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有著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是我國非常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近年來,受到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音樂人開始呼吁我國要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發展,并將其很好地傳承下去,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得到保持。本文站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語境的角度,分析當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上的困境,并指出了其需要傳統的主要內容,最后提出了一些傳承策略,望能給我國音樂傳承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音樂;傳承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當中,所產生的民族民間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這些音樂不僅蘊含著極高的音樂藝術價值,也體現出了我國不同民族和不同區域的風土人情和宗教信仰,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雖然需要注重經濟科技的進步,但也不能忘記進行民族民間音樂等傳統文化的傳承,否則我國人民的精神需求就會存在一定的空虛,進而影響到我國社會的良好發展。
一、困境
(一)生態基礎薄弱
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之所以產生,以往我國老百姓對物質和精神的深層次追求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對于我國古代大多數老百姓來講,其所接觸的文化活動是比較少的,而民族民間音樂又具有較高的群眾性,且開展該音樂活動的要求又比較低,這也成了我國古代主要的民間娛樂活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國民當前所接觸到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國民開始傾向于參加一些新型的文化活動,這也使民族民間音樂這類傳統文化活動的地位受到了沖擊,其整個生態基礎也愈發薄弱。
(二)傳承方式的變化
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大多維持著一定的傳承模式,如民族音樂會、山歌對唱、傳統慶典活動以及音樂表演節目都是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方式之一。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使一些古老的音樂傳承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音樂傳承活動也更多地趨向于形式化,沒能真正注重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甚至一些經典的傳承方式逐漸被其他活動所取代。如常出現在男女交往當中的山歌對唱,隨著聊天軟件的發展,這些山歌對唱的方式也非常少見了。
(三)觀念的變化
對于老一輩的國民來講,民族民間音樂在其心中都有著比較重要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我國年輕一代所接觸的事物越來越豐富,特別是一些西方音樂和西方價值觀,對我國年輕一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事物的影響下,很多年輕人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視程度就比較淡化,認為這些音樂文化是落后于時代的,不愿意進行學習,使民族民間音樂在新時代面臨著嚴重的傳承斷代現象。
二、傳承內容分析
(一)音樂思想
由于我國地大物博,使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由于民族和地域的不同也有著非常多音樂思想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性也造就了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豐富的思想價值。通過對這些音樂的傳承,不僅可以將經典的音樂傳承下來,也能將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思想價值觀傳承下來,讓我國人民能通過學習這些音樂文化,樹立更符合社會正能量的思想價值觀。
(二)藝術價值
我國所流傳下來的民族民間音樂有著寶貴的藝術價值,和西方音樂的藝術價值相比,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中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和我國民族文化更加契合,是對我國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充分體現,將這些音樂文化當中的藝術價值進行挖掘和傳承,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我國國民的審美價值,也能促使我國社會層次感的提高[1]。
三、傳承方式
(一)制定完善法律法規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來分析,民族民間音樂是我國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需要我國人民進行合理保護和傳承的,就我國當前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制定的法律法規來講,缺乏實際行動給予支撐,導致了這些法律所起到的保護和傳承作用并不大。為了讓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得到更好的保持,我國相關部門務必為之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從國家層面來為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有效保護。在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應能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性質進行分析,并根據區域文化的不同分別制定不同的保護和傳承方式,進而讓我國各區域的民族民間音樂都能得到延續和發展。
(二)融入教育
由于傳統音樂的傳承方式隨著時代的變化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使這些音樂的傳承之路越來越狹窄,為讓民族民間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開通更多的傳承渠道是非常有效的傳承方式,如我國就可以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融入當前的教育體系當中,讓我國青少年能從小就學習這些音樂文化,讓民族民間音樂能得到更有效的傳承。為此,我國教育部可加大對當前音樂教學的研究,在其所運用到的課本教材當中加入更多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并適當地提高各學校音樂課堂的教學課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此外,教育部也可在中考和高考這些考試當中添加一些關于民族民間音樂的考試內容,設置客觀的考試分值,進而促使我國初中學校和高中學校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有更多的重視[2]。
(三)和現代生活相融合
要想讓民族民間音樂能在新時代得到充分的延續,僅依靠強制性的保護手段和傳承意識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民族民間音樂和我國人民的現代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其成為我國國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在新時代發揮出蓬勃的生機,讓國民更主動地進行傳承。為此,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傳承工作人員應對當前的音樂市場進行分析,找出民族民間音樂可以和市場的結合點,對現有的民族民間音樂進行一定的發展,使其能良好地融入當前的音樂市場當中,如對于一些重要的慶典活動,國家就可更多地宣傳民族民間音樂在這些慶典活動中的重要性,使我國音樂市場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需求不斷加大[3]。此外,我國民間音樂人也應努力將民族民間音樂和一些潮流音樂進行結合,創造出更具有藝術價值的音樂,進而讓民族民間音樂對現代人具有更多的吸引力。
(四)建立評價機制
通過為民族民間音樂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不僅能讓不同民族和不同區域的音樂文化有更好的區分,也能使民族民間音樂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有深刻的印象,促使民族民間音樂進行系統化的傳承。在建立評價機制時,工作人員要對音樂文化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如不僅要對其藝術價值進行評價,還需要對其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進行分析,確保評價的公正性,使其能充分反映不同音樂文化的價值和區別[4]。
四、結語
在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下,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統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很多寶貴的音樂文化正在不斷流失,為了確保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進行更好地傳承,我國國民必須要能養成相應的傳承意識,并設置相關的傳統機制,使音樂文化能在時代發展當中得到延續,并在新時代創造出更加豐富的文化價值,使這些音樂文化能充實我國國民的精神世界,使我國社會的發展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彭黃.論云南民族民間音樂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關系[J].民族音樂,2013(6):16-17.
[2]陳音璇.民族民間音樂周辨析場精彩回顧:我在做——記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眾人談[J].音樂時空,2014(23):23-24.
[3]李殿新.李愛真堅持民族音樂學研究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記中國礦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副院長[J].音樂大觀,2013(12).
[4]李歆.少數民族音樂的“繼承人”與“傳承人”——以責任主體為中心的民族非遺保護[J].貴州民族研究,2016(1):91-94.
作者簡介:賈婷(1981—),女,甘肅蘭州市,本科,蘭州文理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