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杰


摘要: 本文先是根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以及在檢測衛生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緊接著闡述企業應該怎么才能夠改變這種現狀,并給出相應的管理及改進的措施,最后對本文進行一個大致的總結。
關鍵詞:化工企業;衛生檢測;職業;衛生安全;分析
1.化工企業職業衛生檢測存在的問題
1.1有害的物質繁多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所以有的企業就需要不斷的發展。但是,它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衛生不達標的現象。我國對于衛生這一塊也是嚴格要求的,甚至還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有的大企業它的設備會比較先進,產生的有害物質也會很少。但是,一些小型的企業它是存在著設備不先進。設備不先進,會對衛生的檢測造成影響,給人員的判斷也會造成誤導。還有的人會在生產過程忽視掉了材料。材料有各種各樣的,材料的性質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將多種材料摻雜在一起,就會對企業有危害性,有的還會對企業的發展有限制性。
1.2體系化建設不規范及檢測的設備有限
雖然人們有了環保的意識,但是有的企業本身沒有對衛生安全這一塊還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對衛生這一塊不夠重視。有的企業甚至沒有相關的組織,更沒有處理衛生安全的人員,衛生安全意識嚴重缺乏。有的企業即使想注重衛生,但是由于本企業相關的設備有限,也無能為力。設備比較老式化,有的危害性的物質檢測不出來,影響專業人員的判斷。
1.3工作人員缺乏安全意識
現在雖然人人都知道要增強衛生安全的意識,他們只是聽了,但并沒有去做。有的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也并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去做,比如說:沒有佩戴安全帽[1] 。
1.4缺少衛生機構
有的企業沒有相關的衛生機構。假如企業中的工作人員因在工作中出現了身體上的不舒適,都沒有地方可以去。企業也沒有定期的為員工檢查身體,員工既然在企業上班,企業就應該為員工的身體安全負責。如果小型企業的資金有限,可以申請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保障,尋求政府的幫助。圖1代表的使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圖。
1.5企業追求成果,忽視了實際情況
現在很多中小型企業在不斷的興起,有的企業會倍感壓力,感覺自己公司的發展道路上多了很多絆腳石。所以他就光注重結果,忽視了過程。還有的企業的管理人員會自己謀私利,而忽視安全。如果企業注重衛生的話,肯定會加大企業的資金投入,而注重企業的發展,會對企業帶來一定的財富。所以,有的企業也會忽視掉安全。
2.化工企業職業衛生的管理措施
2.1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
企業可以定期的邀請這方面的專家,為工作人員講解安全的知識。讓工作人員的心中知道不注重安全的危害。也可以定期的觀看這方面的視頻或者是電影,看過之后讓工作人員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工作人員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溝通。只有工作人員的身體好,才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收獲,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
2.2完善企業的衛生機構,形成獨有的體系
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本企業進行相應的改革,企業要有自己獨有的體系,
各層領導也要增強衛生安全意識,為工作人員起到一個帶頭作用,在企業中要有衛生機構,并有相關的工作人員值崗。
2.3設備要及時的更新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旦發現設備出現了問題,就要及時的更換,避免出現差錯。有些小型的企業設備目前不夠先進,企業需要及時的將設備給更換成先進的設備。如圖2所示,是監測環境方面相關的設備。
2.4從問題的源頭出發
企業需要從問題的源頭出發,尋找解決的方法。比如說,機器老式化,就需妖更換新的機器,機器出現故障,要分析故障的原因,故障的源頭在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能盲目的去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2.5在工作過程中要做好記錄
企業要想真正的做到各個方面都比較好,就不能夠放過任何細節。尤其是對檢測衛生方面的工作。企業可以安排人員對生產進行督促,詳情的對每天得到工作情況做個記錄。1.車間有沒有定期的對生產機器進行檢查2.工作人員有沒有定期的對設備保養,有沒有對設備加強保護。如果設備出現意外,有沒有做好記錄。3.有沒有檢測車間的環境。如果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有害的物質,有沒有將原因記錄下來。在顯眼的位置有沒有擺放一些標牌跟警示牌[2] 。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在的衛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人們是十分注重衛生安全的,衛生如果不達標,將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影響,嚴重的還可能會危害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為了我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要在生活中注重衛生,尤其是在化工企業中,也不能夠放松警惕,更要注重衛生。因為有的企業會排出廢氣,污水,如果對它們不及時的進行處理,也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影響。企業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實現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強之 , 李新鸞 , 張昌運 , 等 . 石油化工企業職業衛生評價相關指標探討 [J]. 中國職業醫學 , 2017, 44(1):111-113.
[2] 張玲 , ZhangLing. 石油化工企業職業衛生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 [J]. 化工設計通訊 , 2017(4):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