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語言“信息理解與表達”的本質屬性與基于此形成的人與人接觸對話的需求背景下,小組建設便成為有效學科教學目標達成的途徑之一。但小組絕非意味著單純的人員機械性組合,而是一個具有溫度與互助精神的團體,在此概念下對班級小組的打造與培育便成為學科教學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便就此“小組建設下初中英語有效教學”的話題做出分列:組內人員制度編排、組內英語學習活動、組內英語學習互助這樣依次遞進的三個層次和方面的闡述。以真正推動“眾人拾柴火焰高”效果的達成,并同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關鍵詞】小組建設;初中英語;有效教學
【作者簡介】林惠娟,廣東省羅定市黎少鎮黎少中學。
“小組”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被常使用的一種合作學習單位與形式,但卻只限于組內學生間機械的拼湊與對外在加附的學習任務的敷衍性完成,而并不具備一個真正的團體所應具備的特征,即:具備明確的人員編配與制度、溫暖感與可歸屬感、合作互助以求取共同進步的潛質。因此,在對小組概念與作用的重新正視下,對在初中英語課堂內的建設則應以此三大特征為目的和原則,分別通過組內人員制度編排、組內英語學習活動、組內英語學習互助的方式進行逐步的打造。
一、組內人員制度編排——找準自身定位
一個具備持久發展能力的團隊所具備的基礎條件便是對組內人員的合理編排與對組內制度的明確建立,也即制度之于團隊,譬如骨架之于人體而具有穩固、支撐的作用。在此工作完善之后,團隊成員便能夠在團隊中找到自身定位,明晰自身在此中所應履行的義務與所可行使的權利,具有了約束亦便具有了自覺力,之后的小組工作亦便具有了可供順利開展的根基。
例如:在學期英語課堂開始之初,我便組織同學們進行了學習小組分立,并指導其在組內進行了包括組長推選、根據各組員自身的學習長處進行代號命名、組內制度確立等在內的探討,以使此組初步成長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如一組內在組長人選敲定之后,便由組長主持將各隊員代號命為諸如“單詞手”“語法將”“口語靈”“聽力通”等,并經過全組商議確定了基本的組長收作業、提醒組員認真聽講;組內探討必須全員發表意見;組內任務必須全員參與完成等組規組矩。在此人員制度的編排之下,每一名同學則皆可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團隊內的定位,即知道自己在英語學習中所應進入的單位,為之后對其團隊歸屬感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二、組內英語學習活動——增強集體歸屬
在基本的組內人員定位與制度建立以后,便是竭力增強組內成員團隊歸屬感的過程,以真正讓隊員融在一處、樂在一起。對此,教師則可組織組間英語競賽以帶動組內共同性的英語學習活動,以在此為一個目標共同努力的過程中,讓組內成員初步體驗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團隊合作共贏的感覺,從而獲得歸屬感,并同步提升組內英語水平。
例如:在《Our Clothes》一單元的“We can design our own uniforms”的話題教學結束后,我便組織同學們以組為單位進行了一場組間“時尚秀”比賽,比賽內容為:各組設計一種自己理想中的校服,便圍繞此出示設計圖、進行英語口語介紹,介紹內容則可包含設計理念、樣式、色彩等的剪裁與運用,及其所體現的文化等。在各組的設計完成后,每組針對除自己組以外的組的作品和表現予以投票評價,最后按得票多者選出勝利者。有了此組間競爭,必會促成組內團結,而為著同一個目標團結努力的過程亦必是組內成員之間互相磨合、互相深度了解與其間友誼漸次加深的過程。如一組內“單詞手”和“語法將”負責撰寫發言介紹稿,“口語靈”和“聽力通”則負責依據發言稿的臨場介紹實踐與回答評委(其他組學生)問題。關乎款式、色彩與制作材料的校服設計則由大家共同獻計獻策,集思廣益。如此的分工協作模式與最終的“共赴敵場”必會使每名組員產生深厚的組內歸屬感,在為之后組內互助英語學習奠定人際基礎的同時,此過程本身亦是一個快樂的、靈活的英語學習過程。
三、組內英語學習互助——學業共同進步
除卻小組編制的確立與通過英語活動組織的對組員歸屬感的增加和對學生人際關系的引導之外,小組組建的最重要目的便是能夠使學生個體的英語學習能夠有同窗的陪伴與幫助,以促成其間學業的共同進步,這是教師的指導所不能代替的一種生生情、生生樂。而先前地對學生組內歸屬感的幫助提攜亦為組內英語學習互助提供了穩固的組內人際、氛圍前提,而具備了可供實施的可能性。
例如:繼歸屬感話題之后,我則針對各組發起了一個主題為“課后作業互助完成”的活動,即讓組內所有同學在放學后在教室或者其他地方集于一處,共同完成課后作業。如一組同學可以在教室將自己的桌子擺成圓形,大家圍坐學習,在過程中任何人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大膽地去詢問組內英語學習成績高或者某一方面能力強的人來幫助解答,而不用擔心由于組內人員之間的了解、交情不夠而導致的兩方畏縮與尷尬或者害怕麻煩與害怕被麻煩的心理。在一段時間之后,我便發現小組內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組內以往成績較差的同學亦有了一定的進步。這便是小組建設及英語互助學習法的可觀效果。
總之,小組建設絕非學生之間的基于任務捆綁的機械結合,而應是一項需要精心規劃與實施的長期智慧型工程。唯有如此,才可真正發揮其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同時建構出由此而生的新型英語學科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黃麗華.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71.
[2]李鳳瑩.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資訊,2018,16(04):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