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
【摘 要】本文分析當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呆滯、無趣、沉悶的問題,提出情感渲染,與學生共鳴;花樣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設計探究活動、小品或情景對話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幽默教學,活躍課堂氛圍等措施,從而讓枯燥的政治課充滿樂趣、生機和活力,激起學生學習政治的主動性、積極性。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政治 情感渲染 花樣導入 教法多樣 幽默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B-0032-02
當前,新課改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要求愈發突出。對于高中政治老師來說,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課堂氣氛沉悶、內容枯燥、對學生沒有吸引力的問題。興趣是學習的引導者,如果政治課堂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是十分困難的。筆者聯系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具體實踐,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以使政治課充滿樂趣、生機和活力,激起學生學習政治的主動性、積極性。
一、情感渲染,與學生共鳴
高中政治課本的內容涵括政治、經濟、文化、哲學,通篇貫穿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貫穿著對國家、民族、中華文化等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及自信心,可以說,高中政治課堂實際上就是一個情感教育的課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要讓學生在愛和情感中掌握各個知識點,而不是一味地空洞乏味的說教。因此,政治老師在課堂上要通過自己有感染力的語言、豐富的表情甚至夸張的肢體語言等把自己豐富飽滿的感情傳播出去,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這些情感從何而來?感情不是無源之水,是需要儲備、醞釀、激發的。為此,我們可以從日常現實生活中、大眾傳媒里選取一些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的感人事例、動人的場景等融入教學中,這樣,學生就容易產生興趣并能較輕松地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
比如,在講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課《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時,有位老師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為引導,講述了自己的父親和丈夫作為一名軍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苦與淚、他們的歡笑等點滴小事,學生的情緒隨著軍人的生活及揮淚奮斗史激化沸騰起來,在情感共鳴中領會中華民族精神,了解國家的發展,認識最可愛的人,完成了擁軍愛國愛人民的感情升華。
二、花樣導入,吸引眼球
一個別開生面的導入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最好辦法。導入用得精彩,可以迅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并能使學生對下面要學習的內容抱有興趣和期待,學生對所學內容就會更容易接受;反之,沉悶枯燥的導入會使學生缺乏興趣,甚至不想聽課。實際上,由于政治課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哲學、法律等多方面,因此,導入的方式也更容易多樣化,更容易讓政治課堂活躍起來。
比如,講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五課《新時代的勞動者》時,有位老師用港珠澳大橋的視頻進行導入,隨著視頻的播放,學生對我國的工程設計師及工人們的敬佩油然而生,為國家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在這種情景下,老師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出勞動就業以及勞動者的地位作用。
再如,在講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課《傳統文化的繼承》一課時,有位老師用視頻《防城港賦》來導入,學生在優美的樂曲聲中隨著視頻去領略防城港的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很容易就激發起對自己家鄉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增強了對家鄉文化的自信心。在這樣的情感感染下,對課本要求掌握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知識的掌握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教法多樣,激發主體
要讓政治課堂“活”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是一個最關鍵的因素。而如何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也是教師一直在研究的一個課題。大多數的老師通常是采取下面這幾種方法。
1.設計探究活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成教學目標。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設計一些與課本知識有聯系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歸納,請小組代表發言等,然后老師再進行講評、小結。如果問題設計得好,這樣的課堂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參與度也比較高,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近年來,筆者發現很多老師只是生搬硬套這種教學模式,設計的問題要么沒有什么討論的意義,要么就是學生的知識涵養根本無法對所提問題展開討論,這種分組討論的模式最后流于形式,根本達不到學生主體自主學習的三維目標。
比如在講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七課第一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這一課時,有位老師設計這樣一個探究活動:某鄉鄉長提的議案說明了處理民族關系的哪些原則?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只討論了 1 分鐘左右就停止下來了,而時間離老師預留的還有 2 分鐘,教室里安靜得讓人非常尷尬。這樣的分組討論完全起不到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
2.設計小品或情景對話、唱歌等,通過學生的有趣表演來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并以這些表演為線索,把課本知識融合貫穿在里面,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
