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物理教學中主要包含理論和實驗教學兩個部分,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物理理論知識。物理實驗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采取創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知識涉及到力學、光學、熱學、聲學等內容,對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所以,較多的學生物理的學習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難度。物理實驗能夠將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演示,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的發展。
1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
1.1 加強理論知識的教學
理論與實驗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也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教學。通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先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實驗對理論知識進行驗證。為了加強學生的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將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實驗中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知識來驗證實驗。
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和反射知識時,在課堂導入部分,準備一杯水和一個筷子,讓學生去觀察筷子在水中的現象,來讓學生學習知識。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到知識的學習中。這樣可以將實驗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讓實驗作為課堂的引入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將實驗放在課程的引入部分,讓學生先學習實驗,然后再學習理論知識。當然,教師也可以在課堂引入部分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在自己的實驗中產生疑問。
1.2 加強基礎儀器的教學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學生對實驗儀器的學習,有的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根本不進行儀器的教學,都是直接開展實驗。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獨立學習的能力,但是對于物理實驗儀器的儲備相對較少。實驗儀器是學生實驗的基礎,若是學生連實驗儀器都不清楚,則將會影響到學生實驗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在實驗之前,教師要先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儀器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知識,減少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失誤。不同的實驗將會應用到不同的實驗儀器,電學實驗會應用到電流表、電阻等儀器,力學實驗應用到砝碼等力學儀器。
1.3 探究式實驗學習模式
傳統的實驗教學主要是教師做,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自己去設計實驗,然后再進行實驗的操作。探究式實驗是學生主動實驗的過程,相較于模仿來說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當學生設計好實驗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檢查,若是有錯誤時及時地指出來,防止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措施。
例如,在進行電流表測電流的實驗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讓學生結合所學的電學知識,去選擇實驗儀器、設計實驗步驟,以及預測實驗結果等內容,學生自己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既能夠促進自己的思考,還能夠學習到相關的物理知識。而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相互地討論,互幫互助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探究式實驗過程中教師不要害怕學生出錯誤,鼓勵學生敢于實驗,利用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決問題。
1.4 自主地處理實驗數據
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記錄數據,在實驗后分析數據。有的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根本不記錄實驗數據,在在乎實驗最后的結果,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實驗的學習。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要去記錄每個數據,然后根據相關的理論公式去分析每個數據,從而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結果。學生在分析數據時也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傳統的分析數據模式主要是學生手工進行計算,不僅效率低而且還可能會出現各種失誤。現在學生在分析數據時可以結合先進的網絡技術,可以將實驗數據利用圖片、動畫、圖線等多種形式展示出來,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教師在對學生的物理實驗進行評價時不要僅僅看學生的實驗結果,還要綜合評價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一個科學的評價。
2 結語
實驗在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采取創新的教學方式。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理論知識和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和實驗儀器,提高學生實驗的效率。而且,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在實驗中理解知識提高能力。總之,學習好物理實驗對學生的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熊春玲,王衛,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評價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2): 10-12.
[2]靳淑艷,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學周刊:下旬,2014(24):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