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景昱 王興斌
【摘 要】 目的:對利用磁共振來診斷強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關節炎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5,可疑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80例,對患者雙側骶髂關節分別進行CT和MRI檢查,分為早期(0-Ⅰ級)骶髂關節炎組和晚期(Ⅲ-Ⅳ級)骶髂關節炎組,進行X2檢驗。結果:對晚期骶髂關節炎的判斷,P>0.05,無統計學意義;對早期骶髂關節炎的判斷,MRI明顯優于CT,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MRI對強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效果顯著,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
【關鍵詞】?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關節炎;磁共振成像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36-01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軸關節慢性炎癥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是對髖關節、脊柱旁軟組織以及骶髂關節等造成侵犯,有很高的致殘率。其中以男性患者為主。強直性脊柱炎在早期,癥狀不明顯,進展也比較緩慢,但是到了后期,病情發展速度就變得較快,形成多個關節強直。骶髂關節炎是強直性脊柱炎最早的表現之一,因此早期的AS骶髂關節炎的診斷特別重要。隨著磁共振(MRI)技術的發展,檢出早期骶髂關節炎的敏感性有了很大提高。本研究采用MRI和CT分別進行檢查,通過診斷結果對比,對MRI診斷早期骶髂關節炎的效果現狀,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2018年5月,來我院進行可疑強直性脊柱炎檢查的患者80例,對雙側骶髂關節分別進行MRI檢查和CT檢查。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11-45歲,平均年齡為25歲。
1.2 方法 采用美國GESigna HDxT? 3.0T超導型磁共振掃描儀,對所有患者進行MRI掃描,采用自旋回波序列,使用體部相控陣表面線圈掃描。層厚(3.5-4.0)mm,T1WI、T2WI常規橫軸位和冠狀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掃描部位涉及骶髂關節和雙側髖關節。CT掃描層厚和層距均設為5mm,取患者的仰臥位,自下而上進行掃描,掃描部位涉及全部的骶髂關節。并且對所有患者在實驗室進行檢查,而得到的檢測結果進行系統的收集、歸納、總結,同時對患者結合其實際臨床癥狀進行隨機訪問,為期6個月到1年。
1.3 骶髂關節炎分級標準 紐約標準骶髂關節炎放射學分級將CT、MRI征象分為五級。CT分級:正常,為0級;關節面模糊,有可疑病變,為Ⅰ級;關節面出現模糊、硬化等現象,且軟骨下有微小的囊變,輕度異常,為Ⅱ級;發生明顯異常,關節面呈現出鋸齒狀,發現彌漫性硬化,且軟骨下的囊變逐漸增多,關節間的間隙也變得狹窄,為Ⅲ級;骶髂關節骨性強直,出現普遍的骨質疏松,韌帶部出現更加明顯的侵蝕囊變,出現嚴重異常,為Ⅳ級。MRI分級:沒有炎性改變,為0級;關節軟骨炎性水腫,關節面下骨髓水腫,關節面光整,為Ⅰ級;關節軟骨發生中斷,骶骨和髂骨內壓脂高信號,為Ⅱ級;關節面出現侵蝕和硬化,骨髓出現大片水腫,關節之間的間隙變的狹窄,為Ⅲ級;關節面出現嚴重硬化,關節強直,為Ⅳ級。
1.4 統計學處理 SPSS13.0;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CT和MRI檢查,診斷80例患者中有早期骶髂關節炎患者64例,其中,CT診斷15例,MRI診斷49例,X2=5.64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晚期骶髂關節炎患者16例,其中CT診斷12例,MRI診斷4例,X2=0.387,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RI明顯優于CT,可見,MRI對強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效果顯著,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
3 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臨床癥狀表現的不明顯,沒有典型,交替出現發作和緩解。到后期,隨著時間逐漸加重,骶髂關節由下而上發展,直到整個脊柱發生僵直,有的患者出現駝背,眼睛斜視,心肺和腎也出現了嚴重的功能性障礙。AS外周關節病變以髖關節多見,患者年齡越輕,髖關節患病率越高,預后越差。本組病例骶髂關節炎的MRI與CT表現相對照后發現,對于0-Ⅱ級骶髂關節炎,MRI可以直接觀察滑膜軟骨形態信號改變,在T2壓脂序列上可清晰觀察滑膜軟骨的水腫(信號增高)、扭曲、中斷,骶髂關節間隙的少量積液,以及臨近骨質的骨髓水腫。脂肪沉積也可在T1WI及T2WI上觀察到。對于AS的早期骶髂關節炎診斷MRI明顯優于CT(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對Ⅲ-Ⅳ級骶髂關節炎,CT所觀察到的關節面硬化、侵蝕,關節面下囊變,關節間隙改變,MRI也都能顯示,對于晚期骶髂關節炎診斷,CT和MRI的診斷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MRI冠狀位掃描加大范圍包括髖關節,還能夠同步發現髖關節病變、骨盆其它骨、軟組織及韌帶附著處的炎性病變,對骶髂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中,對于早期骶髂關節炎的檢出,MRI檢查明顯優于CT掃描。可見,磁共振對于早期的骶髂關節炎的檢出有很好的效果,已經成為發現早期骶髂關節炎的一種重要手段,能夠較好的顯示出強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關節炎的改變情況,幫助醫生準確的評估強直性脊柱炎,清晰的影像有利于評估診斷。本研究中,結果顯示,MRI對早期骶髂關節炎性的檢出具有明顯優勢,而且這種優勢已經被醫學界認可。MRI檢查方法比CT更敏感,沒有放射性,清晰顯示軟骨異常、骨髓水腫等早期變化,具有良好的臨床診斷價值,值得在臨床中進行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許秋霞.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炎MRI早期診斷[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5):93-95.
[2] 鄧星河,葛英輝.特殊與少見骨關節病影像診斷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182.
[3] 李君,許建榮,顧越英,等.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骨髓水腫與臨床活動性指標的相關性[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2):283-285.
[4] 楊澤宏,陳建宇,蔣新華,等.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MRI表現與炎癥活動的相關性[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27(1):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