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 殷軍波
【摘 要】 目的:探討個性化健康教育在精神病康復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42例精神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奇數偶數分配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用常規管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用個性化健康教育,對比兩組干預情況。結果:觀察組所取得復發率數值4.76%低于對照組數值61.90%,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個性化健康教育在精神病康復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關鍵詞】 個性化健康教育;精神病;康復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89-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rson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of mental illness. Methods:? A total of 42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dd even distribu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outinely manag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personaliz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interventions. Results:?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76%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61.90%,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application.
精神病為常見臨床疾病,指的是患者存在嚴重心理方面障礙,在情感、動作行為、認知、意志等方面存在異常,患病后,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學習、生活,部分病情嚴重者,甚至產生自殺或傷害他人的行為,危害性非常大,應給予重點關注[1]。本文為探討個性化健康教育在精神病康復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42例精神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奇數偶數分配原則分為兩組,每組21例,其中,對照組中進行救治的男有18例,女有3例,患者所處年齡范圍在21-65歲,所有患者年齡平均值為(42.22±1.35)歲,患病后病程在1-12年,病程時間平均值為(6.24±0.42)年;觀察組中進行救治的男有19例,女有2例,患者所處年齡范圍在22-63歲,所有患者年齡平均值為(42.26±1.33)歲,患病后病程在1-13年,病程時間平均值為(6.25±0.41)年。兩組在年齡、病程、性別方面,統計學無意義(P>0.05)。排除患者家屬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方法
對照組用常規管理,依據醫院原有管理執行相關操作,給予患者安慰、鼓勵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用個性化健康教育,措施為[2]:①為患者形成一對一宣教,每一位患者擁有相應責任護士,責任護士在對患者進行查房時,主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在相互交流過程中,一旦存在潛在問題,及時發現并找出,結合實際,實施疏導,對患者心理情況進行評估,發現健康問題,實施一對一健康宣教,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溝通能力,為患者解決發現的問題,建立互信,提升護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②掌握患者家庭狀況、社會背景、文化程度、年齡等,在這些基礎資料基礎上,為患者建立個性化健康宣教方案。責任護師需要負責包干患者,同時每月查房與患者進行交流,因為患者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社會背景以及年齡等都會影響健康教育成果,因此健康教育需要因人而異,文化程度較高的應當應用示范教育,反之則應用實踐教育。③每月針對存在的健康問題通過黑板報形式進行宣教,在患者康復期,鼓勵患者之間相互探討。④護士長每月定期組織一次座談會,參與人員應為參與患者治療、護理的相關人員,對患者的現狀進行評估,對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宣教方案進行制定。⑤在患者身體逐漸恢復,達到出院標準后,應做好出院宣教工作,內容為:針對復發前癥狀及預防措施,應讓患者掌握;讓患者學會獨立,多參加社交活動,建立自信心;與患者家屬交流,告知患者家屬自身對患者的重要性;為患者建立檔案和聯系方法,對患者電話隨訪,解答患者及家屬疑問,引導患者形成正確認知觀,消除自卑感,樹立自信心。⑤座談會。每月應當召開座談會,護士長主持,護理人員都要參加,分析患者心理狀況,同時判斷健康施教措施的執行效果,探討適應患者的康復教育措施。⑥出院教育措施。精神病患者在康復出院之后需要面臨社會環境以及家庭環境,同時需要做好自我管理。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常規疾病知識,例如復發征兆以及預防措施,同時鼓勵他們多進行社會接觸,減輕依賴并且強化自信,提高自身的社會適應力。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指導患者的家屬,用父母摯愛去安撫患者心靈,用親情去溫暖患者,同時要告知患者的領導、同事尊重患者,避免歧視患者,從而推動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患者的家庭以及社會。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要制定長期的咨詢計劃,及時跟進患者情況,鼓勵患者努力消除病恥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復發發生情況。在患者出院后1年時間對患者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將研究所取得數值輸入系統SPSS19.0中,平均值選用(x±s)表示,檢驗選用χ2值表示,數值的百分比選用%表示,當數值的P值低于0.05時,數值存在比較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復發發生情況
