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社會對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他們不僅專業知識要扎實,還要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自身,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對于商務英語崗位的需求。而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體系,并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
關鍵詞:思維導圖;中職;商務英語
將思維導圖全面應用于教學中,可以變平面的、線性的教學與學習方式為立體的、放射性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從而使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與大腦的工作方式達成一致,進而達到減負的作用。如何讓將思維導圖運用在中職商務英語教學中呢?
1 構建課程知識框架
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是通過豐富的色彩,不同的線條或者形狀各異的圖形來為學生構建一個較為清晰和直觀的學科知識框架。在教學初期,商務英語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商務英語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對該學期的專業課程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課程的基本框架進行自主學習計劃的制定,確定其學習目標,進一步將相關的學習內容加以理解和把握。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部分學生因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毫無學習目的的狀況出現。
2 優化英語語篇閱讀
在商務英語教學語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閱讀語篇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引導和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英語知識的基本輪廓。思維導圖的結構性和發散性較強,教師在教學運用過程中應該將學生本身所熟知的知識點進行概括,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協助學生將新舊知識相結合,全方位地為學生補充商務英語的知識,并且按照學生理解程度的不同,對新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拓展,將商務知識和學生的自我實踐感受有效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此達到熟練語篇和知識點的有效記憶。
在進行商務英語語篇教學時,運用思維導圖要進行如下幾步:第一步就是要在主要文章的跳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對應的商務語篇知識,對文章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以此來構建有關于閱讀文章的思維導圖框架;第二步就是在有思維導圖框架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文章關鍵內容的描述,以此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閱讀文章的內容和細節的理解;第三要求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全面理解文章的內容;最后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以此來建立章節的思維導圖。
一般在完成商務英語語篇學習后,教師還需要通過思維導圖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審核。常用的審核形式一般會通過習題和練習進行。但是重復的文章內容,還需要增強其復述以及提綱的復述。一般在審核時學生以及通過思維導圖的學習掌握的文章的內容,并且也掌握了如何找出文章重點來完成語篇閱讀的思維導圖制作,在這過程中通過語句將導圖中的重點內容進行一定的連接,這樣不但降低了閱讀理解的難度,也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能力。
3 梳理詞匯記憶網絡
商務英語教學中,專業詞匯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最為困難的部分。但是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將學生將要學習的商務英語詞匯進行縱向地擴展,也就是進行一個詞匯基礎意義的信息量匯總。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從詞匯的基礎含義,構詞以及搭配包括詞匯拼讀等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最終引導學生建立起一個生詞的縱向信息網絡。在具體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通過近義詞或者反義詞、詞根以及前后綴、詞組等多角度發散性思維來匯總詞匯信息。
在完成商務詞匯基礎意義信息網后,要進一步引導詞匯進行橫向擴展和延伸,可以通過情景設置,專業商務專業詞匯信息網的建立來實現擴展。教師啟發學生時可以通過對關鍵詞匯進行頭腦風暴聯想法,引導學生找到有關聯的系列詞匯,設定商務場景,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聯合每一個詞匯的語境,找到詞匯的歸屬語境和領域,以此來建立一個商務詞匯的橫向信息網。同時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進一步理解每一個商務語境,也可以通過對其解釋和說明,進一步指出該商務語境所能夠應用的范圍。橫向圖給學生創造一個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商務導圖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生商務英語詞匯學習的有效方式。
4 完善課后復習反思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地修改和完善后的版本,通過微信、QQ,或者其他學習平臺分享給學生,方便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筆記保存以便后期復習和鞏固,可以說思維導圖的可視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較為清晰和詳細的線索,有效的提高了學生高效系統的整合所需記憶的知識,減輕了學生的記憶時間和記憶負擔,提高了記憶的效果。
課后學生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知識框架進行復習,根據導圖的分支信息有層次的進行知識的還原,還可以通過關鍵詞調動大腦記憶進一步還原相關信息并表達出來以此來自測對文章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效調整和鞏固所學知識。再通過思維導圖進行知識還原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檢查和自我反思的過程,能夠使學生有效管理自身學習行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鄒萌,思維導圖在商務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7,(28).
[2]周靜.中專商務英語課程結構的優化策略探析[J].英語廣場,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