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卡
摘要:在全新教育理念下的農村鄉鎮學校管理過程中,應注重引入以人為本理念,定期開展黨建+各項工作,以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以取得與預期一致的良好管理效果。此外,還應多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以了解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設想,繼而的教學方式,多鼓勵教師,使其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同時,學校在發展和管理中落實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管理觀念,有利于創建和諧校園,推動農村鄉鎮學校的不斷發展。因此,本文主要針對以人為本理念下的農村鄉鎮學校管理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以實現學校管理質量的提高,推動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農村 ? 學校 ? 管理 ? 以人為本 ? 理念
目前,仍有不少農村鄉鎮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忽視更新辦學理念和思想,諸多管理人員被應試教育的桎梏所束縛,忽視關注師生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忽略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黨支部工作不注重開展黨建+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師生對于學校管理工作的想法、建議及需求,一句話,就是由于學校管理工作對以人為本的缺失和不到位,引起很多師生對學校管理制度、獎懲制度、人際關系心存不滿。由此而導致的后果就是影響其工作和學習熱情,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為此,學校管理者必須盡快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管理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并使之真正落到實處。本文擬從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出發,結合農村鄉鎮學校現狀,就農村鄉鎮學校深入落實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在具體實施舉措上談點個人的看法。
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等,都體現了學校管理以人為本的思想,也明確了學校管理中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然而,具體到學校管理,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以人為本,需高度關注師生的生命健康
“生命高于一切”、“學校安全無小事”,生命是一切的載體。在學校管理中,管理者要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只有師生的生命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才有教學目標、育人目標及人生價值的逐步實現與達成,否則,一切皆是空談。
要高度重視師生的健康問題,認真抓好衛生保健常識的普及宣傳,經常性地組織適合師生的及特點的體育鍛煉活動,打造朝氣蓬勃、精力充沛的校園精神風貌。高度重視師生飲食及飲水安全,在農村條件有限的現實下,更應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二、以人為本,要切實尊重師生的人格尊嚴
幾千年來的“師道尊嚴”思想,使廣大的教師自尊心理更強。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走到教師中間,與他們真誠溝通、真心相待方能有效溝通,只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方能心悅誠服。尊重他們,使他們真切感受到“我在領導心目中是受重視的”,朋友式的同事關系,更容易凝聚人心,才會大大提高學校各項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是要花心血才能出成果的。教師工作它不是車床模具,培養學生也不是加工零件,只有教師的人格尊嚴得到應有的尊重,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其工作熱情,情緒才能高漲,成績的提高才會有保障。校長要做到“表揚的話留在會上,批評的聲音在電話里”。學校管理者、教師,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亦然。由此可見,在農村鄉鎮學校管理中落實以人為本,有利于推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并促進教師加強自我管理,認真負責做好本職工作,從而實現鄉鎮學校管理工作的高質量進行和有效開展,實現鄉鎮學校更為長遠的發展[1]。
三、以人為本,要盡量滿足師生的發展欲求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既是廣大教師謀生的手段,又是其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也是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途徑。人人都有發展的欲望,培訓、晉職、晉級、獲獎、評先,教學業務的成熟、教學水平的精湛,教學能手、教學骨干、學科帶頭人等等,每位教師應該都會為之努力并堅持不懈。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秉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原則,給予廣大教師充分的發展空間、鍛煉提高的機會以及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平臺。正所謂“領導搭臺,師生唱戲”,給人人都有培訓提高的機會和機遇。切忌“任人唯親、唯錢是舉”。教師的發展欲求一旦受阻甚至遭到打擊,將會使其意志消沉,工作倦怠,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必將導致學校管理滑坡、教學質量下降。“人才之行,自昔罕全。茍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若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孟子語)”要多看人長處,量才而用,切莫用“有色眼鏡”看人。
四、以人為本,要妥善處理各方的人際關系
