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斌 龍雨



[摘 要]自2014年起,連續五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明確提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并于2019年1月發布了消費扶貧政策,極大地刺激了對農產品的消費,使得創業者們紛紛進軍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而對于農村電子商務創業者能力的研究及培養已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勝任力模型理論及大量的研究基礎之上,結合農村電商人才存在的問題,建立人才能力系統,以期高校、國家對人才能力的培養及創業者的自我提高更有針對性與目的性。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勝任力模型理論;創業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根據2019年2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截至2018年12月,農村網民占互聯網用戶總數的25%,年增長率約為26.7%,而農村網絡銷售額超過1.37萬億元,占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總量的15.8%。據阿里研究院預測,電子商務每年將有150萬-200萬的人才缺口。可見,農村電商的發展均保持持續上漲的態勢,而人才短缺問題也將越為突出。尤其在“眾創”的浪潮之下,人才是其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我國高度重視農村電商人才能力的評估及培養。
1 研究綜述
農村電子商務創業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指的是為實現“農產品上行”而運用其現有的知識進行創新創造,以開辟一種新型的基于互聯網的貿易模式,由他們來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如今,農村電商人才是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現有許多與人才能力研究相關的理論,如人力資本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勝任力模型理論等。其中由舒爾茨和貝克爾創立的人力資本理論更注重人力資源的管理,將人才與相應崗位進行匹配。霍華德·加德納曾研究大腦受創傷患者而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此理論對人才能力的評價不夠全面,只涉及智能方面。而能力素質模型理論,又稱為勝任力模型理論,為麥克利蘭在設計一種能有效預測實際工作業績的人員選拔方法中提出的。他認為勝任力是“影響個人工作的一系列相關知識、態度和技能,與工作績效相關,可以用可靠的標準來測量,并可以通過培訓和發展來改進。”勝任力模型理論可用于指定處于這個職位的人員履行其工作職責所需的能力特征的總和,并且是自我提高和學習的指南。其包括六大特質,可分為外部顯性素質要素及內部隱性素質要素,如圖1所示。勝任力模型理論對于人才能力的分析較為全面,涉及知情意行各個方面,為人才能力分析的有效工具。
2 當前農村電商人才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有待加強
電子商務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綜合性較強的貿易活動,其對網絡設施等要求較高。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太完善,網絡覆蓋率不高且網絡信號不夠穩定。此外,在交通、自然環境、工資福利等方面都相對落后,使得農村地區對于電子商務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吸引力不大,如2019年1月發布的2018屆浙江省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調查顯示,只有10.39%的畢業生選擇去鄉鎮或農村工作,其中電子商務專業選擇去農村工作的占比更少。
2.2 高校人才培養方式有待完善
高校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方案較為滯后,側重于理論教學,而未注重與實踐密切結合,導致與農村電商發展脫節。在課程設置上,本人經過對全國電子商務專業排名前三的高校——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所開設的課程進行統計,平均計算各課程學分所占比例得知,公共課程及技能課程約占24.5%,通識課程占18.6%,專業課程占43.5%,選修課程占13.4%。可見,專業課程占比較大,其次是公共課程及技能課程,但實踐課程幾乎沒有涉及,而且各高校的課程體系大同小異,針對性不強。
2.3 人才綜合能力有待提升
正在創業的農村當地居民大多自身文化程度較低,整體素質無法達到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所需的經營與管理的高度;此外,農村對于人才的再教育培訓不夠完善。而電子商務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對專業知識學得不夠扎實,實際運用能力較低。非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對于電子商務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掌握不夠,不太熟悉相關的軟件與操作。
綜上,電商人才已成為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瓶頸,對人才能力的培養及評估顯然已非常重要。本文旨在系統地歸納出農村電商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及相應的衡量指標,對高校的培養及人才的自我提升起到指導作用。
3 農村電商創業人才能力體系的構建
3.1 體系設計原則
(1)科學性原則,每一個能力指標都有具體的含義,是根據相應的理論及大量研究總結出來的,具有較強的可信度及效力。(2)全方位性原則,對農村電商創業人才的能力評估較為全面,涉及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3)導向性原則,能力體系的建立旨在提升農村電商創業人才的綜合能力,有效地為高校及社會培養農村電子商務創業人才指明方向,并引導農村電商創業人才進行自我提升。
3.2 農村電商創業人才能力及衡量指標的界定
3.2.1 人才能力的界定
Gartner用風險傾向、創新力、支配力、知識力及精神來給創業者進行定義;而卡森認為創業者應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風險承受能力、創造力、管理技能、團結互助能力。本文根據已有的研究進行總結與整理,認為知識資本、執行能力、個人品質、心理素質及思維能力為農村電商創業者的五大核心能力。其中知識資本是建立在無限的知識基礎之上,通過創新思維產生的知識價值。執行能力指的是在既定戰略和愿景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資源,制定出有效決策,并實現組織目標、達成組織愿景的能力。個人品質是指按照特定的道德行為準則行事所表現出來的個人的傾向和特征。心理素質是在遺傳、教育與環境的影響下,通過實踐訓練形成的人格素質與心理能力。思維能力是指通過分析、概括、比較、綜合及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通過處理將感性材料轉化為理性材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2 衡量指標的界定
能力是一個較為寬泛且抽象的概念,指的是完成一項任務或達到一個目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為各個素質的組合體。因此,對于能力的評估需要不斷細化,本文將能力劃分為若干能力素質要素,并通過設置相應指標來衡量各能力素質要素,從而建立一個完整的能力評估系統。以下根據勝任力模型理論,結合農村電商人才所需的能力素質,總結出農村電商創業人才應具備以下十個能力素質要素及其相應的衡量指標,如圖2所示。其中顯性素質要素包括知識與技能,指的是對特定領域的了解及對實踐的掌握。隱性素質要素中較為關鍵的是溝通管理、品德修養及創新創造。溝通管理是指能運用各種手段妥善處理各種關系,使各部門人員及合作企業都能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的能力。品德修養是指人們在意識和行為方面的道德鍛煉。而創新創造是指能根據客觀存在的事物,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農村電商創業人才應堅持創新創造、不斷打破原有的模式。
3.3 農村電商創業人才能力體系
根據以上概述的五大創業者能力及十個能力素質要素各自的含義,按知、情、意、行所屬范圍將十個能力素質要素進行分類,并從創業能力、能力素質要素、能力評價指標三個層次建立農村電商創業人才能力體系。如表1所示。
綜上,此能力體系可運用到實際的人才培養及評估中。此體系通過對能力的層層細化,使得對能力的評估更為具體。從而為人才能力的評估提供依據,促進高校有針對性地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為創業者自我提高提供導向。
4 結語
以上根據已有的研究理論,通過對大量文獻的研究及信息搜尋,從知情意行各個方面對農村電商創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進行系統分析,并建立完善的能力體系,以期使農村電子商務創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更為明晰,對人才的能力評估更有目標可尋。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及創業者的自我提高具有啟發與指導意義,從而有利于其在農村電子商務領域不斷進行創新、創造。
[參考文獻]
[1] 周勁波,鄭藝杰.農村電商創業勝任力模型的構建與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8(05).
[2] 洪勇.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與促進政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