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斐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當中出現了很多現代化的藝術。在現代化的藝術沖擊下,傳統的戲劇逐漸淡出大眾的視野中,人們對漢劇的喜愛明顯降低了很多。如今,很少有年輕人能夠追尋漢劇的蹤影,更沒有多人選擇學習漢劇的基礎知識,漢劇的傳承和發展岌岌可危。在這樣的形勢下,本文將研究以創新力推動漢劇的傳承和發展,希望能夠為漢劇的傳承和發展做貢獻。
【關鍵詞】漢劇;創新;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漢劇是廣東的三大劇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戲劇之一[1]。作為廣東的代表性戲劇,主要流行于廣東梅州地區、惠陽地區、韶關地區等閩粵贛邊區各地。漢劇至今已經有了400多年的發展歷史,曾經漢劇通過魅力四射的演技和巧奪天工的絕活和妙趣橫生的對白吸引著無數的觀眾,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出現了很多現代化的藝術,因而人們對漢劇的重視度越來越低。在現代藝術的沖擊下,青年們都紛紛的選擇了現代化的藝術,很少有人能夠主動學習漢劇的基礎知識。于是,漢劇目前的領軍者們都要思考這樣的問題,如何將漢劇在青年人群當中宣傳出去,尋求傳承和發展的機會?漢劇是否還有復興的機遇?
一、漢劇的現代生存狀態
漢劇誕生于17世紀,是我國戲劇當中的重要劇種之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人們擁有了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選擇,漢劇逐漸被人們忽視。由于受到多元化文化藝術的沖擊,漢劇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沒有財政的支持,漢劇團面臨著被迫解散現狀[2]。發展滯后的情況,導致漢劇的拔尖人流失嚴重,人才得不到培養。直到20世紀90年代,很多漢劇團由于財政原因開始停辦,只留存離家擁有驚人的毅力的漢劇團。到了2006年,漢劇被載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這才使得漢劇得到了傳承和發展的機遇,因此,近幾年來漢劇逐漸又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在創新發展的推動下,得以傳承發展。
二、漢劇的發展機遇
(一)和諧文化建設為漢劇帶來發展機遇
在黨和領導的帶領下,我國建設了一個和諧文化社會,在和諧文化的下,戲劇舞臺藝術有了發展的舞臺和空間。和諧文化的建設可以為漢劇的創作開拓一些新的題材和主題。在漢劇的創作當中,會選擇多樣化的主題來開展,大部分的題材都是戲劇其他的文本創設的,很少有原創的出現。和諧文化的出現,可以讓漢劇有了新的轉機,開創原創劇本;和諧文化建設促進漢劇創作的文本和場上演劇的關系。案頭文本和演劇的關系通俗來說就是編劇和演劇的關系,傳統的漢劇編劇通常都是通過歌舞演故事。很多漢劇的劇本都是編來而不是創作而來,因此,漢劇的產生都是一劇之本,演繹都是以劇為本。二者之間一個是一重創作另一個是二重創作。和諧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漢劇這個傳統的做法,促進了編劇和演劇之間的和諧融洽關系。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給漢劇帶來機遇
早在2006年,漢劇就被載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這無疑是為漢劇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漢劇是廣東文人長期精雕細刻、反復打磨出來的文化遺產,作為非物質的文化,需要得到傳承發展[3]。漢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第一,促進漢劇傳統曲目的保護。漢劇當中的傳統曲目,是廣東老人反復雕琢出來的經典曲目,是漢劇賴以生存與傳承的生命基因,一定要保存好這些傳統的曲目。目前。還有150多出的漢劇曲目有劇本和曲譜,但是在舞臺的表演上得不到流傳。為了能夠將這些曲目流傳下去,可以聘請一些漢劇經驗豐富的老人來指導演繹,進行重排節目。
第二,促進漢劇演出、評獎機制的建立。漢劇作為廣東三大劇種之一,廣東省政府為了能夠很好地傳承和發展,建立了漢劇相關的評獎機制。設立了漢劇折子戲等評獎項目,這個獎項主要獎勵青年演員,鼓勵年輕演員對漢劇進行創新。