比如,在上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五課《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框題時,有位老師設計了《小李求職記》的小品作為主線索,把這一小品分成四個選段,老師為每個選段都設計了幾個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賞小品。學生在輕松上課的同時很容易就掌握了“就業的作用、正確的就業觀、勞動者可以享有的權利、怎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四個重難點。這種教學模式擺脫了傳統的“說教式”“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在娛樂中掌握知識,享受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也不是沒有缺陷的,它要求老師和表演的同學必須提前進行排練,這就可能會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分散學生的學習精力,而且對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要求也比較高,課堂掌控能力較差的老師很可能無法把學生的注意力控制在重難點的知識上而使得整個課堂演變成一個鬧劇,表面上看很熱鬧但實際上卻沒有完成我們學習的三維目標。
3.案例回歸生活,引起學生興趣。政治課文里包括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內容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實際上是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政治老師應該收集一些學生身邊的、生動鮮活的事例來闡釋課文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比如在講授必修 3《文化生活》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時,老師用防城港市的本地采茶曲、東興的哈節、廣西的三月三活動等視頻和照片來闡釋《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學習效率也很高。
4.巧用典故、詩詞、俗語,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上千年來人民智慧的結晶,用這些精華闡釋政治課本的一些內容,會使學生在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的同時輕松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尤其是哲學的內容。比如,在講“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這一觀點時,用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闡釋;在講“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時,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闡釋;講“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這一觀點時,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闡釋,學生能很快地心領神會。
在思想政治課講課中靈活運用俗語、典故、古詩詞等進行教學不僅能營造精彩的教學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活潑生動的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學生加強對所學課本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還能發展學科間的橫向聯系,繼承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
四、幽默教學,活躍氣氛
新課改后的課堂主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老師的引導作用還是不可或缺的。當老師在課堂上用詼諧的措辭、夸誕滑稽的肢體動作、豐富的表情、富有情趣的表現手段進行教學時,學生往往會愉快地、不知不覺地就完成了學習,政治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幽默的教學不但能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還能使師生關系和諧,填平師生之間地位的落差,縮短師生之間心理上的距離。正如法國演講者 Lehman Mai 所說:“幽默的方式來講述嚴肅的真理比坦白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課講授的正是比較嚴肅的原理,尤其是哲學部分,因此更需要老師用幽默賦予它們新的活力。
1.幽默開場,拉近距離。在很多學生的眼中,政治老師的形象是嚴肅、呆板的,要扭轉這種形象,政治教師在上課時可以用幽默開場,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講授“貨幣的產生”時,一位老師是這么開場的:“同學們,當你走進書店,看到一本你夢寐以求的書后怎么辦?你能指望書店白送給你?你不能學孔乙己‘竊書不算偷吧?”學生都笑起來,回答說:“拿錢去買!”“為什么我們手中薄薄的這張錢可以買東西?我們自己畫一張或印一張可以嗎?”之后學生對本堂課的內容都非常的感興趣,上課時都很樂意配合。
2.把握幽默的時機,用好幽默的素材。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并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幽默教學的,必須找準時機才能取得預期效果。通常開場、中途課堂氣氛沉悶時可以適當地幽默一下。比如,在講共性與個性的內容時,筆者問學生:“誰可以幫老師描述一下‘人的樣子?”學生踴躍回答:“兩只腳走路。”“有五官。”……筆者問:“看過拔光毛的雞嗎?兩只腳走路,白膚無毛,有五官,你們覺得它也是人?”學生哄堂大笑起來,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了。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很愉快地掌握了共性與個性的有關知識。
總之,在政治教學中必須借助各種手段和方式讓政治課堂豐富多彩,活躍起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政治,喜歡學政治,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從而構建有效的政治課堂。
【參考文獻】
[1]林金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優化政治課堂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7)
[2]葉小純.淺談政治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6)
[3]何文娟.淺談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6)
[4]蘇龍來.在哲學與人生的教學中以成語故事導入新課的嘗試[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3(3)
[5]王文喜.增強中學思想政治課活力的四條途徑[J].考試周刊,2013(84)
[6]陳惠霞.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7)
[7]國艷紅.讓政治課堂活起來—— 思想政治課導入方法新探究[J].考試(教研版),2012(11)
[8]晁向琳.激發興趣 讓思想政治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中學),2012(4)
[9]徐利蘭.新課標下如何讓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中學),2012(10)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