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伶俐
摘要:創新是綜治工作和平安建設永恒的動力。湖南省桂東縣以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目標,以創新社會綜治管理理念、體制機制、方式手段為動力,結合桂東具體縣情和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創造性地構建了桂東本土特色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式,并成功運用這一模式連續十五年榮獲湖南省“綜治工作先進縣”、“平安縣”的榮譽稱號。
關鍵詞:平安;社會;桂東模式;治安防控
一、桂東本土特色社會治安綜治現狀——桂東“平安”模式
桂東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地處湘贛邊界,現轄11個鄉鎮、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個國有林場,總面積1452平方公里,總人口23萬。在郴州市11縣市區中屬人口最少的縣,論財政收入比汝城遜色,論城鎮化率排名僅高于汝城和臨武,論交通處于欠發達縣域。然而這樣一個經濟總量偏低、工業薄弱、底子薄的貧困縣卻在社會綜治工作排名中遙遙領先,并持續16載保持湖南省優秀,成為郴州市縣市區中唯一獲得如此殊榮的縣域。不妨讓我們走進這塊神奇的熱土,探索揭示這些神秘密碼——桂東特色立體化社會治安管理綜治防控體系。
(一)綜治責任網格化
縣委書記、縣長、政法委書記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的重任,鄉鎮、單位黨政一把手落實綜治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縣與鄉鎮和縣直單位、鄉與村、村與組、組與戶分級簽訂責任狀,形成縣鄉村組戶五級責任網格。縣委書記、縣長、政法委書記率先模范,親自進村入戶,宣傳政策法規,廣征意見建議,全縣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協同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服務管理網格化
網格化服務管理,即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每個小格配備1名網格管理員,下情上達、上情下傳,基層群眾訴求迅速反映給管理者,職能部門的管理服務第一時間惠及群眾。桂東縣結合縣情實際,創造性地將“綜治維穩信訪、基層黨建、人口計生、扶貧攻堅、環境整治”等農村基層工作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之中。目前,全縣113個村(社區)的綜治信息化信息采集已全面完成,縣、鄉兩級全部接通省綜治信息化系統。
(三)物防人防技防網格化
一是強化“天網”建設。在城區和城鄉重點區域、敏感區域、人員密集區域實行24小時治安巡邏;同時,按照“誰用工、誰出租、誰負責”的原則,管控外來務工人員。注重加強刑釋解教人員的管理,加大對刑釋解教人員的摸底排查和跟蹤管理力度。二是抓好“地網”建設。結合桂東縣情實際,全面開展“五位一體”網格化服務管理,形成了社會治安防控有“天網”,服務管理有“地網”的格局。
(四)民本心防特色化
一是以民為本,特色約訪,赴省進京零上訪。實行縣委書記、縣長約訪制度,書記、縣長不定期到信訪大廳約訪,解決信訪疑難問題;實現兩個“全覆蓋”,即每一名黨員干部聯系一戶以上群眾,每一戶群眾都有黨員干部聯系,全縣66040戶群眾都有黨員干部聯系。二是全民走訪,暢通民意,做民眾利益貼心人。把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需求貫穿社會綜治各項工作的始終,引領社會綜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三是人民調解,防微杜漸,構建心防網絡。實施“村為主”工作機制,把“一隊兩會”、“一長三員”的效能和作用,與基層綜治平臺、網絡化服務管理有機結合。
(五)禁防并舉全民化
桂東縣秉承“抓禁防就是抓穩定,抓禁防就是謀發展,抓禁防就是講政治,抓禁防就是顧大局”的理念。一是高度重視,頂層設計。全縣上下積極響應,主動作為。二是注重宣傳,重心前移。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開展禁防宣傳工作。三是重拳出擊,保持高壓,在全縣范圍內積極營造了全民禁防的輿論氛圍。
二、桂東特色社會治安綜治防控體系形成土壤分析
(一)行政領導層的特色約訪奠定政治基礎
實行本行政區域內最高行政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和特色約訪并且制度化。縣委書記、縣長親自約訪,解決信訪疑難問題。
(二)傳統的淳樸民風影響奠定思想基礎
桂東縣是革命老區,是第一軍規——《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地,深厚的人文歷史,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桂東人淳樸憨厚,勤勞善良的性格特點,形成了崇尚息訟止爭的民風。
(三)融洽的黨群、干群關系奠定群眾基礎
桂東享有“群眾路線發祥地、天然空調氧吧城、全國生態示范縣”的美譽。通過踐行群眾路線,廣大公職人員的大走訪,猶如春風雨露般滋潤著老百姓的心田,為桂東特色社會綜治防控體系的運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四)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奠定穩控基礎
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人員是社會中重點人群,是一支灰色大軍,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桂東縣注重做好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矯正監管和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奠定了扎實基礎。
三、桂東特色社會綜治防控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治安綜治防控體系的責任主體認識模糊
意識上的錯誤導致行動上的偏差。有不少同志的意識中,簡單機械地認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是領導層的事情,是公、檢、法、司等尤其是公安部門等負有法律執行職能機關部門的司法系統專門性的工作,對自身所負擔的社會治安綜治責任和義務認知不清。
(二)社會治安綜治防控體系的基礎工作薄弱
基層社區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基礎較差,物防基礎設施欠缺,技防手段技術含量不高,群防群治隊伍較弱,司法系統警力不足,基層派出所更是警力匱乏。公安機關掌握的數據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各警種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的障礙依然存在,實現數據資源的跨警種、跨區域流通,仍有一定的阻力,還不能確保數據資源應用效果最大化。
(三)社會治安綜治防控體系的資金瓶頸制約
財政相對薄弱、財政壓力大、經費短缺、自身經費不足是桂東特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控體系完善遭遇的最大瓶頸。警力的匱乏、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的完善和升級,“六網”(街面防控網、社區防控網、單位內部防控網、視頻監控網、區域警務協作網和“虛擬社會”防控網)投資建設和建后管理、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設備的后繼改良升級都迫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
