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
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復興夢的引導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文化建設大業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傳統文化教育肩負中華文化的精神傳承,讓學生增加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理解、把握,不能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傳授,還需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內涵的實踐體悟。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賴于實踐教學的開展與深化,因此,在高職院校探索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案,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尤為必要。
美國現代著名教育家杜威從實用主義經驗論和機能心理學出發,倡導“從做中學”的教育原則。他認為教學活動應以“做”為核心,讓學生動手實踐,從做中學習,并獲得知識。他還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他反對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來灌輸書本知識,代之以生活化的活動教學讓學生通過親身經驗來感悟知識。
基于杜威的實踐教學理念,鑒于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作為傳統文化教育者,需要引導學生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增強對中國文化精神的領悟,只憑借教材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理論傳授難以達到目標,還需加強學生在生活中通過親身體驗來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從而主動傳承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揚與發展。
2014年我院開始開設公共選修課《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該課程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在高職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獲取傳統文化基礎知識,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其日常的言行舉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專業系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服務,為學生形成健全人格促進終身發展服務。該課程為24學時,配合理論教學,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案擬從以下項目入手,以加強學生的文化實踐能力:
(一)開設傳統文化實訓課程
為落實教育部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件精神,倡導學生深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體驗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學院要將《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實訓課納入課程體系,以學期為單位分系部開展為期一周的傳統文化實訓活動。實訓課將從以下幾個模塊展開實訓教學:“魅力漢文化”模塊,將從參觀漢城湖,觀看宣傳片入手,引領學生感受大漢雄風,領悟漢文化的悠遠綿長;“文房四寶”模塊,以參觀品鑒碑林書法文化為契機,激發學生對書法藝術傳承責任感與擔當意識;鳳翔木版年畫泥塑模塊,以欣賞特色年畫及泥塑作品,讓學生們體驗了傳統民俗文化的民族特色;傳統曲藝模塊,通過參觀青曲社等活動,將以曲藝的解讀與展示演出的文藝形式,讓學生們感悟到傳統文化的人文意蘊和唯美意境。整周的實訓課程,重在引領學生現場感悟傳統文化,體驗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熱愛并自覺傳承傳統文化。
(二)鼓勵傳統文化展示,打造豐富多彩的課堂
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落實文件精神,筆者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除常規教學環節外,每次課都增設“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展示”環節,組織學生進行演講、傳統才藝表演、課堂劇展示等傳統文化展演活動,促使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搜尋、調研、理解、感悟身邊的鮮活的傳統文化現象,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引領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部分學生在期末教學評價中表示,傳統文化教學中“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展示”環節,拓展了課堂教學的內容,營造了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新形式。
(三)適時開展“傳統節日悟民俗”系列文化實踐活動
以傳統文化節日為契機,每學年制定嚴密實踐教學計劃,明確節日活動主題,適時開展各具特色的節日民俗活動,譬如中秋節開展“中秋漫談”活動,組織品鑒“月文化”、歌舞話中秋;重陽節組織志愿者赴養老院的敬老活動;春節開展寫春聯大賽、編制中國結、學剪窗花……營造校園濃郁的“中國風”傳統文化節日氛圍,讓學生切身體會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節日民俗感受、品味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提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民族自信。
(四)定期舉辦經典誦讀大賽
依據教育部國家語委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學院為創建“中華誦”“經典伴我成長”誦讀品牌,每年五月定期舉辦經典誦讀大賽,誦讀中華文化經典名作,引導學生深入領悟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學生記住名篇佳句,領悟哲理,陶冶品性,獲得本領,達到人人背誦體悟經典,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傳承。
(五)加強非遺傳承文化實踐活動
1.傳承民間傳統手工藝。學院邀請民間傳統手工藝人并開設相應工作坊,組建學生社團,讓學生現場體驗傳統手工藝術的獨特魅力,自覺傳承民間藝術。譬如剪紙、皮影、捏面人、秸稈工藝制作等民間藝術,正處在傳承乏人的尷尬境地,學生接受并傳承民間傳統手工藝,無疑有利于傳統手工藝的傳承發展。
2.傳承戲曲藝術。組織戲曲興趣社團,定期邀請戲曲名家走進校園,給戲曲愛好者舉辦戲曲藝術講座,進行示范展演,指導學生表演方法,讓學生在現場體驗中領略戲曲藝術的魅力。
3.傳承傳統茶藝、插花藝術。以觀看視頻、聽講座,或參與活動的形式,了解傳統茶藝、插花藝術,把握茶藝、插花基本常識,培養良好的生活品味,為塑造適應當代社會所需的全面發展文化人形象奠基。
五年的實踐教學嘗試,對于筆者來說是教學理念的自我更新。傳統文化教學亟待走出單一理論教學的誤區,實現“理論+實踐”復式教學模式轉變。反觀學生的教學反饋數據分析報告,傳統文化“理論+實踐”復式教學模式,更受學生關注喜愛。強化傳統文化的實踐教學,將日常零散化的實踐教學嘗試理論化、體系化、方案化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扎實入手:
1.教學管理部門要轉變觀念。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的追逐已經成為傳統文化傳承的主流,教學管理部門不應再固守靜態的、程序化、知識積累性教學管理理念,否則難以實現傳承文化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基本教育目標,人格不健全的工具化高職人才遲早會面臨時代的淘汰。學生管理部門要以“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塑造優良人格”的理念,在日常管理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教育,加強塑造學生良好品行,為學生職業生涯的終身發展服務。
2.實踐課程教學設計需凸顯鮮活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實踐教學未必要求全,但內容選取一定要貼近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深入追尋傳統文化,學思結合,知行互動,達到教育部“提高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文件要求。在實踐課堂教學方面,其實可以借鑒專業課程實訓及社團活動的模式,或采用實地參觀、影音播放、專家講座互動、傳統技藝培訓多元一體的方式,引導學生觸摸傳統文化,感受其魅力,感悟其當代價值。
3.要設置明確可量化的教學目標。以實地參觀為例,規定學生完成規定字數的文化知識先行材料,現場拍攝標志性圖片張數,參觀完畢撰寫現場參觀實訓報告??山梃b高職生的理工思維習慣,發揮地域文化資源優勢,創建特色傳統文化教學實踐基地。
4.激發學生文化傳承原生動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第一老師,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點燃探究傳統文化熱情,經合理教學引領,拓展學生對文化知識探求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甘愿承擔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重任。
例如,在調研家鄉傳統文化的課程考核環節,學生對家鄉的名勝古跡、歷史名人、民間藝術技藝展開全方位、多角度的搜尋調研,多數同學圖文并茂地展示了自己的調研成果;部分學生對即將失傳的本地方言、地方鼓樂傳承乏人等非遺傳承項目的保護提出自己的思考;在本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校園大賽中,有學生將家鄉傳統泥塑發展傳承的調研成果,通過精心策劃轉化為參賽項目,在眾多同質化的項目中令人耳目一新,雖然見解稚嫩不夠現實,但他們對傳統文化入心入腦的探究,在現實生活中謀求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實際舉措令人贊嘆!期待通過課程的引領,學生能夠終身關注并主動肩負傳承優秀統文化重任!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需煥發全新活力,發揮其在高職教育中的核心價值,就必須深化傳統文化實踐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探究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與現實文化融合發展,促進學生成長為具有文化品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實踐教學探索道路艱難而漫長,筆者期待通過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實踐探索,使傳統文化課程能夠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脫胎換骨再展雄風。
參考文獻:
[1]王穎.杜威教育學派與中國教育[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7).
[2]王培軍.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
(作者單位:西安鐵路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