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岳成 林杰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國家稅務總局針對建筑服務行業出臺的稅收方面的各項文件,結合營改增政策,提出建筑服務行業的納稅處理策略,綜合現階段營改增政策實施后的增值稅核算情況,比對不同情況下的納稅核算情況,為該方面的實踐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營改增 建筑業 納稅處理
營改增新政法規指出建筑服務企業能夠實施簡易計稅法,這給建筑企業降低稅負成本提供了有效依據。營改增新政法規是確保建筑企業稅負波動不大的關鍵性政策,其為相關企業的稅收籌劃指明了方向,能夠幫助企業合法利用相關政策,進一步確定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價值,基于國家法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稅負成本。
一、建筑服務業務的稅務處理情況
根據財稅〔2016〕36號文件,在國務院的許可下,2016年5月1日開始,我國全面推行營改增政策,將建筑行業納入政策適用范圍內,取締其原來繳納的營業稅,將其改為增值稅。建筑企業繳納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能夠提供的建筑服務有:一是甲供材料工程;二是清包工程;三是建筑服務老項目工程。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簽訂的合同進行,為了獲得最科學的稅收籌劃方案,在計稅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簡易計稅法。
第一,甲供材料工程。在這類工程中,主要材料為甲方所提供,常見的有鋼筋、水泥、鋼板等,這些材料多為大宗材料,均在和承包商訂立合同之前約定好。
第二,清包工程。在這類工程中,建設一方承擔材料的采購工作,其和具備相關資質的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僅需要向承建方支付人工費用,其他費用均為自理。
第三,建筑服務老項目工程。具體為:一是沒有獲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的承包建筑服務合同工程,為在建項目,且標注的開工日期是2016年4月30日前;二是獲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的在建建筑工程項目,標注的開工日期是2016年4月30日前。
基于上文內容,在建筑服務領域中,一般納稅人在計算稅負時應以當期銷項稅額減去當期進項稅額,遵循增值稅的稅制要求,采用一般計稅法與10%的稅率。為了令營改增政策實施后的建筑企業能夠平穩發展,倘若依據一般計稅法對甲供工程、清包工程類的建筑服務進行計稅,那么人工費占據多數成本,能夠用于抵扣的進項稅額度太低,可能會令企業承擔的稅負較以往要高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在建筑服務領域中,如果一般納稅人提供的建筑服務為甲供材料工程、清包工程、建筑工程老項目,那么從最佳的稅收籌劃方案看,其納稅計稅時可以采取簡易計稅法。這一政策在新老項目中均適用。
在簡易計稅法下,建筑服務能夠差額納稅,即以所有價款與價外費用扣除分包費用為計稅差額。納稅人所需要提供的完稅憑證為自分包一方獲取的2016年5月1日后開具的增值稅發票,且備注好服務發生地、項目名稱。
從2017年7月1日開始,在建筑服務過程中,如果納稅人收到預收款,那么其應當預繳增值稅。(如表1所示)
應納稅額的計算(如表2所示)。
二、建筑服務業務稅收籌劃案例分析
在A公司向某企業提供的修路服務中,總包價格為200萬元(不含稅),雙方約定為甲供工程,其中,分包至B公司的這部分工程的分包價格是100萬元(不含稅),B公司基于3%的稅率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原材料采購過程中,A公司共支出30萬元(不含稅),所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為16%的稅率?;跔I改增新政,A公司可以適用簡易計稅法,究竟哪種計稅方法更具經濟性,下表中(表中單位為萬元)筆者比較了該公司在一般計稅法和簡易計稅法下的利潤情況。需要額外注意的是,在選擇計稅方法時,并非依據稅款進行,而是依據企業的獲利狀況來選定。
由上文有關內容可知,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類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稅負籌劃工作,這項財務實操工作的重要性將日益突出。為了令建筑企業所承擔的稅負保持穩定,相關企業必須利用好營改增新政,做好稅收籌劃工作,綜合運用好一般計稅法和簡易計稅法。在實操中,從建筑行業的特點入手,積極做好每個環節的稅收籌劃工作,合理、合法地減輕稅負,并嚴格依照建設方與承建方訂立的合同展開一系列測算工作,對各自需要承擔的總成本與稅負成本進行分析,獲得最佳的稅收籌劃方案,從而令各自的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
在預繳增值稅的過程中,納稅人應當選用科學的計稅法,確保所計算出的預繳稅款額正確無誤。另外,納稅人還應當運用好《外管證》,按照規定準確報送各種資料。自預繳稅款日起,6個月內未預繳納稅的增值稅納稅人將受到其機構所在地的稅務主管部門的處理。
發包方以內部授權或第三方協議的方式和建筑企業訂立合同之后,集團內部將對第三方建筑企業進行授權,令其成為發包方,針對建筑服務類的合同,建筑企業不再承擔增值稅稅負,第三方企業需要依照稅法規定向稅務機關提供發包方對其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繳納相應的增值稅稅款。和發包方進行工程款結算的企業,發包方需要向其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其可以運用這些票據進行進項稅抵扣,進而獲得最終的應繳稅款額。
如果提供建筑服務的是小規模納稅人,其不具備開具增值稅發票的功能,在跨縣市開展業務的時候,可以依照所得到的所有價款與價外費用向其服務所在地的稅務部門申請,由稅務部門為其代開增值稅發票。
三、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增值稅籌劃策略及管理措施
(一)計稅方式上的籌劃
