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熙
關鍵詞:白褲瑤族;元素;紡織品設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的要求已經從基本的居住功能性需求逐漸轉變為對優美室內環境的情感需求,以及緩解工作壓力的精神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室內紡織品就成為了重視裝飾、追求室內居住意境、表達個性思想和生活情趣的載體,室內紡織品正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同時,室內紡織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幾乎涵蓋了室內裝飾的方方面面,如:纖維壁掛、地毯、地墊、窗簾、抱枕、床上套件等。既有實用性,又體現濃重的裝飾和審美情趣。在室內空間中,紡織品有著調節環境氣氛的功能,可以利用色彩、圖案、質地來凸顯室內設計風格,體現室內檔次與質感,增強室內空間的藝術感染力。而白褲瑤族傳統元素作為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代表,對其進行系統地研究開發設計并應用于現代室內紡織品設計之中是打造少數民族文化優勢,凸顯地域經濟特征的有效競爭手段。
1白褲瑤族傳統元素概述
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分支,聚居地坐落于廣西南丹地區,因當地男子腿上的白色褲子而得名,其生活形態具有世界民俗學者們普遍認同的古樸族群的典型特征:自染自織、自耕自種。白褲瑤的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樣,雖然經過時代更迭、社會變遷,白褲瑤民族的文化核心依然保存較完整。其傳統服飾文化、喪葬文化、居住文化、宗教信仰、民風習俗等保留至今,2006年廣西白褲瑤族被聯合國保存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色彩搭配方式、圖形圖案、印染工藝等是在白褲瑤族歷史積淀大背景下形成的獨特元素,其所體現的審美特征、風格情調反應了白褲瑤族傳統元素的深刻寓意和文化內涵。將傳統文化瑰寶與室內紡織品設計相結合,有益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讓設計產品獨具特色。
2白褲瑤族傳統元素在室內紡織品設計中應用的意義
室內紡織品作為軟裝飾的一部分需要和其他室內裝飾、室內格局等相輔相成,形成完整的室內裝飾風格。在當下推崇的“重軟裝輕硬裝”的室內裝飾理念影響下,室內紡織品設計承擔了突出室內風格、增加室內裝飾亮點的重要作用。白褲瑤族元素既有傳統瑤族元素原始的審美特征,其圖案主色調鮮艷奪目;又有現代設計中簡練構成形式的表達,它是一個復合體,值得去開發與研究。現代人對于居室環境的審美情趣在不斷變化,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紡織品設計百花齊放,民族類風格的紡織品是市場同類產品中的重要門類,只以傳統的視角來進行設計顯然不再符合現代人對于時尚的追求。將傳統白褲瑤族傳統元素轉化為現代室內紡織品設計的形式語言,突出民族化和地方化,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少數民族元素設計的趨勢,原創性的少數民族元素設計開發已經成為提高競爭力的重要環節,同時滿足市場經濟規律及文化傳承發展的需求。
研究廣西白褲瑤族傳統元素即傳統色彩搭配方式、傳統圖案、傳統紡織工藝在室內紡織品設計的應用,有益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其創新應用研究開發了少數民族藝術的經濟價值,對廣西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地區打造民族特色文化產業、以及文化促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3白褲瑤族傳統元素在室內紡織品設計的應用
3.1傳統色彩搭配方式在室內紡織品設計中的呈現
白褲瑤族傳統色彩是白褲瑤人的情感表達和寄托,通過代代相傳并約定俗成的色彩搭配方式表達出特有的審美特征,將裝飾與實用結合,形成和諧統一地元素表達。
白褲瑤族傳統染布工藝以蠟染為主,形成了靛藍(黑藍色)的底色與紅、橙、黃等刺繡繡線色為主的色彩搭配方式(如圖1),在現代色彩設計語言中,藍色與紅(橙)色屬于對比色搭配,整體色彩對比較強,給人強烈地視覺刺激。這種色彩搭配的方式一方面源于白褲瑤先民一直過著刀耕火種的遷徙生活,就地取材利用藍靛草制作染料;另一方面,與其他少數民族色彩豐富的刺繡工藝不同,紅橙黃是白褲瑤刺繡圖案主要的色彩,白褲瑤先民崇尚紅(橙)色,認為紅色象征太陽和火焰,這種對色彩的理解方式與現代色彩心理學中的色彩情感表達頗為一致。這些單一的色彩搭配方式讓白褲瑤傳統元素呈現獨特的審美意識,更加具有族群特征,構成了白褲瑤傳統元素原始之美,運用于室內設計中也更具民族特點。
