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亭如
【摘 要】 目的: 探析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病人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ICU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166例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n=83)和對照組(n=83),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感染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感染發生率0.0%顯著低于對照組3.61%,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12.57±3.52)d、導管留置時間(10.24±2.45)d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對ICU中心靜脈置管患者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減少感染的發生,縮短患者導管留置時間和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ICU;中心靜脈導管;血流感染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008-02
Abstract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on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Methods : A total of 166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who underwent ICU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83) and control group (n=83). The patients underwent routine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took a cluster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6%,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12.57±3.52) d and th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10.24±2.45) d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By adopting cluster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ICU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t is possible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shorten th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lustering nursing; ICU patient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bloodstream infection
為進一步探析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病人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本文將ICU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166例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納入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ICU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166例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n=83)和對照組(n=83),對照組:男性43例,女性40例,年齡24-76歲,平均(50.6±4.7)歲,APACHEII評分(18.45±2.63)分,類型:75例鎖骨下靜脈置管,8例頸內靜脈置管;研究組:男性42例,女性41例,年齡25-77歲,平均(51.2±4.4)歲,APACHEII評分(18.32±2.41)分,類型:76例鎖骨下靜脈置管,7例頸內靜脈置管;兩組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主要是包括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ICU環境護理,健康教育及用藥護理等,同時對置管患者進行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技術,采取透明敷貼或無菌紗布在中心靜脈穿刺部位周圍的皮膚進行覆蓋。每日采取碘伏進行一次消毒,每日更換輸液器等。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集束化護理干預,(1)設立集束化護理小組,根據患者的情況及評估后的風險系數對其制定集束化管理制度和相關的流程。(2)建立完善無菌屏障,對患者進行操作前半小時減少污染性的操作,減少醫護人員的走動,保持一個獨立的操作空間,醫護人員在進行置管過程中,給予最大的無菌屏障措施,嚴格佩戴無菌手套,帽子、口罩及手術服等,采取無菌布全身覆蓋患者,僅穿刺部位留出。(3)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置管的部位,首選是鎖骨下靜脈作為穿刺的部位,其次是患者頸內靜脈作為穿刺點,盡可能的要避免在股靜脈部位進行穿刺[1]。(4)定期更換無菌透明敷料,術后第一次應24h馬上更換,之后可每周更換一次,如果出現滲液或者污染的情況應及時給予更換。(5)輸液前應采取生理鹽水進行脈沖式沖管,并回抽檢查有無回血的情況,輸液結束后做好封管。并提高醫務人員的洗手依從性[2]。(6)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掌握《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處理指南》中的規范認知,定期考核,對掌握薄弱處加強培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并統計兩組導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許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感染發生率為計數資料(n,%),X2檢驗,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為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感染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經護理后的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0/83)0.0%顯著低于對照組(3/83)3.61%,P<0.05。
2.2 兩組導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研究組住院時間(12.57±3.52)d、導管留置時間(10.24±2.45)d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重癥監護室患者一般病情比較重,多需要長期臥床且自主進食少,因此需要長期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用于輸送藥物和營養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通常情況下,此類患者多伴有基礎性疾病,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均下降,加之侵入性操作(中心靜脈導管的置入),患者可能發生感染、穿此處皮膚壞死等并發癥的情況,同時也時有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及血流感染發生的情況,發生率約3%左右[3]。該并發癥在中心靜脈置管患者中是最為常見也是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防治該疾病的發生十分必要[4-5]。集束化護理是目前護理領域中廣泛開展的一種實施“循證實施指南”的護理模式,是將一系列的具有循證依據的措施聯系在一起為患者實施,對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相關研究顯示[6],集束化護理對降低ICU患者發生感染方面效果良好。結果顯示,研究組感染發生率0.0%,研究組住院時間(12.57±3.52)d、導管留置時間(10.24±2.45)d均優于對照組,說明,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明顯減低感染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通過對ICU中心靜脈置管患者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減少感染的發生,縮短患者導管留置時間和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李艷紅.集束化護理預防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作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06):776-778.
[2] 金利玉.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病人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應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8,29(12):1395-1397.
[3] 王輝,宋晶.集束化護理在控制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33):167-168.
[4] 張改華.集束化護理對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7):9-10.
[5] 李俊蕾.集束化護理降低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提升護理質量的綜合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8):2532-2533.
[6] 狄捷.集束化護理對降低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的影響分析[J].系統醫學,2016,1(1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