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勤
【摘 要】本文在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論述高中語文個性化審美教育,從以學生為主體培育個性化的審美意識、創造民主的審美教育形式、優化審美教學模式、創設彰顯學生個性的審美教育形式、建立培養學生個性化審美能力的教學評價機制五方面進行闡述,以期培育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 個性化 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B-0030-02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一直堅持著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核心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其中,審美教育就是人文素養的典型體現。提升與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素養,是中學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通過審美教育,培育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鑒于審美教育對實現素質教育的價值,本文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探索高中語文個性化審美教育的路徑。
一、以學生為主體,培育個性化的審美意識
在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把個體的審美體驗簡單傳授給學生,這是一種壓抑個性、尋求“大一統”的審美教育形式,顯然與素質教育要求不吻合。對學生開展個性化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的任務。個性化審美教育要求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審美意識的教育形式,這就需要教師重新梳理師生關系、確立師生角色。
以《荷塘月色》(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這一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審美體驗,根據學生的審美體驗來對教學進度進行調整,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與個性化審美。如當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對月光特別感興趣,可以讓學生尋找課文中描寫月光美的精彩句子,然后分析這些句子的精彩之處,從而獲得對月光美的審美體驗;如對荷花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閱讀描寫荷花精彩的句子,感受對荷花美的體驗……通過以學生個性需要來欣賞文章中的美,能培育學生個性化的審美意識,有效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
二、創造民主的審美教育形式,培育學生審美的個性化
培育學生審美的個性化,需要教師創設民主的審美教育形式。首先,民主是一種平等與個性。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民主,就是要求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去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獨特的審美時間與審美空間。其次,教師應該敏銳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優勢,鼓勵學生在審美活動中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大膽發表獨具個性的看法,從而培育學生審美的個性化,且教師應該尊重與欣賞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發展,認識學生的發展空間。再次,教師應該具有廣闊的審美教育視野,學會正確選擇教材內容、分析教材內容和拓展有關教學資源。最后,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個性化需求與個性特征,鼓勵每一名學生都參加教學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形成個性化的審美認知。
如在學習《小狗包弟》(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體驗文章表達的美。如當藝術家遭到批斗、毒打的時候,與他打交道的人都紛紛離他而去,只有藝術家養育的小狗一直陪伴在藝術家身邊。在文章描述的情境中,人性的冷漠與丑陋小狗的真誠形成了一種強烈與鮮明的對比。然后教師發揮民主教學作用,讓學生對文章中的角色形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后,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一些學生說那丑陋的小狗雖然外貌長相不佳,但是心地善良,散發出金子般的光芒,性格是美的;有些學生說與藝術家打交道的人,雖然冠冕堂皇、儀表堂堂,但是道貌岸然,人品很差;而有一些學生聯想到之前學過的《包身工》,雖然包身工骨瘦如柴,但是散發著善良的人性光輝。這樣,學生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表達了對美的認識與看法,培育了個性化的審美意識,達到了審美教育的目的。
又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世界文學名著《巴黎圣母院》,然后讓學生自由發表對小說中艾斯米蘭達、菲比斯、卡西莫多等典型人物形象的看法。有些學生評論,卡西莫多長得雖然比較丑陋,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靈,為了愛自己的女人不惜犧牲一切;有些學生評論,菲比斯雖然外表比較英俊,也深受女主角美女艾斯米蘭達的熱戀,但菲比斯就是一個油嘴滑舌的多情公子;有些學生評論,真正的男人應該是卡西莫多類型的人物。通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觀點的民主教學作風,能使學生深刻理解名著中表達的人性的真善美,形成一種正確的審美觀念,實現學生個性化審美方面的需要,達到個性審美教育的目標。
三、優化教學模式,培育學生個性化的審美興趣
