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能夠為其將來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深入把握英語學科的特點,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做好課堂作業的設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促進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目前,我國小學英語課堂作業設計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阻礙著英語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本文針對小學英語課堂作業設計的創新實踐展開了以下研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作業;創新實踐
【作者簡介】楊冬曼,廣西玉林市玉州區第一實驗小學。
一、目前我國小學英語課堂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以實現素質教育為目標,促進學生英語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但是,很多教師卻忽視了英語課堂作業設計和評價的創新,一味重視機械式操練,沒能將重復性練習與創新型作業形式相結合。機械式操練形式能夠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是這樣一種形式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使其喪失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時主要有以下兩個問題:一是作業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的偏差,統一性較強,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二是作業的設計沒能依據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且偏離實際生活;三是缺乏學科之間的融合性,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小學英語課堂作業設計的創新實踐
1.設計活動型作業,增強英語課堂作業的趣味性。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動性作業的設計是對傳統課堂作業形式的創新,使得課堂作業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使他們輕松掌握英語學習技巧,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所學英語知識。對于大多數小學生而言,英語學科是比較新鮮的學科,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游戲式和歌唱式的設計方法,增強英語課堂作業的趣味性,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英語作業的完成度,還能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Seasons》這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在課下搜集與“Seasons”有關的英文歌曲和詩句,鼓勵他們自主學習英語歌曲。在一些重要節日,筆者要求學生制作英語賀卡,并在課堂上展示,評選出外表最漂亮、語言最優美的英語賀卡。此外,筆者還讓學生通過觀看動畫片完成英語作業,在課堂上分享動畫片的觀后感,相互之間交流經驗和心得,共同提升。小學英語教師通過設計活動性英語作業,能夠使學生從乏味的作業形式中脫離出來,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提高其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設計實踐型作業,提高學生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實踐性英語作業是將學生置入真實的情境中,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使其掌握單詞和句子的應用情境,培養他們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采集信息,可以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也可以實地調查或采訪,使學生投入其中,探索英語知識的奧秘,真正將靜態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動態的語言情境中,鍛煉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習《Birthday》時,筆者讓學生以實地調查的方式完成課堂作業,首先為學生設置一下調查問卷:“Do you know your father or mothers birthday?”;“Do you like your birthday?”;“What present do you like?”等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實際生活,體驗英語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匯量,還能鞏固課堂所學,增強其對英語知識的感知力,為其以后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設計合作型作業,提高英語課堂作業的完成度。合作型課堂作業的設計,能夠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合作,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共同完成課堂作業,可以兩人一組采用對話形式,也可以多人一組開展合作探究,最大化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其學會張口說英語,敢于說英語,在提高英語課堂作業完成度的同時,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Food》這節課時,所涉及的句子有“I like hamburgers.”,筆者組織學生用“I like...”開展對話練習,在學習小組進行探究,為他們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使其相互之間彌補英語發音、停頓、語調等方面的不足,提升其英語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強他們的合作學習意識。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課堂作業的過程中,應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采用創新型的設計方案,改變傳統陳舊的作業設計方式,最大化地豐富英語課堂內容,設計各種形式的英語課堂作業,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強他們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
參考文獻:
[1]王若語.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創新實踐[J].名師在線,2018(34): 45-46.
[2]楊會青.小學英語作業創新設計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4(24):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