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通過對我校高中英語早讀的調研、分析,首先使高2019屆高三師生對英語早讀的認識得到改變。其次,早讀效率也大大提高。早讀的狀態不再是松散的、無序的甚至是混亂的狀態。最后,開發了適合高2019屆高三學生的校本教材,有助于我校實現特色教學,形成了“特色早讀”的模式。
【關鍵詞】高中英語;早讀問題;早讀模式
【作者簡介】袁丹,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雁塔校區。
一、引言
在英語教學中,背誦、記憶是英語學習過程必備的環節,因為英語的習得過程和母語的習得過程有著根本的區別。母語有語言環境,“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完全具備,而英語的學習沒有外部環境,只有課堂和早讀時間,在英語的學習中,早讀時間尤為重要。抓好了早讀時間,就等于抓住了英語學習的一半時間。
二、高效早讀的研究過程
1.調研:在全校的英語教師和部分學生之中做關于英語早讀的調查。教師所涉及的問卷有:(1)您認為早讀的重要程度;(2)您所在班級上英語早讀的熱情;(3)您所使用早讀的模式;(4)您是否對早讀進行備課,或者精心設計;(5)你如何對早讀的效果進行評價;學生所涉及的問題有:(1)你早讀一般都在讀什么;(2)你早讀時一般采用什么形式(3)你的老師對早讀有具體安排嗎?(4)你對目前的早讀情況滿意嗎?
2.數據統計:統計結果顯示,我校高中的英語早讀存在以下問題:(1)教師對早讀沒有統一的安排;(2)早讀的模式單一;(3)學生對早讀的重視程度不夠。
3.實驗:針對高中英語在讀存在的問題,我將自己所帶的兩個班分成對照班和實驗班。實驗組的早讀經過精心設計,每次的早讀,聽、讀、寫安排得當,材料也經過精心設計,且形成了我校的校本教材(本教材獲得西安市校本課程研發三等獎);而對照組的早讀,按照以前的方式,不做任何準備,讓學生自己準備早讀內容,實驗的時間為一個學期,最后根據學生考試成績進行評價。
4.實驗統計:在第一學期結束后,兩個班的同學都參加了兩次考試,一次是期末考試,另一次為陜西省模擬考試。結果表明,實驗班的同學們的平均分比對照班的平均分高出4-5分。
三、高中英語早讀中存在的問題
1. 早讀重視程度不夠。本次研究發現,首先是教師對早讀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認為早讀就是讓學生自主朗讀,甚至將早讀變成了自習或課堂。教室可能出現一片寂靜,也可能是教師講課學生低頭做題的場面,早讀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學生重視的程度不夠。學生認為,高三應抓緊一切時間做題,而不是朗讀,所以有學生利用早讀時間來刷題。畢洪濤(2012)在其論文中就曾針對學生不重視早讀給出了一些指導方法,但也不夠具體。
2. 早讀的目標性和針對性不強。高三的教師們往往會對一節課準備很久,但很少對早讀進行備課,早讀的目標性和針對性不強。教師進了教室就放錄音,聽寫單詞,或讓學生自主安排早讀。有些學生早讀中補作業、吃早餐,或發呆,把一天中最美好的時間白白浪費。
3. 早讀內容和形式單一。我就本校教師的早讀形式進行統計,一般有,聽錄音、讀課文、讀單詞、或背課文,且缺乏檢測或評價的手段,有時聽寫單詞和知識點就算是檢測。這種內容單一的早讀會使學生逐漸失去讀書的熱情和動力,有些學生在早讀中發呆也難怪了。
四、本次研究中的幾點認識
通過研究,我們認識到早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開口”的早讀不是科學的,但“熱鬧的集市”也是不理想的。
1.增強對早讀重要性的認識。教師和學生都要明確早讀的地位。早讀是學生每天到校后和老師的第一次交流,對一天的學習狀態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早讀的地位無可替代,不能把早讀當成可有可無的放松時間或者是做題時間。在早讀中,讓學生做預習、復習鞏固、反復朗讀一些長難句和文章,都有助于增強語感,提高綜合能力。
2.教師應在早讀前作設計和規劃。早讀不是正常的課堂也不是輔導課。早讀前,教師應該準備充足,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早讀的重點在于讀,至于出聲朗讀還是默讀,要根據讀的材料和內容所定。英語文章可出聲朗讀,英語單詞可在朗讀后改為默讀,甚至書寫。每位教師在上課前都會有教學設計、導學案或者制作課件,對于早讀雖然不能這么復雜,但也可以做簡單的早讀設計,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聽、說、讀的相應任務,這樣的早讀才是有效的。
3.豐富早讀的形式,分層,分類效果會更好。高中的早讀為30分鐘,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時間,用各種“讀”的形式吸引學生。
五、結語
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缺點:如實驗僅針對高2019屆的本校學生,沒有在其他學校進行調研,難免在設計的過程中有所不足;這次的研究僅僅只有幾種模式,顯然模式還有待于改進和提高
高中英語早讀中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它需要我們每位師勤思考,敢于打破傳統,積極研究,探索。 “一日之計在于晨”,“高效早讀”可以使師生身心愉悅,為做好當天的教學和學習工作注入一絲活力,使得每天都過得充實、有效。
參考文獻:
[1]王宗炎.朗讀與英語學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