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鯨
摘? ? 要: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在深化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課程改革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已然得到歷史教育界的認同。因此,在新一輪歷史課程改革中,以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可謂水到渠成。
關鍵詞: 合作學習? ? 歷史學科? ? 核心素養
一、合作學習的發展現狀
合作學習作為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具有無限創意和實際效用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被引入我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進入部分省市的中小學課堂,掀起了合作學習實踐應用和理論探索的高潮①。自2001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概念后,合作學習更是取得實質性發展。近年來,涉及合作學習理念的文章和相關實驗研究層出不窮。簡單梳理合作學習研究的進展特點,就理論層面而言,體系發展日臻成熟,研究內容角度愈加廣泛,由最初的學生認知品質過渡到非認知品質的探討。研究層次愈加深入,突破國外理論模式的桎梏,由“介紹性”研究轉向更加深入的“本土化”研究。實踐層面而言,合作學習理念融合其他教學方法,被廣泛運用于實踐教學過程中,常態課、公共課的例子比比皆是,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埃利斯對合作學習做出過高度評價:合作學習至少是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合作學習的意義不言而喻,歷史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倡導并踐行這一概念,更要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培養學生的最終歸宿。
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視野下審思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涉及心理學、教育學、認知心理學等很多相關領域知識,它是以小組合作為基本組織形式,以共同的目標設計為導向,以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建立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之上,最終改善班級氣氛,全面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的教學策略。所謂的學科核心素養指“學生在接受學科教育過程中,以學科知識技能為基礎,整合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完善個性成長的終身發展和養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②。從學科角度說,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就是歷史課程的學科價值及育人價值的體現,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歷史學習中的具體體現。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動的教學理念,各種人際關系的互動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保障教師的主導地位,以互動形式打破傳統歷史課堂教授模式。動態教學因素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了一定的闡釋與拓展,形成了一種強調共享教學資源的課堂共同體。呈現出的互動融合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唯物史觀要求的評判歷史人物時,以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準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再如,中學歷史是一門史學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具有歷史學特征的學術品格,包含求真的意識和批判的思維,而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混合編組”將多樣學生編成通一個團體,異質互補的特性便可激發小組成員的思維批判性。此外,對“積極互賴、個體責任”等因素的強調中,積極的資源互賴這一原則豐富了歷史學科搜集、運用史料的關鍵能力的內涵。合作學習的育人價值中蘊含著核心素養的成分,然而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只局限于合作學習的某些關鍵步驟,而是在合作學習整個教學過程中融合貫穿。因此,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視野下審思合作學習顯得更加相得益彰。
三、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2014年教育部提出組織研究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具體表現在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被凝練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
唯物史觀的含義:揭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③。唯物史觀是認識和探究歷史的指導思想,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理論,只有掌握唯物史觀的立場和方法,才能客觀辯證地認識歷史。在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使用譬如全球化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等多元史觀評價、解釋歷史。當描述鴉片戰爭的原因時,可以以不同史觀視角為依據,劃分合作學習的小組,等到小組代表發言這一環節,有的小組必然出現一些不當說辭,掩蓋英國發動戰爭的侵略性本質,在恰當時機下,教師適時提醒學生以唯物史觀為核心前提探討,之后交流才能得出更全面客觀的認識。
