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淑敏
摘 要:“四個偉大”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有機統一體,它們之間相互貫通、前后關聯、相互作用,其中每一個“偉大”都蘊藏著豐富的內涵。“偉大夢想”,指明了黨和人民在新時代砥礪奮進的目標;“偉大斗爭”,為實現目標提供了精神動力;“偉大工程”,為實現目標提供了政治保證;“偉大事業”,為實現目標提供了方向和路徑。
關鍵詞:“四個偉大”;豐富內涵;內在邏輯
中圖分類號:D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8 — 0012 — 03
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偉大”的頂層設計,并深刻論述了其豐富內涵及緊密關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且邏輯縝密的理論體系。“四個偉大”戰略思想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是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黨和國家新時代全部工作的理論指導和行動綱領。新時代,科學地解讀“四個偉大”的豐富內涵,并在其中全面深刻地把握其內在邏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偉大斗爭:提供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把偉大斗爭概括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1〕。偉大斗爭回答的是“具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的問題,它是統攬“四個偉大”的前提,揭示了黨和人民前進的動力。
“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薄?〕中國共產黨98年的歷史,一直在英勇頑強地同一切作斗爭,可以說,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斗爭史。在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后繼,成功取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的夙愿。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具有問題意識,善于斗爭,從改革開放到艱辛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對國家命運的科學把握,使中國人民走向了光明前途,也創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性成就。一切偉大成就都是在接連不斷的斗爭中實現的,踏上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把偉大斗爭作為一項重要的方略,成為助推中國崛起的巨大力量。
偉大斗爭的提出,是由于我們黨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的挑戰。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人民生活從貧困走向小康,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然而,世情、國情、黨情紛繁復雜,我們面前充滿艱難險阻。國際方面,政治、經濟環境錯綜復雜,西方敵對勢力進行文化滲透,挑戰我國的意識形態;全球經濟風險不斷加大,加大我國的經濟增長壓力。國內方面,改革進入攻堅區和深水區,各種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從黨情看,“四大考驗”與“四種危險”更加尖銳,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全面從嚴治黨任重道遠。可見,這些矛盾困難都不是一般性的,而是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因此,必須堅定決心進行偉大斗爭,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現在,偉大斗爭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提出新要求。首先,發揚斗爭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最富有斗爭精神,在和平年代,革命斗爭精神時刻不能忘,更應增強憂患意識,以不畏艱難的精神狀態來應對各種矛盾風險,以頑強的斗爭精神奮勇前進。其次,豐富斗爭形式。新時代,對偉大斗爭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這場斗爭既包括硬實力的斗爭,也包括軟實力的較量?!薄?〕我們黨應實事求是地面對矛盾,自覺投入偉大斗爭實踐,從實踐中認識斗爭規律,提高全黨斗爭本領,努力破解各種難題。最后,實現斗爭目的。中國共產黨是積極進行偉大斗爭的領導核心,不斷進行偉大實踐,使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不忘初心,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重大機遇,只有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偉大斗爭增強動力,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奪取偉大勝利。
二、偉大工程:提供政治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偉大工程就是我們黨正在深入推進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4〕偉大工程回答的是“誰來領導”的根本問題,它在“四個偉大”中起決定性作用,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政治保證。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就不會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不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都在黨的堅強領導和正確引領下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打鐵必須自身硬,這既是我們黨從歷史實踐中得到的經驗教訓,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必然要求。在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5〕。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初心不改,提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今天,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沒有變,但站在新時代的潮頭上看,執政環境越來越復雜,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黨要經受起時代考驗,就必須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使黨變得堅強有力,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如何才能實現自身“硬”呢?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一項系統性、歷史性工程。首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政治建設與黨的中心工作聯系緊密,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整體推進偉大工程的首點。做好黨的政治建設,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學習黨章黨規,增強自身的政治覺悟與能力;在實踐中嚴守政治紀律和規矩,以人民立場堅守底線,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營造清朗黨內政治生態。其次,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也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要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深化理論研究和思想教育,不斷提高黨的思想引領力。制度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有力保證,當前,黨的制度建設進入了快車道,我們更應發揮制度的長效作用,確保制度治黨的有效性,順利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面對新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既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薄?〕堅持二者相統一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重大創新,具有先進性和時代性。最后,把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必須堅持選拔以德為先、有過硬本領的人才,造就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