三、漢劇的創新傳承發展
(一)振興漢劇離不開品牌傳承
要實現漢劇的創新傳承和發展,應當從品牌形象入手。漢劇品牌形象的樹立是一項文化系統的工程,建設漢劇的品牌形象一方面可以保護好漢劇的文化遺產,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在現代化當中宣傳漢劇的魅力從而達到傳承和發展的目的。品牌的打造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4]。首先要定制相關的政策,為漢劇的持續性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其次要利用好輿論宣傳,為漢劇的振興營造良好的氛圍,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最后,要全面的面向市場,探尋創新的機遇,尋求機遇加大漢劇人才的培養和吸引一批新的觀眾。
(二)振興漢劇離不開持續創新
在新時代下,漢劇的振興離不開對其的創新。漢劇曾經非常輝煌,創造了各種巧奪天工的技藝外給百姓帶來了很多的歡樂,滿足的當時百姓對藝術享受需求。但在現代化藝術的沖擊下,傳統的戲劇地位已經被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占據。想要在如今的市場上發展漢劇,我認為需要對漢劇進行創新。國外擁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化藝術表現形式,漢劇的創新可以借鑒國外的表演觀念和表現手法,將漢劇的表達形式做個創新,讓其能夠達到與時俱進改變目標,拉近與青年人之間的距離。漢劇的創新要保留自身的民族特色,體現出濃厚的民族風情。現代化的發展,漢劇要發展必須走創新的道路,將先進的表演理念和表演方式與民族特色相融合,才能使得傳統民族瑰寶再次綻放。
(三)振興漢劇離不開包容借鑒
漢劇在長期的發展當中,擁有的寶貴的“財富”。其“財富”主要體現在其歷史發展沉淀、包容、豐富和發展的音樂和細膩的表達形式。如今,要將漢劇振興發展,尋求傳承的契機,應當要在其發展的基礎之上堅持原有的歷史包容性。通過吸引的方式引入人才,在吸收國外先進的藝術表達形式和理念、整合遺留文化遺產和創新方面上下功夫,通過努力將漢劇以新的面貌出現在廣大觀眾的面前,得到更多人的關注,達到傳承和發展的最終目的。除此,在發展漢劇時一定要堅持其歷史的包容性,做到滿足觀眾多樣化需求的同時要堅持漢劇的思想的內容健康向上,追求格調高雅的藝術品味。
(四)振興漢劇離不開堅守堅持
漢劇的傳承和發展時一項需要長久堅持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簡易工程。在開展相關的工作前,領導者需要進行詳細的規劃并作出工作推進表。有了策劃工作的開展才有了目標和方向,能夠促進各項工作有序、高校的開展[5];其次,在工作的進程中,要做好監督和評價工作,以此來督促工作者在工作當中能夠有效開展各項活動。由于振興漢劇是一個大項目,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奮斗,因此,要做好工作者的思想工作。政府和相關的單位應當在政策和經費上進行扶持,為漢劇的傳承和發展作出貢獻。
四、小結
總而言之,漢劇擁有漫長的發展歷程,曾經作為廣東三大戲劇之一得到輝煌的發展,受到現代化藝術文化的沖擊下,逐漸衰落。直到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漢劇才有了發展新契機。在政府和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漢劇要進行創新發展,保持原有的民族特色之余引入先進的理念和表演方式,加大力度培養相關的人才,在創新力的推動下,做好漢劇的傳承發展工作。
參考文獻
[1]董曉茜.漢劇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2]趙雨薇,周希正.文化空間視域下漢劇進入高師音樂教育體系研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3):121-126.
[3]魯詩琪,陳文旋子.湖北漢劇在當代高等院校中的傳承方式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為例[J].戲劇之家, 2015(10):15-16.
[4]陳述強.淺論如何振興漢劇的傳承與發展[J].金田, 2013(9).
[5]姚偉華.漢劇傳承發展與保護研究[J].明日風尚, 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