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杰
【摘要】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南北差異巨大,因此,各個民族之間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逐漸成為人們所欣賞的自然旅游資源。本文以國家旅游資源規劃和開發的起點,由于考慮到我國國家旅游資源開發的現狀,在進行分析,規劃和發展國家旅游資源時,我們要審視現有問題,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旅游規劃和發展措施。
【關鍵詞】民俗旅游資源規劃 ?開發 ?分析
由于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我國各個名族的文化特色和物質文化已成為各個地區獨特的旅游資源,豐富了本土文化特色。事實上,關于民間傳說的民間習俗都是字面意義上的,文化特色是經過各名族人民所創造,然后被人們傳播和繼承下來進行分享的社會文化現象,這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本文討論了我國旅游資源的規劃和發展,并提出有效的規劃和發展措施。
一、民俗旅游的特征
(一)民族性與地域性
我國有56個少數民族,各個民族的民俗風情迥然不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從食物,衣服,住所,生活習慣到宗教信仰,各個名族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每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名族文化以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我國地域遼闊,各民族文化都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居住地以及生活習慣,因此名族文化的風格也不同,不同名族的特色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因此,民俗旅游在我國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二)文化性與藝術性
民俗是國家的象征,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和藝術的象征,它涉及各種文化內容,如食物,節日,藝術,宗教信仰,幾乎涵蓋了文化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名族文化藝術的精髓主要是體現在民族歌舞,工藝品,民族建筑和服飾方面,民族旅游是一種文化旅游,它是一種文化消費,它具有較強的文化藝術特征。
(三)大眾性與參與性
民俗文化由人類創造并由人類繼承。人們是民俗文化創造者,表演者,倡導者和參與者。國家旅游的發展和進步取決于人們的創造和需求,其發展取決于人們的支持和參與。因此,從供需結構方面來看,自然旅游和歷史旅游比其他的旅游更受歡迎。
二、我國民俗旅游資源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許多地區文化旅游的逐步發展和普及,各種民俗村和各種古城出現了,他們享受著現代高品質的管理以及良好的環境和文化遺產,因此,我國的歷史民俗旅游大大促進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
(一)人造民俗村
例如,深圳民俗村是一個風景極好的少數民族村落,我國具有56個民族,每個名族的民族藝術,風俗和建筑多樣化,深圳民俗村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它包括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從民間生活,服裝,歌曲和舞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民俗文化的多樣性。事實上,它也可以被視為一個多樣性的民族文化博物館。
(二)民俗風情旅游
民俗文化有云南省西雙版納潑水節,哈爾濱冰雪節,內蒙古草原那達慕節等傳統節日,通過民族風俗節日來體現出名族文化的豐富性,我國的旅游業因其具有民族特色而受到國內外游客的歡迎。
(三)旅游酒店文化
發展國家旅游資源,豐富旅游資源的多樣性,其中,旅游文化已成為代表性的主題。在我國,歌舞,音樂,服飾,配飾,民歌和風俗習慣都會與旅游酒店相結合,在旅游酒店中加入名族文化元素,可以獲取大量利潤,我國的旅游業發展促進了民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三、我國民俗風情旅游面臨的危機和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許多民俗風情旅游資源被異族異地民俗風情取而代之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旅游業的發展,外國人的涌入和外來文化的引入,導致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和一些地區的民族風俗逐漸消失。在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影響下,一些少數民族的年輕人喜歡穿名牌衣服,而不喜歡自己的名族服飾,他們喜歡唱卡拉OK和流行歌曲,這是令人沮喪的,忘掉他們的祖先傳承了數千年的名族文化,如今,我國文化遺產面臨完全消失的危險,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端午節和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逐漸淡出,但傳統的歐美節日,如圣誕節,感恩節,愚人節,都涵蓋了整個社會,這就說明我國的人民越來越不發揚和繼承本國文化,而是崇拜外國文化,因此,我國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巨大的危險。
(二)民俗風情正在庸俗化
在民俗旅游和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我國各個地區的民族風俗正變得原來越簡單,越來越不注重民俗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因此,我國的人們心中越來越沒有民俗文化這個概念,在民風淳樸的地區,有許多神話和傳說,意義豐富,其民族文化色彩豐富,在開發和規劃這些民俗文化時,應該把這些神話和傳說中所包含的真理和意義融入到旅游發展規劃中,這樣才有可能引起游客的興趣,從而促進民俗文化的發展。
