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利軍 王國芳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布魯氏桿菌病中應用布病血清學檢測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時間: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選取對象:我中心506例接觸過牧業的人員,所有選取人員均接受RBPT(虎紅平板凝集試驗)、SAT(試管凝集試驗)檢驗,分析最終的檢驗結果。結果:RBPT與SAT檢測結果相比后所得Kappa值為0.912,且RBPT與SAT檢測結果的一致性相對較好;布魯氏桿菌病檢驗中,RBPT檢測后的診斷符合率為2.57%(13/506)。結論:在對接觸過牧業人員進行檢查的過程中,采取布病血清學檢測(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值得進一步推行。
【關鍵詞】布魯氏桿菌病患者;布病血清學檢測;診斷符合率;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028-01
布魯氏桿菌病,又稱“布氏桿菌病、布病”,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在牧區較為多發,其傳染源為帶菌或已發病的牛、羊等,且此類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高熱、大汗、乏力、關節疼痛、食欲不振、貧血等,更加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2]。對此,醫院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重視,以早發現、早治療、早痊愈為目標進行干預,從而較好的穩定其病情。本文研究主要分析布魯氏桿菌病中應用布病血清學檢測(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的臨床效果,相關內容匯總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研究需要,篩選506例我中心接觸過牧業的人員作為參考對象,時間: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在506例接觸過牧業人員中,男性276例,占比54.55%,女性230例,占比45.45%,年齡最小值與年齡最大值分別為23歲、65歲,平均(44.15±2.37)歲,研究在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基礎上展開,此次研究有意義。
1.2 方法 本次選取的506例研究對象均需保持空腹狀態后,對其進行靜脈血樣標本的采集,一般情況下,血樣標本的采集量為4ml,其次,嚴格按照對應試劑的說明書和操作規范進行RBPT(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SAT(試管凝集試驗)檢驗,分析最終檢驗結果。
1.3 觀察指標 分析和觀察本次選取接觸過牧業人員的RBPT(虎紅平板凝集試驗)、SAT(試管凝集試驗)結果,并對比其一致性情況,判定標準如下[3]:一致性好:Kappa值≥0.75,一般:Kappa值在0.4-0.75之間,一致性差:Kappa值<0.4。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3.0分析數據,文中的計數資料用(%)代表,行卡方檢驗,P<0.05。
2 結果
2.1 檢測結果 RBPT與SAT檢測結果相比后所得Kappa值分別為0.912,且SAT與RBPT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較好,具體資料見表1.
2.2 布魯氏桿菌病檢測結果關于診斷符合率,506例接觸過牧業人員中陽性檢出例數為13,陽性檢出率為2.57%(13/506)。
3 分析討論
布魯氏桿菌病,作為臨床常見病的一種,主要是由布魯氏菌所誘發的動物源性傳染病,其傳播途徑包括:消化道傳播、呼吸道傳播、皮膚或黏膜接觸傳播等,且該類疾病在發生早期難以識別,因此,極易出現漏診、誤診等現象,進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影響其恢復進程[4]。
本次研究中,數據顯示:RBPT與SAT檢測結果相比后所得Kappa值為0.912,且RBPT與SAT檢測結果的一致性相對較好;布魯氏桿菌病檢驗中,RBPT檢測后的診斷符合率為2.57%(13/506)。主要原因分析為,在接觸過牧業人員進行SAT(試管凝集試驗)檢測的過程中,其主要檢驗指標為IgM抗體,且在此期間,該抗體極易受其他因素干擾導致最終數據出現較大誤差;而RBPT(虎紅平板凝集試驗)檢驗,則屬于臨床上布氏桿菌病的常見檢驗方式之一,主要是通過相應抗原抗體在體外發生特異性結合表現出的可見反應來對其體液中未知抗體進行檢測,與此同時,它還具有靈敏度高、檢驗快速、操作便捷、價格低廉等特點,因此,備受廣大患者和醫護人員歡迎,能夠為臨床醫生的治療提供更加重要的依據[5]。
綜上所述,接觸過牧業人員在接受檢查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布病血清學檢測(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的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較好的提高患者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具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麗杰, 宋會榮. 布病快檢三項在布魯桿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 2018, 028(034):274-275.
[2] 于影. 布魯菌檢驗在布病患者中的效果及作用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017(008):177-178.
[3] 周君, 高雯, 張嶺,等. 河北省唐山市布魯氏菌病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的效果評價[J]. 醫學動物防制, 2018, 34(11):20-23.
[4] 徐森, 鄭源強, 石艷春. 布魯氏菌病實驗室常規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 國際免疫學雜志, 2018, 41(2):190-194.
[5] 何晶晶, 張雁, 劉景瑤,等. 熒光偏振檢測技術對人布魯菌病的診斷價值[J]. 國際免疫學雜志, 2019, 42(6):5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