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作文教學過早地要求小學生寫出充滿詩意、充滿文學味、充滿哲理情懷的習作,導致小學生寫作時喪失寫作興趣的現狀,建議教師拋開苛刻的習作框框,引導學生自由描摹自己眼中的生活,傾訴自己的真實情感,從而使學生愛上寫作。
【關鍵詞】習作教學 生活源泉 童心 自由表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A-0044-02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眼中的理想課堂是:學生能夠將閱讀過的各種優美語言靈動地運用于習作表達中,并按著該次習作的要求和教師教給的首尾呼應、自然過渡、詳略得當、細節生動等方法寫出動情的佳作來。然而,受閱讀感悟能力、生活閱歷等多重客觀原因的限制,學生并不可能迅速抵及這樣的境界。如果教師依然固守于文學化導向之路上,不循著學生當下心理,讓他們自如地傾訴自己的話語,那么,學生將陷入邯鄲學步、依葫蘆畫瓢的高仿寫作中,甚至陷入集體“失語”狀態,敢表達、樂表達的熱情不斷消逝。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容易找到表達的突破口,產生表達的欲望和熱情。因此,教師應該拋開一切苛刻的習作桎梏,通過生活這一無盡的源泉讓學生回歸生活,自由描摹自己眼中的自然世界,訴說自己的真實經歷,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并產生“寫作如呼吸般自由”的美好感受。
一、童眼看自然:放飛天真遐想
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話〉序》說,生活就如泉水的源頭,文章好比是嘩嘩流淌的溪流。當源頭之水豐滿充盈,溪水自然就會歡快地奔流不息。面對眼前呈現的單元作文提示或者平時的寫作實踐,學生愁眉苦臉、無話可說的原因,不是缺少生活的經歷,而是不能運用一定的表達手法和形式將他們熟悉的生活變成文字。因此,在學生動筆寫作前,教師如果引領學生有效鏈接生活與寫作,將能讓他們“我手寫我心,我說我所思”。
記得一個有霧的早晨,很多學生一來到教室就嘰嘰喳喳地描繪自己一路被霧氣圍繞、艱難前進的情形。趁大家談興正濃,筆者在課上就“霧”這個主題展開討論:1.你看到的霧,是什么樣子的?2.對于霧容易遮蔽雙眼,你有什么樣的感受?3.如果老師想用擬人的手法來寫霧,你覺得怎樣寫比較好?由于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很快就打開了話匣子:“她邁著優雅的步子,在樹叢間穿梭,在草地上游走?!保ㄔ撋鷮⒊快F看成了一位早起的小姑娘)“她這是多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撫摸剛剛探出腦袋的小草。可是她忘了自己能遮住一切的本領,這下,她連自己是什么也都不能清楚地看見了?!保ㄔ撋鷮㈧F看作好奇的孩子)……
這樣的話題設計不限制學生稚嫩的遐想,即便他們遇到一時還不會書寫的文字,筆者也允許他們暫時以圖畫、拼音或者其他方式先行記錄,目的是讓他們自由想象和大膽寫出眼中的自然景象。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大自然在他們眼中處處洋溢著生機,處處涌動著生命的活力。他們可以與花鳥蟲魚對話,賦予飛鳥游魚喜怒哀樂。在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不斷碰撞,每個人的視角也會隨之越來越廣闊。這時,教師再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想象選擇適當的形式進行梳理整合,就是“巧婦樂做有米之炊”了。如上文,筆者讓學生想一想《廬山云霧》的描寫方法,憶一憶《青海高原一株柳》將想象巧妙穿插行文的技巧,從而使學生在腦海中有了組建的模型,進而能把剛才的自由暢想條理清晰地流于筆端。
二、童心敘生活:抒寫真實歷程
