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宏 高宏博 楊小軍
關鍵詞:邁克爾·索耐特;曲木椅;家具設計;創新設計;中國特色
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結合新觀念對傳統家具進行設計和研發,可以在不斷變遷的時代中始終彰顯家具自身的價值。邁克爾·索耐特曲木椅是現代家具發展過程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木材彎曲技術的有效應用驅動了世界現代家具創新的步伐。工業革命以前,運用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的木材彎曲構件一直是家具設計中的一大難題,家具匠人們經過無數的實驗與探索。從明式家具中一些精美的彎曲構件可以看到,中國的家具匠人們運用巧妙的卯榫結構和靈活的順勢截彎得到了的木材彎曲構件。雖然這種彎曲件的工藝靈活、結構巧妙,但多維度、大面積彎曲卻很難實現。在17世紀末,英國主要旋木結構組成溫莎椅曾以彎曲木家具的形式呈現,后流行于美國。在現代家具發展史上,經典家具設計的出現與制造工藝、材料、科學技術的轉變等因素息息相關,特別是某一方面技術難題的突破。邁克爾-索耐特利用蒸汽壓力成型等木材彎曲工藝,對曲木椅進行了實驗研究,設計并制作了許多家具歷史上經典而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曲木家具,對現代家具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研究邁克爾-索耐特的木材彎曲技術以及形態美學的結合使用方式,將中國特色文化與現代設計有機融合,以期為中國現代家具創新設計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
1邁克爾·索耐特曲木椅解析
1.1邁克爾·索耐特曲木椅的形態分析
索耐特14號曲木椅是現代家具中曲木工藝與形態美學有效融合的典型代表,其價格低廉、設計精美(如圖1)。在造型方面,舒適而慷慨的比例,簡單流暢的線條使其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全新的木材加工技術需要更細、更輕巧的材料,使家具擺脫厚重笨拙感,輕盈結實的同時造型更加優雅美觀。在當時,可以說是新技術下功能美與傳統形式美結合的經典之作。在材料方面,利用蒸汽木材軟化法,成功地使硬木材彎曲成流線型。對材料的正確處理促進了彎曲木技術的產生,挖掘了木材的深層特性,材料特性的充分發揮能產生與之適應的全新結構以及產生更多的造型。在結構方面,曲木工藝的改良與創新為其提供了技術支撐,由6根直徑為3厘米的曲木、10個螺絲以及2個墊圈組成。椅子整體由能夠變形的模塊化單元構成,單元之間通過螺釘相互連接成整體,利用簡單、互相作用的方式將這把曲木加工的椅子制成。工藝突破是索耐特14號椅設計成功的根本,也是最大的亮點和創意點,使其成為19世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家具產品之一。
1.2邁克爾·索耐特曲木椅的價值分析
索耐特14號曲木椅首次推出至今,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歡迎。在14號椅的基礎上,設計了索耐特18號椅(如圖2),利用一段環狀彎曲木使整個結構得到了巧妙的支撐,達到了更加穩定舒適的效果。機械法和化學法彎曲木材的方式,產生了索耐特系列彎曲木家具,采用金屬連接件可拆裝的結構替代傳統的榫卯結構,使曲木部件可以批量化生產,達到可拆裝、模塊化、方便運輸的目的,體現了工業化生產的特點。14號曲木椅總體造型符合了大眾的審美需求。
2邁克爾·索耐特曲木椅的創新設計實踐
2.1設計定位
將現代形式語言與徽派建筑和海派旗袍服飾文化相融合,對索耐特系列曲木椅的曲木工藝和造型理念,通過中西文化融合的設計創新加以運用和提升。在工業化生產的時代背景下,技術創新與造型美學的創新融合。經過對邁克爾-索耐特三個不同階段彎曲技術的細致研究,在充分理解索耐特木材彎曲技術、原理和工藝的基礎上,接合現代城市年輕消費群體的審美訴求,重點探討曲木工藝與造型美學的有效融合方式。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結合新觀念對傳統家具進行設計和研發,使其在增強自身在現代經濟社會模式下的適應性同時真正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在不斷變遷的時代中始終彰顯自身的價值。
2.2設計方法
以“徽韻”為主題,進行座椅類家具的創新設計探索。此設計創新借鑒其簡潔而舒展的現代形式語言,以及實木彎曲構件所產生的有機的靈巧的形式美感,形成造型的基礎。利用文脈語義的提取與融合的造型方法,將徽州民居建筑(如圖3)所傳達的灰凝雅致的色彩感進行提取與植入,形成家具材質顏色的基礎。借助仿生的設計方法,利用擬人化的設計語言使家具的造型更具有女性典雅的氣息,對中國旗袍(如圖4)服飾印象進行細致分析,提取其柔美的輪廓特征,融入餐椅背部形態曲線。并以此為基礎,對整個椅子的形態進行調整,植入東方女性獨有的輕柔而端莊的內斂的美感,以提升家具設計中形態美感所蘊合的性格與品質。
2.3設計理念與造型
“徽韻系列”餐椅共兩款。在理念上,展現徽派家具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理念,追求健康、環保、天然的家具。在形態上,借鑒使用邁克爾-索耐特木材彎曲的實現方式,以滿足工業加工生產的基本條件。在造型設計中融入徽州建筑和傳統女性旗袍服飾的肩部形態元素,形成直線和曲線構成的變化和對比。主餐椅帶扶手,尺寸比例略大,給人以莊重儀式之感;副餐椅尺寸比例較小,更為靈活輕便。
2.4設計材料
在材料選擇上,橡木具有比較鮮明的山形木紋并具有較強的韌性,可根據需要加工成各種彎曲狀。因此,選用橡木完成了餐椅主體框架并進行油漆涂飾,增設了軟包更加符合人體工學要求。以橡木為例,根據其材料特點進行了設計實踐,研發并制作了“徽韻系列”餐椅(如圖5、圖6)。利用三維數據形態模擬手段,形成標準化零部件設計,以保證批量化生產。其主要工藝過程如下:選材→毛料粗加工→精料加工→彎曲定型→開榫→組裝→燙蠟涂飾→增設軟包。
3結語
曲木成型工藝、形態造型美感在家具設計中的融合運用,驅動了現代家具的創新發展。科技的進步使木材彎曲技術愈發完善,在家具中利用的空間越來越大。本文通過對經典案例的分析,得出了現代家具或相關產品形態藝術是基于工藝美和造型美的價值融合;在文脈語境的設計視野下,家具形態設計在融匯工藝、造型的基礎上,植入設計的代表性語義要素,從而形成中國民族特色設計風格;在方案設計升華階段,應通過形態語言的植入與調和使家具具有特定的性格特質,從而具備了較高的設計價值。研究邁克爾-索耐特的木材彎曲技術以及形態美學結合的使用方式,提升家具的文化內涵和性格特質,對現代家具的設計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