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審計全覆蓋賦予了國家審計新的歷史使命,也對審計技術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闡述了全覆蓋審計發展的背景,在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基于審計業務類型、系統性創新和審計組織方式的創新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 審計全覆蓋 技術方法創新 大數據技術
2018年5月23日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盲區,這明確詮釋了審計全覆蓋的本質含義。其實,歷年來,關于審計全覆蓋的理念就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之中,逐漸的明確了審計全覆蓋驅動下創新審計技術方法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審計全覆蓋背景下審計技術方法的創新的實施路徑。
一、審計全覆蓋驅動下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的基本要求
國家審計由于受審計全覆蓋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審計全覆蓋制度要求與審計資源還存在不足之間的矛盾。基于此,國家審計機關在很多重要文件中,也做出相關的闡述。如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等相關配套文件,提出“統籌整合審計資源,創新審計組織方式和技術方法,提高審計能力和效率。”明確了創新審計技術方法的實現路徑,“構建國家審計數據系統和數字化審計平臺,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探索建立審計實時監督系統,實時互聯網審計”等審計的發展規劃,通過對制度規范的梳理不難發現,審計全覆蓋背景下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的基本思路是應用云計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等信息技術。
二、審計全覆蓋驅動下的審計技術方法創新實施路徑
(一)基于審計業務類型創新審計技術方法的實現路徑。《實施意見》要求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據此,“十三五”審計規劃明確了重點開展的審計業務類型,包括政策落實跟蹤審計、財政審計、金融審計、企業審計、民生審計、資源環境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涉外審計等八類審計業務。而上述每類審計業務又包含了諸多的審計類型和不同的審計目標與審計內容,為此,可從審計業務的分類中尋找規律性和共性的特征,為審計技術方法的創新指明方向。
以運用大數據技術的審計技術方法為例,討論如何根據業務類型的審計主題創新審計技術方法。審計主題可以分為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針對不同的信息特征,采取不同的技術方法。比如針對財務信息,這類信息通常為結構化數據,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采用傳統的審計技術方法的基礎上,可結合信息化技術和統計技術,創新基于大數據的數據分析方法。對于非財務信息的審計主題而言,審計數據的類型相對復雜,包含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以及半結構化數據,因而首先需創新數據采集方法,充分收集所需證據,開發和挖掘新的審計技術方法。其實,在創新的審計技術方法的同時,也并不是完全的放棄傳統的審計技術,在采集方法上也是存在相互通用的技術手段的。對于此類數據的分析,可借助可視化技術開發審計技術方法。
(二)基于系統性創新審計技術方法的實施路徑。審計技術方法的創新是一項具有層次性、開放性的系統結構,各個審計技術方法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因而在創新審計技術的過程中,就要注意其系統性的設計和管理,為審計技術方法的發展提供前提條件。
本文以大數據技術為例,嘗試探索基于系統性創新審計技術方法的實現路徑。大數據審計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包括兩部分的內容,即模型規劃和數據規劃。其中,模型規劃又包括基于大數據的審計業務平臺、大數據技術應用軟件、大數據技術與方法。審計業務平臺是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審計基礎架構,就是在單個的計算機的哪個平臺上如何開展審計業務,適應存儲與分析大數據的軟硬件設備,在此基礎上,還要在單個計算機的基礎上形成合作共享的網絡工作平臺,運用于遠程作業,隨即分析大數據技術應用軟件嵌入審計業務平臺之中,分析結果。
(三)基于審計組織方式創新審計技術方法的實現路徑。審計全覆蓋是從國家到地方的全方位的統籌規劃和安排,結合不同層次審計主體的職責,在審計組織方式上對審計技術方法進行創新,從而提高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的科學性、適用性和效率性。
首先,從審計機關的層面來講,審計署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從大的方向上制定關于審計技術方法的創新的長期規劃,在審計全覆蓋驅動下,審計署要集中開發大數據審計技術方法,牽頭制定和組織實施關于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的中長期工作發展規劃。
其次,審計署應加強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的組織管理。近幾年來,審計技術方法的創新雖然說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缺乏專門的創新交流、平臺和定期交流機制,出現了一些重復開發問題,因而作為最高審計機關,審計署應加強審計技術方法的組織管理,構建審計技術方法創新成果的交流平臺,并形成成果應用的推廣機制,向下級審計機關推廣創新成果。
再次,建立審計技術方法的協同創新機制。隨著審計全覆蓋向縱深發展,審計技術方法創新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還需要更多地高精尖的人才,受到這些方面的限制,單獨的想要依賴某一審計局來完成或者說實現審計技術方法的突破,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審計署承擔資源整合的角色,選擇一批有創新價值和前景的重點技術,成立項目組,統一調配審計機關內外部人力資源,集中組織技術力量進行重點攻關,加快提升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的速度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方寶璋.中國古代審計方法方式考論[J]審計研究,2017(3):3-11.
[2] 付忠偉,黃翠竹,張百平等.審計“全覆蓋”的工作機制探析[J].審計研究,2015(3):15-19.
[3] 馬志娟,梁思源.大數據背景下政府環境責任審計監督全覆蓋的路徑研究[J].審計研究,2015(5):28-:14
[4] 裴育.實施審計全榭蓋,強化審計監督力[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1):9-11.
[5] 秦榮生.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研究[J].審計研究,2014(6):23-28.
[6] 謝志華.審計變遷的趨勢:目標、主體和方法[J].審計研究,2008(5):21-24.
作者簡介:姓名:任桂枝(1988.12-),女,漢,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審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