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要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并由此提出了新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研學能力,語言輸出能力,遷移創新能力。
【關鍵詞】語篇;主題;核心素養;建構
【作者簡介】周慧娟,寧夏育才中學。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在新課程模式結構中,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在互聯網加教育時代的召喚下,培養科技發展所需要的新人才。新課標要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并由此提出了新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即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發展。這也是學生文化意識不斷增強,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這將為教師的課堂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挖掘提升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有以下一些思考。
一、具體的理論方法和途徑
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策略。長久以來學習方法與策略一直是教師希望學生掌握的首要技能,行之有效的適應時代發展的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講解,同伴交流,經驗分享,讓學生盡可能第一時間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如聽力課,讓學生快速瀏覽題干,畫關鍵詞,快速捕捉信息。寫作要摘抄范文,有范文本,進行歸類。
利用互聯網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充分發揮調動新媒體的力量,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現在的翼課堂,云教學已經深入到各個學校,從我校的云實驗班來看,最好每一個班都配備相應的云設備,容許教師和學生有移動的學習和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多渠道的,多樣化的滿足個性需要的學習。如在寫作課中利用教學助手將學生的習作上傳,可以做到師生共同批閱,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鞏固。
改變課堂模式,在靜中求新,求變。無論是講授式的教學模式還是翻轉課堂的模式,不能讓學生停留在表面的學習上,要在深度學習中實現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呢。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在同伴交流中實現自我學習,他人學習,合作學習。教師也要多角度的給予專業的指導。
利用“云時代”借助微課程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評價的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可以提前預習,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讓學生提前預習,觀看微視頻,掌握文本的主題語境,在語言的技能培養中,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看的技能。通過布置自主學習任務單,讓學生提前看視頻資源,捕捉微課堂中教學的重難點,引發學生思考,從而對課堂內容提前預設,在學生獨立和個性化的研學中,與教師在課堂內容的講解中才會碰撞出思想交流的火花。老師的上限不再決定學生的上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多樣化,得到的知識量也往更深更廣上發展。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不再單一化,而是更加互動化和生活化和場景化。通過各種云平臺軟件的研發,家校聯系更為直觀與頻繁。
第五,利用語篇,把握文本的主體,幫助學生梳理建構對文本的認識能力,在一系列學習活動的設計中讓學生能夠內化文本并創造性地走出文本,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輸出能力。通過英語學習活動觀來培養學生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的能力。
二、實際教學案例
案例-單元題目:Wildlife Protection.
主題語境:人與自然——自然生態。
語篇類型:人與動植物-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教學目標: 通過對這些珍稀動物所面臨的問題、在中國的棲息地以及采取措施其后對比所做的報告,學生能夠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討論在中國處于保護狀態下的瀕臨滅絕動物。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關注本單元話題,關注動物生存現狀。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保護動物為話題,旨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很多動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從而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探討保護動物的措施和建議,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通過進一步討論提出有效的保護措施,喚起學生保護動植物、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家園的責任感。并能寫信表達自己保護動物的方法與建議,力求正確表達自己的意圖并解釋原因,并能正確使用被動語態的現在進行時。
教學策略與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學生學習活動:
1.創設語境,熟悉主題,鋪墊語言。回答問題,激活已知。(通過warming up pre-reading中的話題語境,讓學生了解瀕臨滅絕的動物以及原因,引發學生思考動植物保護的重要性,進而為介入主題語篇鋪墊。
2.主動思考,明確動機。(通過對文章結構脈絡的解構,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熟悉語篇。可以讓學生畫思維導圖。)
3.提取信息,內化語言。(通過學生自主參與,角色扮演,將語篇內容升華遷移,“學生通過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語言、思維、文化、策略有機融合的活動,實現對主題和語篇理解的提升和優化,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并進行創新遷移”)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