四、完善桂東特色社會綜治防控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挖根源,強信仰,消除“責任主體認識模糊”障礙
一是各部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樹立和鞏固共產主義信仰,查找挖掘思想根源,消除“責任主體認識模糊”障礙。二是明確各部門主體責任范圍,完善考評機制和責任倒查制度。加強各部門事前、事中和事后聯動。三是要多溝通,多交流,堅持專群結合。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人民群眾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二)拓渠道,強基礎,解答“基礎工作薄弱”問題
首先要大刀闊斧改革現行警務體系。其次要強化科技創新意識,走科技強警之路。第三要建立和健全公安公共信息平臺,實現在法律法規框架內的信息共享機制。第四是大力加強治安防控基礎設施建設。
(三)強保障,廣支持,破解“資金瓶頸制約”難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桂東特色社會綜治防控體系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基礎之上的,更是與本行政區域桂東縣自身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破解“資金瓶頸制約”難題,首先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夯實自身經濟基礎。桂東縣是個環境優美,生態優勢突出的精致縣城。只有切實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相對優勢經濟,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發展生態農業、開拓生態工業、創新生態服務業,才能為桂東特色社會綜治防控體系的完善提供經濟支撐。其次要拓思路、廣財源,獲取外在經濟支援。比如爭取加大轉移支付,爭取中央和省市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爭取中央各部委和省市級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爭取各社會組織和人民團體的資金支持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瓶頸問題。再次要敢創新,試行風險收益分擔。比如,試行財政、企業和防控單位按一定的比例分擔資金負擔,實行利益共享,風險分擔。
五、桂東特色社會綜治防控體系的推廣價值
(一)把服務發展作為第一責任,主動防范和應對各類風險
一是堅持人本決策。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兩個“全覆蓋”,即每一名黨員干部聯系一戶以上群眾,每一戶群眾都有黨員干部聯系,同時實行縣委書記、縣長約訪制度,書記,縣長不定期到信訪大廳約訪,解決信訪疑難問題。二是堅持依法決策。一切決策符合法律法規,合乎民心民意。三是堅持科學決策。做到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在社會和諧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為本區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把平安建設作為第一要務,切實強化防控體系建設
一是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在完善“五位一體”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基礎上,加快建設集統一指揮、信息研判、集中管控和分級負責為一體的綜合信息化管理和防控體系,構建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信息化綜合平臺。二是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加強政法綜治工作,調優配強基層政法綜治隊伍。加強重點行業治安管理、危爆物品安全管理、寄遞物流安全管理,落實寄遞物流“三個100%”。三是更加注重民本民生。把群眾滿意作為我們工作的第一追求,引領理性規劃、科學決策。通過大力解決民生問題來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使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偉大、政策的溫暖,自覺形成“黨委政府對我關心體貼,我為社會增光添彩”的良性互動。四是繼續深化平安創建。開展“平安家庭”、“平安學校”、“平安小區”、 “平安單位”等創建評比活動,讓平安創建覆蓋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開創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新局面。五是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堅持領導接訪和包案制度,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逐案落實包案的縣級領導和責任單位,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履好自家職、做好自家事。
(三)把過硬隊伍作為第一保障,強化隊伍能力素質建設
以思想政治、紀律作風、業務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建設過硬政法隊伍。一是強化思想政治建設。深入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學員”等學習教育活動,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二是強化紀律作風建設。通過治亂治懶治庸治腐,集中整治違規用權、跑官要官、為官不為、違規吃喝、謀私逐利、索拿卡要、涉賭涉毒等“七大陋習”。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切實抓好《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貫徹執行,對徇私枉法、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問題實行“零容忍”,堅決清除害群之馬。三是強化業務能力建設。按照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要求,創新培訓形式、強化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等活動,增強政法隊伍業務能力,努力營造拴心留人、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鄭杭生.走向有序與活力兼具的社會——現階段社會管理面臨的挑戰及應對[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2]肖金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治研究[M].山東大學出版社,2015.
[3]唐皇鳳.社會轉型與組織化調控——中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網絡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中共桂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