地域風俗習慣所沉淀的固有色彩搭配方式對現代紡織品的色彩設計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在室內紡織品設計中,對這些傳統色彩可以盡可能的“拿來主義”,也可以打破傳統規律,加以多種配色,增強室內色彩風格的裝飾性,豐富消費者的購買選擇,如筆者設計的白褲瑤族元素地毯(如圖2)。對白褲瑤族傳統色彩搭配方式予以借鑒,保留橙紅色與藍色作為主色調,同時加入黑、白色進行色彩調和,讓整體色彩搭配更為和諧,使室內紡織品設計極具強烈的民族性。
3.2傳統圖案在室內紡織品設計中的表達
白褲瑤族由于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小眾的生活族群讓圖案具有不為人知的挖掘價值。圖案源于生活,白褲瑤人將本民族的歷史風貌用獨特的審美視角抽象化地表現在傳統圖案元素中,人們又通過對圖案的美來展示生活的美,從而使文化得以保留和傳承。
傳統的白褲瑤族圖案眾多:幾何圖案,包括直條紋、方形紋、米字紋、菱形紋;仿生圖案,如動物紋(雞仔紋、小鳥紋)、人物紋、植物紋(如圖3、圖4)。幾何紋樣的典型特征是綜合運用點、線、面等元素,通過簡化、歸納的手法將現實中具象的實物圖案變成結構簡單、通俗易懂的抽象圖案。仿生類型的紋樣同樣是用抽象的表達手法,大多作為圖案裝飾輔助紋樣來運用,增加圖案的豐富性和多元性。將白褲瑤族傳統圖案應用于室內紡織品設計中,并不是簡單地直接運用,而是要將這些傳統圖案進行解剖,分析其形式、融入室內環境、提煉現代設計語言形成重新設定的視覺效果,如將白褲瑤族的幾何菱形紋樣運用于編織掛毯中(如圖5),色彩明快、形式復雜的菱形紋與簡潔的白色墻面形成強烈的對比,簡與繁的搭配使室內風格更具現代審美意識中的“新民族性”,而非人們意識中俗氣、艷麗的傳統民族元素之呈現方式,表現出獨特的藝術感,提升了傳統圖案的價值。
另外,人們喜好使用具有象征意義的圖案,為地是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對現代室內紡織品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借鑒傳統圖案的同時要深入挖掘它背后的象征意義和精神內涵,既很好地繼承了民族傳統文化,又有利于文化的傳播,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如圖6)。
白褲瑤族跟大多少數民族一樣,沒有屬于自己的文字,民族史記和文化傳播大都靠“民間傳說”“歌謠”“風俗習慣”等方式流傳下來。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意識體現,圖案作為白褲瑤族“無字史書”的載體,以簡潔抽象的形象表達明確的意義,進行精神文明的傳達,體現深刻的民族意識形態,使傳承潛移默化地扎根于人們的思想。最為典型的圖案是“瑤王印”,“瑤王印”是瑤族發展史中流傳著的傳說,是最為神圣的圖騰,象征著白褲瑤族人安定團結的生活。其圖案形式沿襲了一直以來的構圖框架,即使經過多年演變也保持了基本形式(如圖7)。傳統“適合紋樣”作為室內紡織品設計中的主要表現手法被大量運用于纖維掛毯、抱枕圖案設計等中,“瑤王印”的構圖形式和其象征寓意在室內紡織品設計中運用得非常契合與自然。如圖8以“瑤王印”為靈感來源所設計的纖維掛毯,此室內設計整體以清新素雅的簡潔風格為主,將“瑤王印”圖案進行色彩和結構的重組設計,點狀構圖轉變為線狀構圖,形成新的掛毯設計,與室內環境中的其他因素組成了當下流行的“混搭”風格,讓備受流行文化影響的現代人在接受傳統文化創新設計的同時,自主地承擔延續文化、傳承文化的責任。
3.3傳統紡織工藝在室內紡織品中的再現
白褲瑤族傳統紡織工藝代代相傳,包含了染、織、繡等各個方面,可以應用在室內紡織品設計中的主要有刺繡、蠟染、扎染等工藝。刺繡運用在室內紡織品上,能增強圖案的立體感及層次感,肌理質感更豐富,可以應用于室內紡織品的各個方面,也可以作為裝飾品單獨裝裱。在抱枕、墻面纖維裝飾、桌布、茶席等室內紡織品的制作過程中可與各式圖案相結合,讓傳統風格與現代藝術較好的結合。
白褲瑤族傳統的染色方法獨具特色:利用當地特有的“粘膏樹”的樹脂制作防染劑,制作防染劑時需將樹脂與牛油混合,熬制成粘稠的膠狀,以保證圖案可在紡織品中精準刻畫。白褲瑤人會對染整好的面料進行刺繡,刺繡的方法主要以平繡、十字繡和鋪繡等為主,繡法相對單一,但由于繡線的色彩鮮明艷麗、圖形線條直接明確,圖案內容豐富生動,使紡織品既有強烈的設計感又有獨特的觀賞性,運用在室內紡織品的設計中便形成了獨特的視覺和肌理效果。如圖9的抱枕設計,染料的淡化處理使得抱枕面料呈現牛仔布的色調,與橙紅色的刺繡圖案形成了頗具現代感的設計效果,可作為家紡類商品的新賣點。
4結語
通過對白褲瑤族傳統元素的研究,可知白褲瑤圖案、色彩搭配方式大多起源于此族群的自然崇拜、圖騰信仰,民族性和傳統性極強,它融入了當地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白褲瑤族傳統元素具有人類文化學觀點上重要的價值。
將白褲瑤族傳統元素運用到室內紡織品設計中,要做到“取其精華”,將最有代表性的色彩搭配和圖案構成方式加以運用,還需考慮融合現代室內設計的風格。對白褲瑤族傳統元素進行科學合理地運用既有助于室內紡織品中少數民族藝術風格的探索,也有助于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傳承,使現代室內紡織品設計有所創新和發展,使人們體驗多元的文化,提升精神文化生活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