為了培育學生個性化的審美興趣,教師應該優化教學模式,以學生多樣化個性為出發點,培育審美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來優化審美教學模式。如在講授《紅樓夢》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把展現主人公林黛玉性格的幾個情境用視頻的方式播放出來,包括“黛玉葬花”的情境,一邊葬花一邊為落花悲觀感嘆,孤影自憐,以及書中對林黛玉的判詞等。之后讓學生討論林黛玉的性格特點、造成這種性格的原因。有些學生點評到,從這情境中,可以看到林黛玉是一個很有文學才華,性格卻比較孤傲的女子;有些學生點評,在小說中林黛玉性格比較內向、孤僻,不合群,說話有時候也比較尖酸刻薄,在生活中我也是不太怎么喜歡這種類型的人;有些學生點評,其實有文學才華的人在性格上通常是比較內向的;有些學生點評,造成林黛玉孤傲性格的原因可能是小時候喪母,一個人寄居親戚之家,性格自然比較內向孤僻,等等。這樣,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優化審美教學模式,既使學生對人物形象特征有直觀的感受,也促使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獨具特性的觀點,達到培育個性化審美意識的目的。
此外,教師應該重視“第二課堂”具有審美教育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應該僅僅在有限的課堂幾十分鐘之內,也應該注重在課外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愛好。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技巧,推薦他們課后閱讀一些能提高審美能力的文學名著與書籍,或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閱讀文學巨著,比如閱讀《飄》《呼嘯山莊》等名著,培育學生個性化的審美興趣,對學生開展富有個性的審美教育。
四、創設彰顯學生個性的審美教育形式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個性化審美意識,這種個性化不是另類化,更不是大眾化,而應該是建立在大眾化審美基礎上的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審美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彰顯學生個性的審美教育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這兩點:第一,就是學會把握審美需求與學情優化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有著不同審美層次需求的學生,在培育審美個性上也是有差異的。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的開展,應該進一步根據不同水平和不同層次的學生來進行,個性化審美教育培養方式上也是有差異的,高中語文審美教學應該分層次來開展。第二,就是把握個性化審美和大眾化審美兩者之間的平衡。大眾化審美是個性化審美的基礎與前提,也是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必需實現的目標。但是,大眾化審美教學的開展,應該為個性化審美活動留下足夠的空間,把個性化審美與大眾化審美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把個性化的審美活動與語文審美教學活動相結合,用審美教學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
如在學習《荷塘月色》的時候,教師要把握審美需求與學情優化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就是對文章中描寫月光優美的句子進行審美的時候,可以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這三個層次來開展。對優等生,可以讓他們比較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月色的描寫以及朱自清對月色的描寫,比較兩個作者的意境差別;對中等生,就讓他們分析這一篇文章的句子和文字。分層審美教學,是一種彰顯學生個性的審美教育,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有效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
教師在把握個性化審美和大眾化審美兩者之間的平衡上,如在上《荷塘月色》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對這一篇文章的審美看法,包括這一篇文章美在哪里、為什么一個普通的荷塘被作者描繪得如此的美等。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說出對這一篇課文審美感受上的不懂或疑惑之處,然后給予解答。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有效達到審美教育的目標。
五、建立培養學生個性化審美能力的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反映。因此,個性化審美教育的開展,教師應該注重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通過教學評價機制的完善,確保學生審美能力培育的個性化。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審美評價主體是教師與學生。個性化審美教育的提出,需要建立一個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互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在個性化審美教育過程中,教師作為評價主體,主導著審美的主要方向與價值取向;學生也是一個評價主體,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審美主體地位,在學生有明顯的技能誤區時,做積極的糾正,推動審美教育的深入進行。教師尊重學生是評價體系的主體,體現在鼓勵學生生成問題意識、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審美模式等方面上,從而提升審美教育的質量。
如在學習《出師表》(高中語文人教版九年級上)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教師鼓勵學生說出對經典文言文句子的品鑒感受,然后教師點評這一種審美認識是否正確。學生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先開展組內討論,評價同組成員的審美評價認識是否正確,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互評。最后,教師進行總體的點評。通過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審美活動之中,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韋金杯.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
[2]鄭 義.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個性化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C4)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