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延昌 單昕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首次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要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落到實處,就必須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意義、剖析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盡快建立適應新時代的更高水平的勞動教育體系。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38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要求教育教學中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勤于勞動。培養學生在勞動中腳踏實地、勇于創新。這一重要講話不僅體現了新時代高校確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要求,也是新時代做好青年學生勞動教育的行動指南,并且勞動教育也被清晰明確地定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 充分認識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新時代,勞動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育人功能來看,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能夠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激發他們成才的動力以及增強學生學習生活的幸福感。
1.1 勞動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的基本原理之一,同時也被視為我國堅持社會主義教育的主要方向。在2012年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的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點指出,“人世間的所有幸福都是靠辛勤的勞動創造出來的。”2013年在舉辦全國總工會機關同全國勞動典型模范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財富源于勞動,幸福也源于勞動。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實現人世間的美好愿望;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類難題;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從古至今,勞動實現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并不斷創造幸福,尊重和崇尚勞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石,勞動的神圣與光榮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另一方面對于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認識,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有著深遠的意義。
1.2 勞動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需要靠勞動、勞動者創造。”2019年,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親切勉勵青年到艱苦的一線吃苦磨煉、增長才干。面對這樣一個逐夢圓夢的時代,全黨全社會為大學生創造著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發展條件,大學生也必將在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攻堅克難、施展才華,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
1.3 勞動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加強品德修養
在2015年慶祝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信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有力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成風氣。”勞動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腳踏實地修好品德,這對于培養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4 勞動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增強知識見識
在2019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奮斗中摸爬滾打,體會人世間的冷暖、人民憂樂、現實矛盾,從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生命價值,明晰到事業的方向。”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首先就要腳踏實地勞動。對大學生而言,無論是校內外的學習實踐、創新創業、志愿服務 ,都需要通過勞動才能實現。在勞動中,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在勞動的過程中親身感受廣闊的天地,通過勞動實現大學生服務社會的價值、展現大學生獨特的精神面貌,感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魅力,在勞動實踐中增長知識和見識,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把握時代大勢。
1.5 勞動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培養奮斗精神
在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顧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成績;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幸福不會從天降,美好生活靠勞動創造。勞動,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磨煉了耐力,增強了大學生敢于面對困難的勇氣,對于培養學生面對困難,戰勝自我,奮勇前進的精神有著重要作用。
1.6 勞動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增強綜合素質
在2016年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素質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業之本”。勞動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廣大學生學科學、學技能、學各方面知識,而且十分有利于淡化學生的“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了集體榮譽感。還能通過勞動教育有效增強學生的紀律觀念,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
2 高校勞動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勞動教育被邊緣化
當前,在社會中“矮化、丑化”勞動的現象客觀存在。部分大學生勞動觀念不夠端正、勞動意識比較淡薄、并且缺乏勞動素養、缺失勞動情懷。“智商至上”“金錢至上”“娛樂至上”等錯誤言論不僅有一定的傳播空間,甚至成為一部分人的生存信條。“智商至上”的具體表現有“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貴”“你看,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掃大街了!”“勞動是不光彩的”“好學生可以不用勞動”“白領是精英”等,逐漸形成“鄙視體力勞動——厭惡勞動——鼓吹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潮。“金錢至上”的具體表現有“付費打掃”“付費作業”以及其他眾多的“校園配送團隊”“校園共享團隊”等,在以金錢、消費成為社會運行的基本準則時,“該不該和外賣員說謝謝”就成了話題。“娛樂至上”的具體表現有“蹭熱度”“攪渾水”“吃瓜群眾”“惡搞英雄歷史人物”“腐文化”“網絡借貸”等,在娛樂中庸俗化、冷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