財稅〔2016〕36號附件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中進行了如下規定:在營改增政策下,建筑企業可使用兩種計稅辦法,即簡易計稅與一般計稅,其中,適用于簡易計稅的主要情況為:一是發生應稅行為的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二是一般納稅人所提供的建筑服務為清包式的;三是一般納稅人提供的建筑服務是甲供工程,所有或部分材料、設備等由發包方提供;四是一般納稅人所提供的建筑服務是建筑工程老項目。為了明確區分新老項目,該實施辦法進一步對老工程作出了如下兩種規定:一是獲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且合同內為2016年4月30日前開工;二是沒有獲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且合同內為2016年4月30日前開工。
盡管這一實施辦法指出老項目可以適用簡易計稅或一般計稅,然而多數老項目都采用了簡易計稅法。之所以出現這一狀況,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在營改增政策全面推行之前,老項目已經開工甚至完工,倘若此時實用一般計稅法,向業主開具的發票稅率會發生變化,由原來的3%變動至11%(后續兩次調整之后,變為9%),然而老項目的合同均訂立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前,均是依照原來的營業稅稅率確定合同價款,倘若此時的稅率上升到11%,那么需要再次補充合同,重新確定合同價款,加之大部分業主并不會要求提供11%的增值稅發票,若業主要求提供11%的增值稅發票,那就需要重新確定合同價款;二是老項目原來簽訂的合同內多是依據營業稅稅率來計算人工、材料與設備等方面的費用,如果采用一般計稅辦法,那么人工、材料與設備等方面的發票都應當是增值稅專用發票,若相關供應商難以提供這類發票,項目就需要承擔高昂的稅款,在沒有可以用于抵扣的進項稅發票時,企業的稅負非常沉重?;谶@些情況,通常能夠被界定為老項目的工程仍然采用簡易計稅法。與此不同的是,營改增政策實施后的新項目則需要依照一般計稅法來計算稅負,然而,也存在工程為了減輕稅負而運用簡易計稅的情況。從新工程招標的實際情況看,大部分業主均在設定標底的時候均按照一般計稅法和9%的稅率來確定,在后續中標之后,其也會依照這一價格來與承包商訂立合同。由此可知,若依照簡易計稅法向業主提供增值稅發票,需要和業主事先協商好,即便是簡易計稅法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稅負,令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也需要業主首肯后才能采用該計稅法。
(二)預繳稅款方面的籌劃
財稅〔2016〕36號附件2內進行了如下規定:在跨縣市進行建筑服務的過程中,一般納稅人選用一般計稅法時,銷售額應當為其所得的所有價款與價外費用,并以此來計算納稅額。納稅人需要將所得的所有價款與價外費用減去其支付分包款項,所得余額應依照2%的預征率,在提供建筑服務的所在地繳納稅費,其需要向機構所在地的稅務部門作出申報,依照“(開票金額-勞務或分包發票金額)/109%×2%”來確定其應當預繳的稅金。當其選用簡易計稅法的時候,銷售額為其所得的所有價款與價外費用減去其所支付的分包款項之后的余額,所需要繳納的稅金為這部余額的3%,其需要依照“(開票金額-勞務或分包發票金額)/103%×3%”來確定預繳稅金。在所在地的稅務機關預繳稅金時,其提供的專業分包發票、勞務發票等的額度越高,所繳納的預繳款項就越低,與之相反的是,其需要承擔的預繳稅款越高。倘若出現一些特殊狀況,例如,在整個工程完成之際,工程預繳款項比銷項稅與進項稅的差額要高,那么稅務部門不會進行退稅操作,僅要求法人單位留抵。所以,項目應當以施工進度為標準,做好勞務與各個分包隊伍的結算工作,并要求供應方提供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就是說,應在預繳稅款的時候盡可能扣除更多的分包價款,從而降低預繳額度。與此同時,還應當及時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在月末應繳稅款的計算中擁有更多進項稅抵扣額。
(三)從整體上進行稅負籌劃
當前建筑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施工單位為了尋求合作,往往采取低價中標的策略,導致增值稅稅負可能會出現負數,也就是銷項稅額扣除進項稅額與預繳稅額后為負數。所以,建筑單位應當在中標不久后對整個項目展開稅負測算,做好稅負籌劃工作,科學地訂立各項成本的取票稅額。倘若測算得出進項稅額高于銷項稅額,則需要在專業分包的過程中對于一般納稅人的分包隊伍約定由甲方提供部分材料,如此一來,對方可采用簡易計稅法,向我方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在采購材料的時候,也應選擇能夠開具3%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在這些籌劃策略下,工程成本不受影響,進項稅額減少,含稅價格更低,不僅能夠減小項目的資金投入,還能令項目的稅負平衡。
(四)做好外經證的管理
國家(稅總發〔2016〕106號)修訂后的《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進行了如下規定:《外管證》擁有180天的有效期限,建設安裝企業的納稅人若其項目合同期限長于180天,則依照合同訂立有效期限。基于這一點,項目《外管證》的有效期限往往為合同內規定的開工至竣工這一段時間,但是在工程竣工之后,工程款的收付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還要開具一定額度的發票,所以需要重視外經證的到期時間,做好臺賬,在外經證到期前完成續期申請。納稅人外出經營業務完成之后,應當及時到經營所在地的稅務部門填寫《外出經營活動情況申報表》,并對《外管證》進行核銷處理,結清各項稅款。
四、結語
從建筑企業的角度而言,營改增為其帶了一定的挑戰,也帶來了發展機遇。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充分了解營改增實施后的稅法規定和計稅辦法,從企業的現實狀況入手,自進場開始就研究市場行情,訂立科學的稅收籌劃方案,減輕企業稅負,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為深圳中鐵二局工程有限公司貴陽分公司)
參考文獻
[1] 丁紅艷.營改增后建筑業一般納稅人的稅收籌劃淺析[J].財會學習,2019(22):175-176.
[2] 袁靈烽.對“營改增”后建筑業納稅影響的探討[J].納稅,2019,1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