學校管理要秉承以人為本,這是由學校管理的特殊性決定的。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即教職工在學校管理者的管理下開展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活動,所涉及到的三個方面是:學校管理者-教職工-學生,是一個由“人-人-人”構成的管理系統。所以,學校管理歸根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在學校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需要在加強對人的管理過程中,正確處理好約束與調動、服從與協調、使用與培養、求同與求異等方面的關系。
(一)處理好約束與調動的關系
怎樣辨證地處理好約束與調動的關系?關鍵在于 “調動”,凡事從調動著手。爭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約束化為無形約束,寓約束于調動之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識分子在這方面尤為突出。教職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時,他們才會自覺遵守規章制度,自覺接受約束。所以要從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觀能動性著手,采取多種激勵手段,如目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情感激勵等。多為教職工提供實現志向和發揮才能的機會,多給教職工一些“感情投資”。學校應在每個學期落實有效的競爭機制,給予教師公平發展的機會,結合教師的講解方式、教學模式、工作表現、個人對課堂的掌控能力、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給予教師公平公正的評價,結果公開,透明化、公正化,促使全體教師能夠更好的發展[2]。同時也能夠使教師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增加教師的職業幸福感[3]。
(二)處理好服從與協調的關系
在處理服從與協調人際關系上,往往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一味要求下級服從,強調教職工聽話:另一種是講究民主,注意協調,以協調促服從。我們認為后一種才是正確的態度和理想的境界,為此,管理者應努力建造一個共同的思想基礎,樹立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還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以忠誠于教育事業,培養“四有”新人,以及實現學校近、遠期奮斗目標,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共同基礎。
(三)處理好使用與培養的關系
在處理使用與培養關系上,教師隊伍的培養是辦好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問題,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應是立足培養,在培養中求使用。要樹立學校職能新觀念,把培養教師作為學校的重要職能之一,必須確立“素質教育首先是對教師素質的教育”的觀念,認真分析本校教師素質狀況,把培養教師列入行政議事日程和工作計劃,使學校培養學生和培養教師兩項工作一起抓。
(四)處理好求同與存異的關系
管理者在做人的工作時,經常會碰到求同與存異這個問題。本人認為在細節問題和局部問題上允許存異,在原則問題和全局問題上必須求同。一所學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細,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見總是存在的,不必大驚小怪。根本的問題是能否堅持大事講原則講求同,不怕得罪一些人;小事講風格講存異,容人之短,諒人之過,允許存異。
五、以人為本,要有效開展黨建+教學工作
以人為本,就是要發揮民主,因此,定期開展黨建+工作,讓教師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想法和意見,并積極參與到學校管理與各項活動之中,在活動過程中提出積極合理的建議,學校管理者應認真聽取并積極采納。在改善學校管理機制,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在開展黨建+工作時,應積極倡導教師多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突出教師的民主地位,發揮民主權利、表決權、審議權,創設民主工作環境。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管理制度,能夠提升管理效果,并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和實效性,變學校工作“要我做”為“我要做”。可見,定期組織全體教師開展行政會議,不僅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也能夠調動教師主動說出看法,進一步健全學校管理制度[4]。達到習總書記在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的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最終目的[5]。
本文主要針對在以人為本辦學理念下的農村鄉鎮學校的管理策略進行了相關方面的分析和探討,通過本文的探討,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到,農村鄉鎮學校要想更好地實現學校管理目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同時在運用過程中從教師和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進行人性化的管理,推動學校管理工作良性發展,以推動農村鄉鎮學校的快速和健康發展,進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江.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9,(09):36.
[2]郝建華.小學學校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24.
[3]顧水林.“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下小學學校管理模式的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8,(20):89+91.
[4]劉東波,石少婷,王鳳姣,等.淺談現代中等職業學校“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J].衛生職業教育,2018,(12):45-46.
[5]盧殿山.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33-34.
(作者單位:納浪鄉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