豐富的生活實踐能夠讓學生的話題更加豐富。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體驗生活,如觀察課間時嘰嘰喳喳、歡聲笑語、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的同學,感受教師不在課堂時的嘈雜聲,以及擠眉弄眼的調皮搗蛋行為等。這些就是生活中真實的一面,如果學生能繪聲繪色地描述這些真實歷程,那么就不愁寫不出東西來。特別是對于剛接觸寫作的中段學生而言,作文課堂不能給予他們太多的條條框框,可以暫且拋開所謂的謀篇布局的方法,不苛求他們全方位考量事情進展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不過分強調細節描寫,而是放手讓他們交流自己感興趣的那個點,那么,學生就會津津樂道了。
記得一次科學課上,學生學習了連接電路后,熱情依舊、意猶未盡,在語文課堂上仍對科學課上的學習內容津津樂道。于是,筆者將原來的閱讀教學課改為讓學生寫一篇日記,讓他們寫一寫今天實驗中印象特別深刻的環節。第二天收到日記后,筆者發現學生的日記洋洋灑灑,情趣盎然:“我和我們組的成員按照老師說的步驟,馬不停蹄地忙活起來:先把電線接在電燈炮插座上,然后是連開關……”“他胖嘟嘟的小手此刻卻顯得相當的靈活,小小的螺絲似乎特別聽話。”“一切準備就緒,我們相互點了點頭,眼睛里掩蓋不住興奮與激動。”“‘哇!亮了,亮了!雖然電燈泡只發出了一陣微弱的黃色光亮,我們還是欣喜若狂?!薄?/p>
極富真情實感和畫面感的句子,沒有所謂技巧的幫助,照樣鮮活、張揚。對于這些抒寫真實過程、流露真實情感的精彩句子,筆者總是不吝嗇自己的表揚,給予最熱情的肯定。同時,筆者還引導學生在閱讀、欣賞別人的描寫時,主動思考:哪些是別人發現了而自己卻沒有發現的;別人產生了哪些思考,和自己的一樣不一樣,他們由此得出的感受是不是很真實,和自己的是不是相似,使學生在共鳴與互補中加深對生活的認知。在此基礎上,筆者再給予一些改進建議——或者現場進行段落的重組,或者對一些關鍵處進行擴充……這些點撥,在寫作之前可能是壓抑學生童心張揚、自由表達的枷鎖,但是現在卻成了他們樂于接受的點睛之筆。此時的點撥,由于能使習作有著立竿見影的提升效果,因而被學生愉快地接受。
三、童思悟真情:傾吐獨特感受
寫作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心智活動,它對作者的語言積累、個人閱歷、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人生態度、審美水平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但處于懵懂少年時期的小學生,如果我們也以如此苛刻的眼光要求他們寫出偉大、高尚的思想,那么只能逼迫他們少年老成,在故作深沉中成為極不協調的小大人。
毫無疑問,兒童的感情是樸實的,他們質樸的童心,始終蕩漾著對美好的向往,對丑惡的直白討厭。只有寬容他們尚不完善的對真善美的感受,不刻意概念化、口號化,不一味拔高,方能保持他們童心吐真言的無拘無束。如孩子眼里的英雄,就是“體育課上,老師讓男女生分別進行400米比賽,身邊的同學個個愁眉苦臉,紛紛抱怨不已,但只有兩個人站在那兒,氣定神閑,鎮定自若,毫不在乎跑步這點事”中的“那兩個同學”。在大人看來,這兩名氣定神閑的同學也許是不正視比賽的人,可孩子不這么認為。再如“看似強大的雨滴,怎么一落入手心就倉皇不見了?——莫非,他們也是欺軟怕硬的主兒?切,冬日冷雨!”一個“切”字,看似毫無忌憚,此時卻恰到好處地寫出了作者心中對秋日冷雨的蔑視?!八盟闹荒_靈活地踩著球,籃球在它的踩動下,滾得老快了!在前進的時候,它居然還玩起了左轉、右轉、掉頭,真是太厲害了!臺下不禁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馴獸師也很高興,賞給它一根火腿腸。其他狗見了,也很想吃,便紛紛下來表演?!睒O富口語化的表達,就如日常聊天般自如,但呈現的卻是只有兒童才關注和發現的快樂。對于這些樸實、自然的觀點和感受,我們要加以寬容乃至珍視,這樣,學生才樂意說真話、寫真言、抒真情,在毫無違和感的自由表達中暢意寫作。
兒童的世界是精彩的,兒童的語言是清新的,如果我們過早地將經過幾千年文化積淀的漢語言強加給他們,要求他們努力將表達向文學化靠攏,那樣帶來的將會是對童心童真童言的無情漠視、遏制甚至是扼殺。少年老成的習作語言將成為師生永遠的傷痛。因此,讓我們彎下身子,守護童心,靜待花開,讓兒童自然暢達地表達吧!
作者簡介:盧進偉(1977— ),女,廣西桂林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校管理和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