(三)偽民俗
偽民俗是一種奇妙的民俗,它是一種為了實現特定目的而產生的民俗,以及該地區不存在的名族文化,比如我國的西南部一些景點在大門上會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圖畫或在大門前面會有兩個或更多“圖騰柱”,乍一看,這些圖騰看起來非常神秘,但是相關人員卻沒有詳細研究它的具體價值。
(四)蜂擁而至的旅游者對旅游地的民俗風情資源有很大的沖擊
成千上萬的游客聚集在民俗旅游區,為該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相關人員忽視了成千上萬游客的實際生活情況,人們不僅具有旅游的目的,可能還具有其他目的,景區人口密度高,不僅污染了旅游區的生態環境,而且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為民俗景區自然資源造成了巨大打擊,因此,許多居民正在離開自己的居住地,所以旅游區居民與游客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差。
四、民俗文化開發問題的原因
(一)民俗文化賴以生存的環境因素正在逐漸消失
民俗文化的形成與地理因素和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然而,在現代社會,由于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以及跨移民族間婚姻的發展,導致民俗文化消除了地理因素的支撐,因此,民俗文化正在漸漸消失。
(二)旅游者對民俗文化環境的沖擊以及管理不善也造成文化環境破壞
所開發和規劃的旅游業在某些地區已經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國家旅游景點與外界的互動,大量外國游客涌入到本國的旅游中,因此,自然生態環境和民俗村人民生活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例如,甘肅的一個旅游景點莫高窟,一位游客不分青紅皂白地在墻壁上亂涂亂畫,導致莫高窟洞穴壁畫腐蝕或褪色,民俗文化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政府對民俗文化和旅游業的保護非常重要。
五、解決民俗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問題的對策
(一)強化管理,嚴格執法
在旅游旺季期間,政府應該強化景區管理,制定相應的防止因污染造成損失,應該對那些違反景區規定的游客給予相應的懲罰,因此,國家對旅游業的規劃和嚴格的執法程序對旅游業的發展非常重要,應該強化景區管理,以確保旅游業的健康和有序發展,促進民族文化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道路
民俗旅游資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在發展過程中不注重保護,那么民俗文化和資源將會消失,持續科學合理地發展民俗文化,始終走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政府應該對景區建立適當的保護措施,科學規劃旅游業,實現民俗旅游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和諧發展,另外,政府應該聯系媒體等行業,讓他們加強對旅游消費者環境保護的宣傳,保護民俗文化,促進我國民俗文化可持續發展。
(三)提高現有民俗旅游產品的品位
國家旅游資源的開發應確保民族文化能夠得到真正的保護,確保名族文化特色能夠持續發展下去,加強對景區的環境保護,因此,國家旅游資源的開發是一個重要問題。發展國家旅游資源,我們應該保護該地區的環境,精心規劃旅游項目,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充分了解名族文化特色,通過加強對名族文化的保護來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
(四)形成綜合開發規劃
要開發旅游業,必須制定“點對點”的開發方法,制定綜合的國家旅游發展計劃。民俗旅游景區普遍擁有豐富的人口資源,并選擇在歷史文化資源相對較豐富的地區,以充分利用該地區的民俗。 加強民俗旅游的宣傳力度,讓國內外游客流向我國的旅游業中,為我國帶來經濟效益,一般來說,通過選擇具有充足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的地區就會有很多游客。
(五)加快培養專業人才
現代旅游業是一個復雜的行業,旅游人數眾多。目前,國家關于旅游方面的人才無法滿足旅游行業的需求,特別是缺乏有才能的資源開發和設計師,因此,我們需要加快旅游資源開發人才的培養,促進國家旅游資源的開發,同時還要注重教育與實踐的結合,可以在各地區旅游培訓中心,培養關于旅游業方面的優秀員工,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創建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基地,有助于改善我國旅游人才缺乏的現狀,我們可以和一些地區的旅游專家進行交流學習,為民族地區的旅游資源開發作出指導。
(六)加大宣傳力度
旅游業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特別受歡迎,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做好民俗旅游的宣傳,這是地區部委和旅游部門共同努力的主題,可以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各種媒體渠道散發廣告,從而增加民俗旅游的知名度,積極推進國家旅游項目,創造一個真正的旅游品牌。
六、結語
總的來說,國家旅游資源的規劃和開發非常重要,它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涉及到很多因素,如果不處理好其中任何一個問題,它就會對政治,文化和社會產生影響。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旅游業,合理規劃和發展國家的旅游資源,向世界傳播我國的名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