觀察組所取得復發率數值4.76%低于對照組數值61.90%,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生活水平提升,生活節奏加快,來自社會、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壓力不斷提升,受到這些多方面負面影響,我國精神病患者人數逐年增多,精神病難以治愈,易反復性發作,已成為了影響我國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3]。
臨床上,該疾病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隨著治療的進行,患者進入到康復期后,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常見問題有:藥物提升患者不適感、營養過?;驙I養不良,造成抵抗能力下降、擔心自身安全受到新病友威脅、出院后,怕被人嫌棄或歧視、自我管理能力差;針對患者康復期存在的健康問題,常規管理方案不能滿足現代醫學需求,為其提出個性化健康教育,在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之前,應讓患者及家屬清楚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的目的,個性化健康教育主要是將心理治療、軀體治療、社會功能有機結合治療,在護理人員能力范圍內,盡量為患者將病痛解除,適應周邊環境;個性化健康教育還能讓患者形成正確的認知度,能提升服用藥物依從性;健康教育為科學化、人性化的干預措施,主要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為其提供改變生活方式及行為所需技巧、知識、服務等,能提升患者對健康重視程度,對精神病的形成進行預防,知曉治療方案和減少負面因素造成的負面影響,引導患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應用,能保持家庭及社會穩定,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應用價值極高,值得選用[4]。
在個性化健康教育的過程當中,需要做好以下配套工作。第一,評估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心理活動評估方面,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病史,確認患者是否屬于首次患病或者是有著反復發作的病史,分析患者的住院配合程度、感知覺異常情況、恐懼心理以及孤獨心理等,如果存在需要首先滿足這些心理需要,給予患者精神支持,尊重并且安慰患者,用通俗真誠的語言耐心同患者溝通,分析患者心理狀況。第二,自知力評估。護理人員需要同患者進行溝通,從而判斷患者是否具備自知力,是部分存在、或者是完全消失等,根據自知力個性化介紹相關疾病知識,增強患者的自知力。這是因為喪失自知力的患者會給家庭以及社會造成嚴重的精神負擔以及經濟負擔,所以評估他們的自知力有重要價值。第三,分析患者的發病因素以及誘發因素。護理人員需要根據病史采集狀況來分析患者的發病一是怒以及誘發因素,個性化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分析發病原因,及時了解他們的病情,主動配合各項治療措施預防病情復發。第四,評估患者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當借助于評估健康教育的結果,來分析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掌握的狀況,如果接受不夠理想,就應當反復宣教直至他們掌握。第五,優化健康教育程序。由責任護士需要收集患者關于健康教育方面的相關問題,然后列出教育計劃,并且進行小組討論,隨時進行計劃的評估與調整,對照計劃評估預期目標達成情況。除此之外,在個性化健康教育需要明確目的。個性化的健康教育需要綜合額考慮心理治療、生理治療以及社會功能康復,并且最大限度緩解患者的病痛,從而改善患者的社會環境適應能力。第六,應用個性化健康教育改進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單純用藥治療的缺陷與不足,實現治療醫護的統一,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從而主動配合各項治療措施,積極參加各種健康活動。健康教育可以說是艱巨長期的工作,應當樹立堅強信念并且持之以恒,在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還應當重視教育策略。精神病健康教育可以說是將患者為主體,以健康為核心的一種護理模式,涉及到多個部門以及多個多學科的合作,貫穿精神病治療的始終,應當列為康復護理的核心內容。護理人員應當從患者的心理、文化、社會以及精神等領域綜合進行考慮,從而加速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個性化健康教育在精神病康復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穩定好患者病情,加快患者康復,降低復發概率,個性化健康教育值得在精神病康復管理中應用。
參考文獻
[1] 褚愛瓊,張毅,卜茵華,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7,28(3):381-383.
[2] 喬云栓,張士巧,崔衛東,等.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療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病恥感影響效果研究[J].河北醫藥,2017,39(3):437-439.
[3] 王榮科,吳林林,楊先梅,等.應用綜合干預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7,33(6):548-551.
[4] 單穎,隗春玲,張長春,等.行為干預配合健康教育對抑郁癥伴睡眠障礙患者睡眠質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01):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