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瑩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與高校實踐育人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鄉村振興戰略為高校實踐育人提供了認識的主體和社會實踐的內容,高校實踐育人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政策宣傳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高校;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內容,大學生深入農村開展實踐育人,將自身能力提高與服務社會相結合,為培養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鍛煉的平臺。自“1990年6月,由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聯合開展了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走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相結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成長道路。”以來,農村就成為高校實踐育人的主要場所。大學生利用暑期開展實踐育人能夠“強化家國情懷、堅定專業志向、密切師生關系、增進校地合作”,在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大學生深入田間村落,用心觀察鄉村現狀、用心傾聽鄉村訴求、用行動服務鄉村振興可以實現社會育人、實踐育人的目的。同時,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項目,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持。
1 鄉村振興戰略與高校實踐育人的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基于中國國情并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行深入分析后,做出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高校實踐育人一直以來就是宣傳黨的政策、傳播先進文化、參與鄉村建設的主要載體。在“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思想指導下,大學生深入農村開展社會實踐育人,通過對村容村貌、產業現狀、生態環境、鄉村風氣、治理現狀、農民現狀等情況進行認識,能夠將書本、文件、通知中記錄的文字認識轉為現實認識。通過對深入開展高校實踐育人的團隊調查研究可發現:深入農村的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不論是來自農村或是來自城鎮的大學生對農村認識都不深刻,對農村的認識只是從生活在農村的父母那里片面地了解到或是通過農家樂、農莊、鄉村旅游中了解到農村。深入開展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為大學生認識鄉村提供了認識農村的機會,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專業技能在農村發揮作用的機會。
2 鄉村振興為高校實踐育人提供了認識的主體和實踐的內容
2.1 鄉村振興戰略為高校實踐育人提供了認識的主體
鄉村振興戰略為高校實踐育人提供了思想上的明確指導和政策上的深度認識。大學生到農村開展實踐育人活動就需要對當前的農村政策進行學習和認識,只有對農村政策的正確認識才能夠在實踐育人活動過程中正確宣傳黨對農村的政策。其次,鄉村振興戰略能夠幫助大學生認識農村、了解農村、理解農村。大學生到農村去開展實踐育人,農村、農民和農業是認識的對象,在認識之前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了解,可以對農村有一個比較粗略的認識。在開展實踐育人工作過程中,農村“常住人口結構失衡、產業發展滯后、農村教育問題突出、鄉村文化衰落嚴重、鄉村治理存在嚴重隱患、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堪憂”,這些困境直接讓大學生形成對農村的客觀認識,也自然地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另外,鄉村振興戰略也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對實踐育人本身的認識。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開展實踐育人不是為了完成第二課堂學分,而是幫助大學生在校期間認識社會現狀,認識社會的需求和祖國的需要,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服務。實踐學生深入農村前,通過互聯網、圖書館對農村、農民、農業相關資料進行了查閱,對十九大報告和歷年中央一號文件進行了對比閱讀,通過研討會對農村情況進行分析,經過討論后確定政策宣傳方案,這是一個主動學習、思考和研究的過程。
2.2 鄉村振興戰略為高校實踐育人提供了實踐內容
高校實踐育人經歷了從“看”到“問”,再到“做”的階段發展,為高校實踐育人積累了實踐的形式。“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發展過程與國家發展進步的歷程密切相關,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深入而推進。”在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開展高校實踐育人為大學生提供了專項調查的平臺。伴隨著精準扶貧的推進,農村現狀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出現了新興的農業組織和產業,但是與振興實現還有一段差距,美麗鄉村政策推進后勁不足,鄉村常住人口生活現狀散漫等專項問題都成為高校實踐育人的調查方向。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戰略,既然是新地就會面臨新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大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專業的不足,能夠讓大學生找到成長的方向和動力。通過實踐調查走訪,實踐學生可以了解到鄉村產業發展的困境,進一步發現鄉村振興的瓶頸,尋找鄉村治理的有效途徑。實踐學生在農村認識到的現實困難、現實問題要比書本上的文字更為深刻。
3 高校實踐育人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政策宣傳和智力支持
3.1 高校實踐育人為鄉村振興提供政策宣傳
宣傳的目的是為了擴大政策知曉,引導振興參與,改變傳統思維。在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大學生深入到鄉村開展實踐育人活動,能夠為鄉村宣傳振興政策。大學生深入到鄉村直接面對的是村民和村干部,在與村民和村干部進行接觸的過程中,大學生能夠將國家的政策,其他鄉村的優秀做法給予介紹。同時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實踐地的鄉村優秀做法并為其發聲,對外宣傳。同時也可以將實踐地的特色農副產品、旅游(下轉頁)
(上接頁)產品、幫扶需求通過媒體進行宣傳。在開展鄉村振興宣傳方式上通過墻繪、宣傳手冊、宣傳標語、入戶走訪的形式開展鄉村振興政策宣傳。
3.2 高校實踐育人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大學是教學科研的高地,是人才庫和智力庫。大學生開展實踐育人活動帶給鄉村的是先進的科技文化服務。按照鄉村振興的總要求,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在鄉村規劃、古建筑保護、電商平臺建設、產業產品設計、社工服務、鄉村污水治理等與專業相關的方面開展直接的智力支持。在鄉村教育、留守兒童關注、農林技術推廣、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提供策略建議。通過實踐調查實踐學生結合專業開展產業產品包裝設計宣傳、鄉村古建筑、古村落保護;設計鄉村旅游路線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3.3 高校實踐育人加深了鄉村與城市的聯結
鄉村振興并不是孤立的,鄉村振興必須依靠城市的需求力量。大學生在城市里學習和生活,能夠通過城市人的需求,從供給側方面指導鄉村發展產業,宣傳鄉村的產業吸引城市人消費。其次,利用互聯網開展農產品宣傳、預定、銷售服務;利用互聯網開展農村學生家庭作業輔導服務。組織開展關注鄉村振興的城市路演、義賣活動,宣傳鄉村需求,讓更多的城里人通過農村產品、結對幫助、農村旅游等形式與農村建立聯系。
[參考文獻]
[1] 胡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歷程、價值意蘊與發展趨向[J].思想理論教育,2018(01).
[2] 熊小林.聚焦鄉村振興戰略 探究農業農村現代化方略——“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會議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8(01).
[3] 姜德波,彭程.城市化進程中的鄉村衰落現象:成因及治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視角的分析[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