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
【摘要】本文論述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針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分層教學的途徑,認為分層教學的原則為公正原則、速度原則、鼓勵原則,教學可分四步進行——了解情況、設定標準、實施分層、展開教學,以期調動小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主動性,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教學的效果,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教育 個體差異 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A-0158-02
小學信息技術,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和電子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和推廣的社會背景下設計的,旨在培養小學生對信息技術專業知識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的教育課程。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術,掌握了這門技術,學生就具備了在電子信息技術設備的幫助下自主開展學習的能力。從教育實踐的角度出發,在小學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每一名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常常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個體差異。如果能夠針對這樣的個體差異展開分層教學,將會極大地調動小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主動性,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教學效果,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則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從學生既有的知識能力、學識水平和潛力傾向出發,將學生科學地分成高低不同的層級,然后針對不同的層級采取獨特的教育教學策略,使得這一層級的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升的教育教學方法。從分層教學的定義出發,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是對學生“既有的知識能力、學識水平和潛力傾向”的清楚認識。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則主要包括公正原則、適度原則和鼓勵原則。
公正原則,指分層教學的實施必須建立在小學生信息技術的實際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教師必須保證層級的劃分標準是公平公正的。只有分層的標準是公正統一的,被分到不同層級的學生才會對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一個準確的了解。
適度原則,指在分層教學的實踐中,教育課程的難度和進度設置必須是適度的。只有難易適度、總量適度的學習計劃,才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鼓勵原則,指層級的劃分必須是出于鼓勵小學生努力學習的目的進行的。如果不能堅持鼓勵原則,“分層教學”就會和“教學分流”混為一談,不但不會對小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會對小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刺激,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步驟
雖然很多小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課程之前就已經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電子設備,但是專門學習信息技術對于廣大小學生來說仍然是全新的體驗。所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要循序漸進,既不能為了實施教育打擊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不能讓小學生對分層的目的產生錯誤的理解。具體來說,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分為這樣四個步驟(如下圖所示)。
在小學信息技術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步驟圖
第一步,對小學生的興趣、學習主動性以及對電子信息技術的了解程度等信息進行全面的調查和了解。
第二步,在了解相關情況后,教師應當設定科學的、有說服力的分層標準。
第三步,教師要在公正原則、適度原則和鼓勵原則的指導下,完成學生的分層,并對每一名學生說明分層的目的和真正意義。
第四步,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展開教學實踐工作,并定期檢驗教學效果,及時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調整。
三、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方法
從時間上看,信息技術誕生的時間并不長,小學信息技術的教材內容基本圍繞著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展開,所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應當采取興趣教學法,巧妙地回避小學生在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之前,對于信息技術基礎知識了解程度的差異,轉而從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的角度進行分層。
(一)教學實踐
首先,圍繞信息技術課程的第一章內容,設計一套以看圖識圖為主要題型的調查測試卷。安排所有小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調查測試卷。為了實踐興趣教學,教師需在問卷中設計與興趣傾向有關的問題。
然后,根據測試的結果對小學生的基礎能力進行認定,再結合興趣傾向的調查結果,將小學生按照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程度不同進行劃分,并最終按照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程度不同為小學生進行分層。
接下來,對小學生進行分組,并在分組完成之后召開不同層級學生的“談心會”,在“談心會”上,教師向學生闡述分層的原因,讓學生認識到分層是以大家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熱情為基礎進行的,保持小學生對自己的信心。
最后,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具體做法是:針對學習熱情較高的小學生,按照正常的教學安排制訂教學計劃;針對學習熱情適中的小學生,制訂利用多媒體課件等他們沒有接觸過的或接觸較少的教具進行教學的計劃;針對學習熱情不高的小學生,制訂利用多媒體教室展開教學的教學計劃。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三個層級的教學方式不同,但是教學的最終進度是一樣的。
(二)方法分析
小學生還處在心智發育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每一個小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如果在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分層中按照小學生每個人的實際能力進行劃分,會對小學生的心智健康產生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需要轉移學生對于分層的注意力,按照學習興趣的程度對小學生進行劃分。
從學習興趣的角度對小學生進行劃分,三個層級的小學生就都會保持自己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熱情,同時對分層留下“學習的認真程度的不同才是分層的真正原因”的印象。這有助于降低小學生因為對教師分層原因的不了解導致自尊心受到傷害而自暴自棄的情況發生的幾率。
而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保持一致的教學進度,所有的學生就不會因為分層接受教育而在學識能力方面出現過于巨大的差距。同時,針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程度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那些學習熱情一般的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具展開教學,會讓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設備和知識產生新的興趣,從而讓他們在全新的學習體驗中保持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而對于那些學習熱情比較一般的學生,多媒體教室將會把他們帶入知識的海洋中,他們會因為信息技術在多媒體教室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而對信息技術產生全新的認識,這種認識上的巨大沖擊,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方法。
個體差異分層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中的嘗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嘗試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握住教學的主動權,在分層標準的設定和學生分層的依據上多做深入思考,這才是科學分層、科學施教的關鍵。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