中國社會,公共設施單一、千篇一律、工業化、冰冷的形象已漸入人心,可以說這個“舶來品”具有中國社會幾十年來快速發展的“急功近利”特質。造型西方化、復古巴洛克風格比比皆是,至今仍被開發商所熱衷,商品化社會下利益至上的驅動力使得公共設施的造型既千篇一律又一言難盡。
四、書法在城市公共設施中的表現形式
(一)平面化書法式
由于書法藝術本身常常在紙上進行,傳統上屬于平面化的藝術,因此運用于城市公共設施中也常常以平面化的形式。城市標識、宣傳海報等平面化的載體,常常將書法藝術融入其中。此外,其平面表現上也將書法載體由紙張延伸至景墻、地景、地面鋪裝、墻面浮雕等。
(二)立體化書法式
然而城市公共設施不僅僅包括視覺導向設計等二維空間的設計,更多的城市公共設施是具有實用功能的三維空間形態,而將二維形態轉化為三維形態需要進行必要的設計變形。力透紙背這一典故側面說明了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平面藝術,更是立體的氣韻流動的韻味和意境的修煉,立體化書法式的設計運用使得書法藝術的空間語言形態更加豐富。具有實用功能的城市公共設施在融合書法韻味、將平面化的書法立體化表現的過程中,可參照過往的竹書、碑書等立體式的書法,將刻、鏤空等元素融入產品造型之中。這種書法形式的展示,除了自身的形體設計變換外,最重要的是場景的表現和烘托,可以利用燈光、植物等各種因素。
(三)小結
書法藝術的平面或是立體的運用,應結合具體設計的公共設施的使用功能、使用場景、使用人群等具體因素綜合考量,合理選擇表現形式進行設計輸出。
五、書法藝術與城市公共設施的運用案例
下面以實際設計案例說明書法藝術運用于城市公共設施中的設計探究。圖1為擬以安徽省美術館為使用場景的一套室外公共設施設計方案的展示,筆者在設計過程中選取了皖南畫派的藝術風格以體現本土化和辨識度。這套作品有以下設計表現形式:一為書法平面元素的立體運用,下圖中的井蓋便是一種直接將字形運用鏤空的形式融入造型的結果;二為書法立體化創作的深度運用,便是將書法創作中筆尖起承轉合的氣韻流動,轉化到公共座椅、樹池、停車架上,揮灑出抑揚頓挫,氣韻悠揚的空間線條;三為書法創作中必備的文房四寶以及水墨韻味的運用,這體現在整體的色彩、材質、表面處理層次。整套室外公共設施作品呈現出水墨般的流動效果,書法元素的點、線、面交相輝映,書法藝術的對比與統一,節奏與韻律,美的形式法則的結合使其極具美感,營造出氣韻和諧的空間效果。
六、總結
中國書法藝術傳承至今,歷久彌新,在新時代下持續煥發新活力。城市公共設施作為“舶來品”,在進入中國社會這么多年后,理應有其本土化、在地化的發展。將傳統書法藝術的表象字形及其精氣神運用在城市公共設施中,能使城市公共設施的表現內容多元化、民族化、本土化,從而營造出自信包容的城市形象,塑造內斂堅韌的城市性格。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從傳統書法文化中尋求設計靈感,從祖輩的筆墨揮灑中創造出具有獨特形式美﹑意蘊豐富﹑功能多樣的城市公共設施,可以帶給民眾更有歸屬感的城市空間體驗。
參考文獻:
[1]劉濤.工業設計概論[M].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2]胡飛.藝術設計符號基礎(第1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7.
[3]魏天剛,脫惠.城市家具中書法藝術與功能性的結合與運用[J].大眾文藝,2012(06):293.
[4]陳敏珊.淺談中國書法與明式家具的線條關系[J].藝術科技,2017,30(06):199.
[5]許留軍.書法元素在新中式家具設計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20):43-45.
[6]黃春華主編.環境景觀設計原理[M].湖南大學出版社,2014.
[7]安徽博物院編.徽州古建筑陳列[M].文物出版社,2012.
[8](英)戴維.布萊姆斯頓編著.產品材料工藝[M].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2010.
[9]Jonathan Cagan Craig M.Vogel編著.創造突破性產品——從產品策略到項目定案的創新[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0]王昀編著.城市公共設施系統設計研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