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校資助育人體系 宣傳工作 管理工作 資金來源
作者簡介:譚鑫,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高校資助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346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主要是以“貧困生”為對象進行開展,從靜態角度分析,指的是在遵照某些政策與制度下進行資金資助,進而達到助學目的;而從動態角度分析,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主要包括前期的宣傳、中期的資格評定以及后期的思想引導等。在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建設中,應該從動態角度開展建設過程,這樣才能保證這項工作的嚴謹實行。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高校的資助體系存在缺陷,比如由于宣傳工作的不到位造成很多學生和教師不了解這項工作的流程以及相關政策,從而貽誤了資助的最佳時機,另外管理工作的漏洞與思想引導的不徹底也影響了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效果。在這樣的局面下,進一步完善高校資助育人體系迫在眉睫,高校應該采取積極應對措施進行建設,確保這項工作能夠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以及培養更多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建設是新時期社會、教育發展重要環節,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以下進行詳細闡述。
(一)創建教育公平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發展教育事業是一個民族與國家謀求進步與創新的重要舉措,它的發展水平不僅關系到民族與國家的“生死存亡”,也會影響到個人的成才之路。在教育事業的發展中,追求公平公正的目的是確保每個個體都能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從而為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奠定基礎。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是創建教育公平環境的方式之一,能夠保障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從而使他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家庭以及自己的命運[1]。在現實生活中,絕對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但是國家、社會、高校等應該盡可能采取措施來促進教育的公平發展,從而讓“寒門學子”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教育改變命運”,社會的和諧發展不是要求人人過著同樣水平的生活,而是能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擁有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并且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
(二)資助家庭貧困學生,提供成長成才機遇
通過調查可得,在高校總人數不斷增多的同時,“貧困生”的數量也在增加,成為了大學生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高校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目的就是“幫扶”這些貧困生,使他們的家庭的經濟壓力得到緩解,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而且對于社會的穩定也有重要作用。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貧困生”所接受到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資助,還需要在心理、職業規劃等方面提供資助,因為這些問題往往都是串聯的,如果僅僅關注某一環節上的解決效果,則達不到整體改善的效果,因此高校育人工作應該逐漸向“精準化”“全面化”發展發展,進而為“貧困生”的良好發展提供切實幫助。另外,“貧困生”所展現出的不僅是經濟方面的孱弱,而且還代表著這一階層在教育水平、個人素質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資助“貧困生”、為他們提供成才成長機遇是謀求社會良好發展、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措施。
(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從表面上看只是具有“助人”的特征,并且“育人”的范圍局限于“貧困生”這一群體,但實質上這項工作的“育人”功能是極為廣泛的,尤其是對于大學生思政水平與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2]。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標是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方位發展人才,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能夠從兩個方面來發揮“育人”功能,一是可以塑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大學生體會到國家對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從而能夠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二是對于“貧困生”來說,高校的資助能夠讓他們體會到國家與社會對他們的關懷,從而以“感恩”之心投入到學習與國家建設過程中。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建設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并且所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出類拔萃,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能夠成為真正的國家“棟梁之才”。
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中,由于相關理念、政策以及管理上的不到位,造成宣傳工作、管理工作以及思想指導中出現了問題,以下進行詳細闡述。
