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摘 要:舉辦技能競賽是職業教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它也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制度設計和創新。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是高職會計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高職實踐教學必須與產業緊密結合。借鑒競賽訓練方法,將技能競賽知識融入日常教學訓練操作,增強會計電算化訓練的實用性,實現以競爭促教學、以競爭促學習、實現雙贏。
關鍵詞:科技節大賽;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
會計電算化應用廣泛,各單位都需要這種人才。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形勢不太好,但會計專業的招生相對穩定。以技能應用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加大會計專業實踐技能教學的比重,大力推進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會計職業技能大賽與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融合現狀,會計職業技能大賽的初衷和本質是正確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基本沒有與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有效銜接,通過對河南省內幾所高職院校和5所不同層次高職院校的調查,結合自己親自帶學生參加全國會計職業技能大賽的具體情況,發現會計職業技能大賽與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融合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
會計電算化課程要求理論和實踐并重,要使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學校應該合理設置課程,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周一般是16周,周課時為4課時,一個學期總課時為64課時,教務任務繁重,學生只能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并且無法熟練掌握。大部分學校偏重實踐教學,只注重會計軟件的操作,未能將各類會計專業課與會計電算化聯系起來,以至于學生操作完后不知道是什么原理,為什么要這樣操作,操作后所得出的數據之間有什么勾稽關系等。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往往將會計電算化課程與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作為兩門單獨的課程,開設在不同學期,由于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等各種原因,大部分學生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學習停留在機械化操作會計軟件,并且學得快忘得也快,如果沒有結合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加以鞏固練習,學生無法將會計理論與實務相聯系,很難學以致用。
1.2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佳
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方法采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法和演示法,課堂仍是以教師為中心,即“教師講授-教師演示-學生操作練習-教師指導”的模式,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學生上機操作練習只為完成老師規定的操作步驟,達到老師演示操作的結果,不去思考操作的原理。學生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不會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通常都是老師手把手指導學生排查問題,解決故障。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限制了學習思維的發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判斷力,學習效果不佳。
1.3 教學內容陳舊,不能與時俱進
高職院校使用的會計電算化教材常年不變,教材內容主要包括系統初始化、總賬、薪資管理、固定資產、供應鏈等功能模塊。這些教材要么偏重實踐,像會計軟件的操作手冊一樣,僅講述會計軟件進行會計核算的基本操作知識,要么偏重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理論,較少涉及實務操作內容,缺乏實務指導。并且教材內容未與會計手工實訓內容相結合,僅是對會計軟件各功能模塊簡單的練習,這樣使學生不能更好地認識手工賬和電算化的異同。
隨著云計算的興起,會計軟件更新換代,不再以單機系統為主,基于云平臺的會計軟件,系統服務器和軟件存儲在云端,通過互聯網連接,在手機或者電腦上就能隨時隨地操作。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軟件仍然以單機系統為主,并且一般只選用一種會計軟件教學,在單機系統下,學生之間數據不能相互傳遞,所以需要一人分飾多角,來回切換崗位完成各功能模塊業務,這會使學生操作混亂,而且不利于學生以小組形式學習。云計算下數據之間相互傳遞,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可以分小組分崗位練習,課后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學生在校期間只學習一種會計軟件,對其他會計軟件的架構一無所知,不利于學生畢業后較快適應各單位所使用的會計軟件。
2、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內化的思路
2.1結合競賽訓練,知識融入實際操作
通過科技節競賽模式培訓,會計電算化教師將結合實際問題和會計電算化技術教材理論,將專業前沿知識融入實際操作。理論聯系實際,以學生為本,電算化教師及時引導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會計電算化的信心,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案例研究:當學習了計算機會計中的同定資產折舊模塊課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以企業的同定資產管理和折舊實務處理為例進行實踐課程。在會計電算化的專業技能競賽中,同定資產折舊模塊考核的數量非常高。更重要的是,它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因此,采用這種專業技能競賽模式將促使會計電算化教師將技能競賽項目納入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深化教學方法的改革進程。
2.2科技節競賽考試內容設計
采用科技節競賽的內容和競賽標準,要求我們設計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內容,無疑是非常苛刻的。但是,這一要求可以積極推動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的大規模改革。與傳統的舊知識或專業技能相比,已經由會計電算化行業所取代。同時,社會上現有的專業標準應該用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評價,著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和個性。在教學內容上,必須與當前企業的相關會計處理有關,而不是舊的會計處理方法。要注意調整政策,增加現階段稅法業務,改革稅制,及時改革有關法律、法規,頒布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及時學習。科技節競賽的評價內容總體上符合最新的改革,因此科技節競賽將有效地促進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的改革。
2.3督促學生獨立操作會計電算化
當前科技節競賽主要以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為主,有利于學校學習和實際生產的整合。根據模擬真實工作環境的要求,加快學校硬件和軟件建設,在高校計算機房安裝會計電算化軟件,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會計電算化。同時,學校可以積極地與校外優秀企業合作,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使學校與企業無縫對接。通過科技節競賽的考試,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操作,因為計算機化軟件的流程非常復雜,要求學生掌握詳細的操作技能目標,重視操作技能。
2.4通過專業技能競賽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科技節競賽一般采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實際操作項目。這些實際操作項目非常注重市場價值。會計電算化教師通過把握競賽,可以了解會計電算化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從而有助于會計電算化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實用性。以未來會計電算化行業的發展為教學方向,有利于會計電算化教師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未來的職業發展空問也有幫助。學生在正確熟練地操作了軟件后,對軟件的總體構成進行了反思,并對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中軟件設計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3、總結
科技節競賽的培養模式是真正、有效地以學生為中心,集教學、學習為一體的培養模式。通過科技節競爭與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的密切聯系,指出了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教材更新不及時、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要求與實際要求脫節等不利因素。在促進競爭性學習、競爭性教學的基礎上,深化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改革。因此,將科技節競賽培訓引入會計電算化日常實踐教學十分必要。值得從事會計電算化的專家學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鐘邦秀.淺談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問題[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6)
[2]楊建良.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02)
[3]倪雙琴.利用會計技能大賽推動會計課程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