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艷
【摘要】規范語言文字,是打造書香校園的有效途徑。在農村地區,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學生普通話水平低下,缺乏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當前農村學校語言文字不夠規范的現象,學校應當建立校園語言文字規范化管理制度,充分發揮教師的率先垂范作用,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規范語言文字,打造書香校園。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規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從背上書包正式成為小學生的那一天開始,“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成為每一名小學生神圣的職責。誠然,小學教育是基礎性、啟蒙性教育,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工作應當從小學生抓起,讓現代小學生真正做到“普通話不離口,規范字不離手”,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打造書香校園。然而,在一些農村地區的小學,由于受到語言習慣的影響,校園內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習慣于用方言進行交流,學生缺乏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同時,在書寫的過程中,字跡潦草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基于此,筆者認為,學校應當加大對規范語言文字的宣傳、監督和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規范語言文字的校園氛圍,同時,教師要樹立好自身的榜樣作用,多管齊下,為規范小學語言文字的使用奠定基礎。
一、農村小學語言文字規范化的現狀
農村地區,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導致農村小學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問題如下:
(一)學生普通話水平低下
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普通話水平是關鍵。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往往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綜合素養。因此,要想不斷規范農村小學的語言文字,首先需要從學生普通話訓練入手。筆者在執教農村小學語文的過程中發現,由于受到語言環境的影響,農村小學生普通話水平低下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普通話夾雜方言的現象普遍存在。一方面,農村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方言是其常用的語言文字。無論是在家庭生活還是日常與小朋友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都習慣于運用方言,普通話使用的頻率較低,學生缺乏使用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另一方面,在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普通話的訓練不足,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在漢字、拼音等模塊的教學中,缺乏訓練學生普通話的意識,導致學生音準低,普通話水平低下;第三,部分農村小學教師自身的普通話水平不高,導致教師難以對學生形成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影響了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升。
(二)學生缺乏良好的書寫習慣
俗話說:字如其人。一手漂亮的字,總能夠讓人對你刮目相看。而學生的漢字書寫,則是從小學開始。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尚未形成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漢字書寫規范化不高,這將會直接影響學生語言文字的規范化。筆者在執教農村小學語文的過程中發現:字跡潦草、亂涂亂抹是很多小學生在漢字書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在漢字書寫的過程中,很多小學生存在坐姿、手勢、筆順錯誤的現象,漢字書寫習慣的缺失,直接影響了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效果。
(三)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不足
規范語言文字,教師的榜樣作用不可或缺。在農村小學,教師在語言文字規范方面的榜樣作用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教師在課堂中,也許會使用普通話,但在日常的交流過程中,則習慣于用方言。這種運用方言交流的方式,會影響農村小學規范語言環境的營造,進而影響了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開展。
二、農村小學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有效性對策
(一)建立校園語言文字規范化管理制度
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校園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建設,需要相應的語言文字規范化使用管理制度作為依托,方能實現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為了規范小學語言文字,打造書香校園,學校可以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相關精神,制定校園語言文字規范化管理制度,制度應當包含以下幾個內容:一是學校應當推廣普通話制度,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形成規范使用普通話交流的意識和習慣,營造“人人都講普通話”的校園氛圍;二是將教職工普通話水平等級考核作為對教師年度考核的內容,強化教職工普通話水平培訓工作;三是完善小學生普通話規范制度,規范字使用制度,如標準使用普通話,不故意變調、不故意夾雜方言;在書寫的過程中,做到字跡工整,不使用簡化字、繁體字等;四是規范語言文字工作獎懲制度,有獎有罰,促使學校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有序進行。
(二)充分發揮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的率先垂范作用
小學語言文字的規范工作,教師的率先垂范作用不可或缺。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緊密結合語文學科在規范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以下幾方面做起,強化學生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訓練。一方面,結合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拼音教學模塊,強化對小學生的普通話訓練。規范語言文字,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至關重要。在農村地區,很多小學生普通話水平低下,發音不準、普通話夾雜方言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強化學生的普通話訓練,需要語文教師在漢字、拼音教學過程中,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提高學生音準,如兒化音、邊鼻音、平卷舌音等的正確發音方式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為規范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強化對學生的漢字書寫訓練。漢字藝術是一門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藝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小學語文教師在漢字教學中,應當立足漢字書寫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嫻熟的書寫技能,促使學生熱愛祖國文字,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漢字書寫訓練中,語文教師應當從學生書寫的坐姿、手勢、筆順、筆畫等細節處入手,讓學生能夠規范、端正和工整地書寫漢字,改變過去字跡潦草、亂涂亂抹的漢字書寫現象,實現“寫規范字”的教育目標。
其次,除了語文教師,其他教師也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率先垂范作用。在規范校園語言文字使用的過程中,語文教師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但其他科目教師也應當率先垂范,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使用普通話教學,并積極引導學生用普通話交流;在日常的校園活動中,教師無論是在會議、與學生交流、與其他教師交流,都應當養成使用普通話的習慣,營造“人人講普通話”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習慣于用普通話交流,為規范語言文字使用,打造書香校園奠定基礎。
此外,作為教師,應當加強自身的普通話水平訓練,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普通話水平。
(三)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書香校園
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有助于規范學生的語言文字使用,同時還有助于營造富有文化氣息的校園氛圍,打造書香校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首先,開展校園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為規范語言文字使用奠定基礎。在規范學生語言文字使用的過程中,朗誦、演講等都是規范學生語言文字使用的最佳途徑。因此,學校可以結合發展需要,積極開展校園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等,激勵學生踴躍參加活動,對在比賽中獲獎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參賽的過程中,無論是朗誦還是演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提高學生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
其次,開展校園書寫活動,規范學生的漢字書寫行為,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例如,為了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精神,學校舉行了“書寫經典、傳承文明”的漢字書寫比賽,首先由每個班級開展班內競賽活動,推選出2—3名優秀學生參加學校比賽,學校通過終極競賽活動的開展,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營造“文明校園、書香校園”氛圍,培養學生漢字書寫的意識和習慣,規范學生漢字書寫能力。
最后,在校園內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手抄報”活動。通過手抄報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在整個校園營造規范語言文字運用的氛圍,同時還有助于規范學生的漢字書寫,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具有基礎性和啟蒙性,語言文字的規范應當從小學抓起。因此,學校應當建立語言文字規范化管理制度,充分發揮教師的率先垂范作用,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校園氛圍,打造書香校園。
參考文獻
[1]張乾英.語言文字規范要從小學抓起[J].課程教育研究,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