三、偉大事業:推動強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偉大事業就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偉大事業回答的是“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問題,具有舉旗定向的作用,明示了黨的方向和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團結領導人民經過艱苦奮斗,創造的根本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做了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薄?〕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出“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科學發展觀,成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更高更新發展階段。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旗幟,積極回應時代發展需求,進行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國家注入了發展新活力,譜寫著黨和國家在新時代的光輝篇章。
繼續推進偉大事業,一是必須堅定道路自信。道路決定命運,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內核,是奪取偉大勝利的必由之路。我們要增強走這條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就必須堅定黨的領導不動搖,抓住道路自信的“主心骨”;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遵循,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使道路越走越廣。二是必須堅定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與時俱進的創新理論,我黨必須沿著科學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把握新時代事物的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理論自信指向光明前途,不斷激發實現偉大夢想的內生力量。三是必須堅定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內在保障,也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我們黨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制度改革創新,同時堅持人民立場,順應人民新期待,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四是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爸袊厣鐣髁x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8〕,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的精神支柱。我們要在守正、創新中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新活力。
四、偉大夢想:引領奮斗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9〕偉大夢想回答的是“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的問題,指明了黨和人民在新時代砥礪奮進的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所有中華兒女最大的夙愿。歷史地看,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創造出了輝煌成就,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偉大民族。然而,在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漸落后于時代的進步,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臨著亡國的危機。面對這種巨大的反差,無數仁人志士開始奮起,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以探索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時勢造英雄,中國共產黨接過了這一歷史重任。“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0〕”為實現這一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緊緊依靠人民,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為了實現民族獨立,黨作為反帝反封建的領導核心,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經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開辟了歷史新紀元。為了實現民族復興,我黨帶領人民接續奮斗,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了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并進一步開創了全面發展的新局面,使中國趕上了時代步伐。最終,我們黨開創了實現偉大夢想現實可行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承接實現民族復興的接力棒,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使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歷史成就?,F在,站在新時代全面發展的起點上,我們更要讓中國夢釋放出更強大的號召力,凝聚力量以引領當代中國發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薄?1〕這是經過不斷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正確道路,堅定道路自信,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進,我們會離中國夢越來越近?!皩崿F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2〕”民族精神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形成,時代精神是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不斷產生,必須以此作為精神支撐來實現中國夢。“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13〕”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夢的實現必須緊緊依靠人民,需要每個人艱苦奮斗,凝心聚力,用實干托起中國夢。
五、結語
“四個偉大”戰略思想各自具有豐富深刻的內涵,但我們也要樹立全面系統的思維看待“四個偉大”,從內在邏輯關系來看,四者是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從整體上看,“四個偉大”戰略思想的實質是,我們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與各種困難作斗爭,實現中國夢這一偉大夢想。具體而言,偉大夢想是我們所前進的方向和目標,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做戰略引領,貫穿起其他“三個偉大”;偉大斗爭和偉大事業是實現偉大夢想的戰略選擇,偉大斗爭是狀態和動力,偉大事業是過程和路徑,都處于戰略支撐地位;偉大工程在“四個偉大”中是關鍵因素,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實現偉大夢想的戰略要求,為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提供核心支撐和政治保證。
“四個偉大”戰略思想的提出,極大地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睿智的眼光和思維,不僅涵蓋了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總問題,也為新時代我黨實施治國理政提供了總路線圖。因此,我們黨要立足新時代,以“四個偉大”為科學指導,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而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1〕〔2〕〔4〕〔7〕〔8〕〔9〕〔10〕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3〕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C〕.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227.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6〕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01-11(01).
〔11〕〔12〕〔1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40.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