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琳
摘要:我國國民經濟在不斷的提升,與此同時對于國有企業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極大的促進了國有企業混合制改革的發展,混合體制改革并不是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增加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在國有企業混合體制改革中財務問題日益突顯出來,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籌資問題、投資問題、經營問題以及資產結構問題等這些財務風險,都會嚴重影響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國有企業混合體制改革中會遇到的財務風險,并為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僅供相關人士借鑒。
關鍵詞:國有企業;混合體制改革;財務風險
自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改革舉措。我國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這一改革方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的經濟系統,建立健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提升我國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急需國有企業混合體制改革來激發員工的創造活力和工作熱情。而國有企業混合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了眾多財務風險問題,若想保證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就要做好財務風險應對措施,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義
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為增強企業的競爭,將國有企業從保守的管理制度中解放出來,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有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的中堅力量。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為了讓民營資本進入部分國有企業的,讓其他股份持有者也能夠參與到企業決策管理中,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效解決了國有企業資金不足、流動性差的問題,讓企業管理像現代管理制度轉變,大大提升了國有企業的運營效益。
二、國有企業混合制改革中應注意的財務風險
(一)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大多是指企業由于流動資金較少,進而向金融機構或是其他融資渠道進行籌資,但由于投資失敗或是其他問題,導致企業無法償還借貸債務的財務風險。通常情況下,國有企業的經濟實力要比民營企業的經濟實力普遍要高,實際情況中,大部分的國有企業或多或少的都會背負較高的債務,若國有企業的預算出現差錯或籌資手段不當時,都會給國有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籌資活動時企業擴大生產經營的必然渠道,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決策者的失誤決策都導致企業陷入破產的危機中。如在國有企業混合制改革中出現了一種現象,改革中的國有企業會有拖欠員工工資以及養老保險的行為,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過程中,并沒有有效衡量出籌資帶來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投資風險
大多數國有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的發展速度,都會通過引進投資以及對外投資的方式來擴展經濟規模,但市場投資中高回報往往是與高風險并存的,因此企業投資者實際投資回報與預估的投資回報有著極大的差距。鑒于這種因素的存在,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或是引進投資時都會存在著極大的風險,當國有企業的管理風并沒有意識到該風險或是并沒有重視該風險所帶來的影響時,會使企業陷入經濟危機中甚至還會有破產的風險。投資回報不僅與企業的經營狀況有關,還與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時,若沒有考慮到投資不確定帶給企業的風險,那么不僅會影響企業投資的資金回報率,還會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經營決策風險
國有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風險,而常常遇到的則是經營風險。經營風險通常是指企業的一系列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由于企業領導者由于決策失誤致使企業資金周轉不開,甚至資金鏈斷裂的財務風險。經過多年的國企改革,國有企業的整體數量在大幅度的減少,在市場化競爭程度較高的行業中,國有企業的占比率極低,而在非競爭性的行業領域,國有企業有著絕對壟斷地位,再加上區域發展的不均衡對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資產結構風險
資產結構是指企業在進行投資時的資產組成比例,而資產結構風險,大多是由于企業中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投入比例不正確,導致企業資金出現運轉困難。國有企業存在著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是由于國有企業在進行改革過程中將國有資產以低于市面價格多倍進行出售,進而給國有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的腐敗滋生,國有資產流失嚴重。企業的產業布局和資產結構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由于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常常將發展目光集中于重化工企業上,雖然重化工企業有著極高的經營效益,但重化工企業屬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對于自然環境的有著極大的破壞力,對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
三、國有企業混合體制改革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制定科學的籌資戰略
制定科學的籌資戰略,對于企業領導者的專業素養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管理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才能制定科學的籌資戰略,有效促進企業發展。其次,企業管理層需要對籌資風險進行全面的預測和分析,避免企業由于籌集資金過多導致企業債務過大進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企業發展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也有著不同的發展需求,企業管理層應根據企業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籌資戰略,同時企業要根據生產需求全面分析籌資方式的可行性,進而選取適合該階段企業發展的籌資方式。
(二)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企業領導者的投資風險意識與企業的經營決策的可行性息息相關。若企業領導者的投資風險意識較差,在進行企業投資時并沒有考慮到投資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那么企業領導的投資決策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傷。因此企業領導者需要不斷提升的企業管理水平和自身的認知水平,提高對投資風險的重視程度才能制定科學有效的投資戰略。此外企業領導者在進行風險投資前,需要對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及目前的內外部的發展環境進行全面的分析,同時還要對投資后出現的風險、危機進行預估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的投資策略,才能降低投資風險帶給企業的影響,保證投資活動帶來的資金回報率。
(三)構建有效的決策機制
企業的經營決策是在內外部環境下根據相應的規則和程序來做出的決策,企業經營決策會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經營決策的領導者,充分了解國家的政策導向以及相關規定,進而制定相應的合理有效的經營決策。企業經營者在保證經營決策可行的條件下,需要對經營決策對企業發展前景的影響進行全面分析,時刻關注經營決策實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能夠有效防范風險,降低風險對于企業的影響,通過董事會鞠策程序來制定風險監控體系,能夠有效保證經營決策帶給企業的經營效益,促進企業的運營發展。
(四)優化資產結構
國有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勢必要調整企業的資產結構,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時不能將發展的眼光只放在重化工企業上,對于經濟效益不高的產業也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改善。企業管理層要重視資產結構的重要性,對于發展程度不同的要設定相應的發展計劃,進而實現國有企業的資產結構優化。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國有企業的發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的運營效率低下,組織結構目標不明確,國有企業混合體制改革十分必要。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體制改革時,要對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提前做好應對措施,降低財務風險對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提高國有企業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周紅霞.國有企業混合體制改革中應注意的財務風險及應對措施[J].經貿實踐,2018 (11):274+276.
[2]張后軍.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商業會計,2018 (10):38-39.
[3]陳燕嵩.試析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財務管理[J].時代金融,2018 (03):106+116.
[4]田立強.黑龍江省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7 (08):5-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