(一)高校資助育人宣傳工作不到位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良好開展需要以宣傳工作為基礎,而良好的宣傳不僅有利于師生對資助育人工作的了解,而且還能及時掌握相關的資助政策,但是實際情況中卻存在宣傳工作不到位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校對宣傳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相關的部門只是將這一工作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而沒有進行嚴謹的設計與規劃,比如當某項資助政策出臺后,高校僅是將政策進行公布,卻沒有對其進行詳細解讀,從而影響了師生對政策的理解程度;第二,在宣傳方式上過于單一,并沒有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調整,尤其在新媒體時代仍然使用傳統的宣傳方式,造成宣傳效果的不佳;第三,信息宣傳與實際工作不匹配,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宣傳工作的形式化,或者師生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不信任。另外,在現在的宣傳工作中還存在只注重“助人”而忽視“育人”的情況,從而讓學生對這一工作產生了誤解,甚至會對這一工作的性質產生懷疑。
(二)高校資助育人管理工作脫節
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需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來保證這項工作的有序進行,其中主要包括“貧困生”的確定制度與資助等級制度,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這些制度的實行卻存在脫節的情況,比如在“貧困生”的確定制度中,由于指標體系太過模糊,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有的時候一些指標的采集過于“主觀化”,沒有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整體考量,進而造成真正的“貧困生”得不到資助[3]。通過對目前“貧困生”確定制度的調查,發現在確定“貧困生”時需要三級貧困證明,但是又沒有相應的驗證體系來檢驗貧困證明的真實性,這樣容易出現一些學生利用關系套取資助金的情況。在資助等級制度中,很多高校經常是以學生成績為標準來確定資助金的數量,這樣就變相降低了真正“貧困生”的資助程度,另外,由于國家政策的壓力,高校在發放資助金時沒有進行嚴格審批,造成資助育人工作不能切實發揮作用。
(三)高校資助育人思想指導的不徹底
從外在形式上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完成對“貧困生”的資助,保證“貧困生”能夠正常進行生活與學習,但是到達這一步并不代表資助育人工作的結束,而是會進入新的工作環節中。在新的工作環節中,主要是從精神方面對“貧困生”給予關注,能夠通過合理的思想指導提升“貧困生”的精神內涵,從而讓“貧困生”心懷感恩,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報效國家[4]。但在實際情況中,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只是停留在外在形式階段,而沒有將思想指導工作貫徹落實,這樣不僅會影響資助育人工作的最終效果,而且也會讓這項工作失去核心意義,甚至會因此產生新的矛盾,比如有的學生會因為沒有得到資助或者低于其他學生而心生怨氣,進而使這項工作的“育人”功能盡數喪失。
通過對存在問題的深入分析,從而總結出造成問題的原因,然后以此為基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建設措施。
(一)革新宣傳理念,提升宣傳工作的實效性
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宣傳體系的構建中,首先要革新宣傳理念,形成以主動宣傳、全面覆蓋、立足實際的宣傳方式,從而獲得更加良好的宣傳效果,比如在宣傳某些資助政策時,不僅要對政策做出詳細解讀,而且要通過與實際情況的緊密聯系來深化師生對這一政策的理解程度;其次要對宣傳資源進行合理整合,比如在宣傳時要與社會相關部分建立聯系,尤其是媒體單位、銀行單位等應該成為整合的重點,這樣對于提升宣傳效果有重要影響。在宣傳方式上也要進行創新,盡量采用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且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圖片與動畫等直觀方式進行宣傳,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對宣傳內容的理解;最后要構建合理的宣傳機制,由于宣傳工作的效果并不能立刻得到體現,因此需要構建合理宣傳機制來保證這項工作的有序進行,其中會包括策劃、規劃以及實行等環節,而這些環節需要在宣傳機制的引導下有組織、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
(二)規范管理體系,確保資助育人的“精準化”
在對高校資助育人管理體系的規劃中,首先要建立嚴格的審核體系,而這一體系的建立應以國家相關資助政策為標準,然后通過科學方式來進行確定,并且為了利于操作,可以將這些標準進行數據化處理。在標準確定后,接下來要構建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對那些弄虛作假、騙取資助金的行為嚴厲打擊,從而讓真正的“貧困生”獲得資助[5]。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嚴格的制度有利于管理體系的規范,但是高校資助的工作人員也應該考慮到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有的“貧困生”難以提供證明材料,或者由于特殊原因收到了審核標準的限制,這時也需要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親身調查來確定是否進行資助。高校資助育人體系應以“精準化”為目標進行建設,目的在于讓真正的“貧困生”得到資助,進而使這一工作落實到實處。
(三)加強思想引導,貫徹落實資助育人的根本目的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并不是單線進行,而是在資助工作完成后,還需要進行后續的思想引導與經驗總結,其中思想指導是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核心環節,是保證這項工作“育人”功能切實發揮作用的重要舉措。在思想指導中,要以“貧困生”的實際情況為主,如果“貧困生”對資助情況不夠滿意,應該認真傾聽他們的切實需求,而不是以“道德綁架”的方式強行進行思想教育。其思想指導工作應該貫穿于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整個過程中,而不是臨時進行指導,因為這樣容易影響這項工作根本目的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蔡婕萍.新形勢下高校資助宣傳工作淺析[J].改革與開放,2018(11):156-157+160.
[2]韓錦澤,徐振岐.淺析新時代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措施[J].知識經濟,2018(14):120-121.
[3]徐子欣.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功能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4]謝泳雯.中英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5]時光.高職院校資助社團育人功能研究——以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南方農機,2017(9):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