時空觀念的含義:觀察、分析事物于特定時間、空間中聯系的思維方式④。時空觀念發揮著形成歷史理解和解釋的合理性基礎,是了解史實、構建聯系必備的觀念。任何歷史事物都發生在具體的時間、空間背景下,事物、時間、空間三元素必然具備,只有聚焦于特定的歷史坐標,對認識對象才能做到合理考察。歷史課本作為歷史教學載體之一,選取許多精簡、結論性知識,但容易出現兩段內容脫節等片段性信息,因而注重歷史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以尊重客觀聯系為前提,把握歷史內容的自然銜接就成了教師的艱巨任務。例如教學《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內遷》一課,朝代更迭的順序這一歷史背景已然成為該課教授的重要部分,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理清年代脈絡。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每個小組都發放同一任務清單,由組員共同合作,聯系現有知識進行補充,完成制作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更迭簡表。這種方式在小組成果展示環節便可檢驗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史料實證的含義:對獲取史料的途徑進行辨析,并運用來源可信的史料證據還原歷史真相的態度方法⑤。它是學習歷史特有的思維方式和關鍵能力之一,通過對史料不斷地探究與論證,增強歷史證據意識,加深嚴謹的歷史理解。史料實證的原則要求大家重視史料的搜集與甄選,在應用過程中去偽存真,逐漸養成求真、務實的史學品格。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史料實證”這一學科素養可得到深刻體現。比如對“九一八”事變進行探究,采取開放式途徑組織學習內容,各小組獨立展開研究,通過分析比較報刊新聞、書籍雜志、檔案等不同信息來源,辨明作者意圖,恰當使用符合規范的史料。由于各小組在資料整合、論證角度等方面存在差異,組間互證的激烈競爭便引發組內的良性合作動機,在任務驅動的開放視角下,學生對史料的匯總綜合、去粗取精能力得到提升。
歷史解釋的含義:以史料為依托,對過去事物進行客觀闡釋和理性解析的歷史思維過程⑥。它是在充分、可靠的史料依據下,探尋歷史事物本質,理解歷史事物的演進規律,辯證發展地看待、敘述歷史。同時是檢驗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解釋表象背后的深層關系,對歷史學習者來說是不小的挑戰。規范的語言、文字表達是歷史解釋素養的外在表現形式,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每個成員都必須在準備的史實、嚴謹的推理基礎上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與結構進行表述部分。為了完成某一任務,每個成員承擔著具體化的責任,擔當互補又緊密相關的角色。著名合作學習理論專家,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約翰遜兄弟曾提出,積極的角色互賴是合作學習最為關鍵的因素。“不同成員分別擔任不同角色,總結人要匯報小組的結論,并且要展示一定的理論高度,記錄員負責記錄組員決議與建議、撰寫小組報告及記錄小組得分,檢察員負責保證本組成員都能順利掌握學習內容并且清晰表達小組研究成果,精確性裁判負責糾正組員解釋、總結中的錯誤,聯絡員負責聯絡本組與其他小組及教師的交往,觀察員負責維護小組活動規則,時刻關注活動的基本情況,為改善或提高小組活動效率提供建議”⑦。上述這些角色都需要通過規范的語言、文字交流進行歷史解釋和維持小組協作,因而歷史解釋素養對于高質量的合作學習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家國情懷,指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具備中華民族長期發展歷程中形成的情感積淀與價值追求⑧。這種綜合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系表現在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責任感,對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對國家富強的渴望。教學內容中貫穿家國情懷是實現歷史教學育人功能的重要標志。正確理解家國情懷觀念的培養路徑,有助于學生養成中華民族特有的價值邏輯。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人民探索救國的抗爭史,正是由于歷史上的仁人志士用生命捍衛國家的安危,我們才能擁有幸福光明的今天。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一課時,以鄧世昌寧死不屈的英勇事跡為切入點,以角色扮演為合作學習的主要活動方式。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闡釋了他獨特的教學原則:“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通過小組成員的資料搜集查閱,以及綜合、歸納、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形成對角色的完整理解與把控,通過角色扮演,可以深切感受角色的心理過程,加深對歷史發展的認識。在合作學習理念下,不同的角色分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證小組成員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共同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真正實現塑造健全人格的目標。
歷史課堂運用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旨趣的合作學習,對于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目標聚焦具有現實意義,以核心素養為引領的合作學習無論以何種形式開展,都將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學科知識基礎,并且為未來發展留下無限的空間。
注釋:
①⑦勒希斌.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67-170,49-50.
②③④⑤⑥⑧朱漢國.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釋義[J].歷史教學,2018(05):3,5,6,6,7,8.
參考文獻:
[1]勒希斌.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朱漢國.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釋義[J].歷史教學,2018(5).
[3]常攀攀.為了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合作學習[J].新課程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