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軍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時,總是不知不覺的心向神往,表現出注意的趨向,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增強,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從三方面入手,探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的興趣。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興趣;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153-02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想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就應改變傳統的、陳舊的教學觀念,代之以生動活潑、有滋有味的教學方式方法,這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也是關鍵性的重要因素[1]。
想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具有移情效應。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等各個方面的因素都影響著學生對其的印象和喜愛程度。很多學生喜歡一門課程,對一門課程非常的感興趣,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們喜歡這門課程的授課教師。授課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良好,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關注度。他們喜歡這門課程的授課教師,就會對這門課程的授課教師產生一種信任感,上課的時候就會集中注意力,教師所講授的一些知識也就能夠更好的接收,從而能夠大大地提升教學的成果。其次,是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還有感染,師生之間有著和諧的關系,很多學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師,且會更加尊重自己的老師[2]。所以這個時候教師的一些言行舉止、情感態度等都能夠對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影響。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學習態度的端正、尊重自己的老師,激發自身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觀看愛國主義優秀影片,引導學生談感想,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
運用國產愛國主義優秀影片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經常性的教育活動[3]。做到有組織的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優秀影片,看后引導學生談“觀后感”。
進行德育的滲透,可以運用這種方式。如在結合教材讓學生觀看《上甘嶺》影片后,教師可以教學生唱《我的祖國》這首歌。在教唱的環節中,很多學生都是運用豐富的情感來進行演唱的。還有一些同學講自身在課本上看到的志愿軍叔叔讓蘋果和孔融讓梨的故事和典故等,這時會有更多的同學紛紛爭著表達自身的觀點,并且結合文章所想體現的意義,得出一致的結論,認為這都是團結友愛的表現。這時,教師就可以啟發他們將這些事跡同自身的經歷相結合,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觀看一些愛國電影,還可以加深對于愛國主義精神的學習和弘揚。
三、開展感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豐富教學活動,踐行感恩實踐
正所謂“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感恩即是一種品德,同時也是一種責任。當前的社會環境日益復雜,人際關系也逐漸貼上了功利的標簽。小學生勢必會受一些消極思想的影響,缺少感恩父母、師長和回報社會之心。
基于此,在教學開展過程中,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各種專題性講座,或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適當插入一些先進的人物事跡來感染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汶川大地震后,13名唐山農村兄弟所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積極投入到地震的救援工作中來,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忘記唐山地震時全國人民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等,這就是感恩的具體表現。還可以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以及鼓勵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幫奶奶剪指甲、為父母端飯,打掃衛生等。通過踐行感恩來培養學生對思品課的重要認識,來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
(二)抓住重大節日,落實感恩行動
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感恩的目的就是落實到行動中去。為了讓學生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幫助過自己的人,書寫感恩日記,激勵學生用感恩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人與事。
為了讓學生實施感恩行動,應抓住重大節日,來精心組織感恩活動。如母親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給媽媽送一份小禮物,或寫一句感恩的話。有的學生晚上給媽媽洗腳,說一聲:“媽媽您辛苦了,祝您節日快樂!”表達對媽媽深深的愛。父親節到來時,可以讓學生給遠方的爸爸打電話或視頻聊天,也可以把自己對親人的思念或體會寫出來,在班上交流。國慶節、七一節,可以要求學生歌唱祖國、歌唱黨的歌曲,如《我的祖國》《黨啊,親愛的媽媽》等,來表達對祖國、對黨那種深沉的愛。
德育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的重點,而感恩教育又是我國的一種優秀傳統美德。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使學生學會感恩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語
總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色,就是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講究對知識的體驗與感悟。以上這些做法,其目的就是為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積極性,來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熱情與興趣。
【參考文獻】
[1]楊莉,韓志大.淺談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3(13).
[2]王艷軍.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科技創新導報,2014,(5).
[3]吳文華.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的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