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林
摘要: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內控建設有關精神,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有效途徑。文章闡述了內控信息化建設的背景及意義;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開展行政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的思路與步驟。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控信息化系統;信息化系統作用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的背景及主要意義
(一)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背景
2012年財政部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 號,以下簡稱《內部控制規范》)第十八條提出,單位應當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加強內部控制;財政部2015年發布《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總體目標提出以信息系統為支撐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綜上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設對內部控制實施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充分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的要求。
(二)信息化建設對內部控制建設的意義
1.信息化建設有利于實現預算精細化管理,推進績效目標管理
財務預算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非常重要的一項管理工作,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算決定了單位經濟資源配置和活動方向。近年來隨著財政撥款的增加,單位很多資金實行項目管理,如何有效利用財政資金,防止浪費和腐敗的發生,實現財政資金的績效目標。信息化系統有助于將預算管理系統與經濟業務各系統有機融合,通過實時在線數據的傳輸和處理實現信息的充分集成和反饋,達到動態和實時控制,實現經濟業務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結合。可以滿足預算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實現項目績效管理。
2.信息化建設有助于構建內部控制大數據平臺,實現各業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根據《指導意見》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從內部控制業務層面考慮,內部控制體系應包含預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購控制、資產控制、建設項目控制、合同控制及其他控制。通過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預算、收支、政府采購、資產、建設項目、合同等信息的同步集成,實現各控制系統整合在統一的信息化平臺,減少或消除人為操作因素,實現各業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提高內部控制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3.信息化建設有助于建立內控報告制度,促進內控信息公開
單位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對信息化建設實施歸口管理,信息化系統有利于將內部控制信息及時反饋給內部管理人員及外部使用者。通過信息技術控制,建立健全會計信息、預算信息和政務信息發布協調機制,形成內部控制報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經濟活動相關信息內部公開制度,充分發揮信息公開對內部控制建設的促進和監督作用。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意識還比較淡薄,對信息化認識不足
自2012 年財政部發布《內部控制規范》,特別是2015 年財政部牽頭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制定的《指導意見》發布實施以來,大多數單位已初步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包括組建內部控制領導小組,制定內部控制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部分單位仍存在內控制度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內控僅停留在制度層面建設上,未建立內控信息機制。其主要原因和單位內部控制意識淡薄有關,加之組織架構、職責分工不是很明確,內控信息化建設不到位,實施時沒有抓手,易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基本處于空有制度,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督,嚴重影響了內部控制的作用。
(二)人員配置不足,專業性待提高
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大多數是由財務部門牽頭,這主要和內控控制預算、收支等經濟因素有關,大多數人會認為是財務的事情,但內部控制不僅是和經濟相關,也涉及人事、資產、項目建設等相關內容。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集成的進步,內部控制建設逐漸從制度層面上升到信息化控制階段,這就要求內控實施人員對財務、審計、基建、計算機等知識都較為熟悉,對基礎薄弱、觀念落后或年齡偏大的財務人員提出新的挑戰,加之近年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很多單位財務人員相對緊張。財務人員配置不足,無法滿足專門的人員對內部控制進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內部控制有效性。
(三)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需提高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內控信息化建設,執行內部控制時,切勿忽略內部考核評價及內外部監督的作用,否則會影響到內部控制實施效果。從近兩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填報情況來看,目前仍有很多單位尚未建立專門的內部控制評價和監督部門,或是雖建立了相關部門但存在考核評價方式單一、實施范圍狹窄、忽視考核評價結果應用的情況。內部控制評價與內外部監督的不健全,會導致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不足,不能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無法評估內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有效性。
三、做好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思路與步驟
(一)梳理各類經濟活動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內容、把控關鍵風險點
1.梳理各類經濟活動業務流程,將業務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統
單位應按內部控制規范要求,結合單位特點,積極查找和分析單位業務層面經濟活動的內容、目標和范圍,歸納總結業務活動流程圖。以某高校為例,該校在進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首先對各業務流程進行了分析,如預算管理流程如下:
預算編報=>預算審核=>指標生成(管理)=>網上報銷=>賬務處理
有了業務流程后再具體分析每一個業務環節具體情況,如設置“預算編報”流程時需要考慮預算項目、預算的定額標準及預算控制數等內容。將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固化到信息系統中,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對各項經濟和業務活動的約束,減少或消除人為因素,搭建信息化平臺,實現內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態化。
2.把控各類經濟業務關鍵風險點,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措施
通過風險評估工作,識別出單位層面,經濟活動層面,特色業務層面風險點,如預算執行時會存在預算執行過程缺乏有效監控、預算執行后無反饋和報告體系、項目預算無績效目標、預算調整不規范、重大預算事項執行不規范等風險點。根據單位廉政風險防控規定,制定單位防控相關表格,列明職權目錄、防控圖、重點防控項目等信息。以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為重點,推進信息化防控體系,規范權力及其運行,增強廉政風險防控有效性,加大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力度。
(二)建立健全內控管理制度
在進行內控信息化建設時,要建立健全各管理系統內控制度并不斷進行更新完善,確保各管理制度涵蓋重要環節、管理流程圖。以某高校預算業務管理制度為例,在設計預算業務管理制度時要涉及預算編制與審核、預算執行與調整、決算管理、績效評價等重要環節,其中預算編制與審核環節流程圖如下,各業務部門編制預算=>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初審=>財務處初審預算=>業務分管院長審核=>財務分管院長審核=>主管院長審核=>院長辦公會審議=>黨委會審議 將各業務管理流程圖嵌入信息化系統,使信息化系統與管理制度銜接。
(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評價機制,做好監督管理
單位要結合自身的特點與財經法規要求科學設計內部控制評價考核機制,改變單一的考核評價方式,實現內部評價與第三方評價相結合;擴大內部控制考核評價實施范圍,包括財務報告質量情況、經濟責任落實情況、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等。將內控考核機制嵌入信息化平臺,實現預算管理、收支管理、項目績效管理、資產管理等信息化平臺數據整合加工,將整合加工后的信息反饋至考核評價模塊,實現內控考核的科學性、客觀性、有效性。同時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相關規章制度,明確審計的范圍、程序和方法,保證內部控制審計的執行,實現內部審計的制度化及規范,適當引入第三方進行外部審計,強化財政、審計、監察等外部監督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形成監管合力,優化監督效果。
(四)重視內控考核評價結果應用
通過內控信息化系統,可以有效收集內部考核評價信息,要將評價結果作為出具內部控制考核評價報告、完善內部管理制度、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和參考,與領導干部財政績效考核掛鉤。同時要對內外部審計、巡視、紀檢形成的報告、建議書等評價結果進行認真分析,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建立內控措施,促進內部控制規范有效執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是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手段,但并不能保證實施效果。有效推進內部控制建設,還需要強化領導責任,完善工作機制,提供經費保障,加大宣傳力度,讓單位內部形成重視風險防范,強化責任意識的文化。
參考文獻:
[1]胡興國,王晶.信息化背景下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研究[J].財會研究,2019 (3).
[2]張興乾.對高校財務部門在內部控制體系中角色、職責定位及執行力探討[J].教育財會研究,2015,26 (3).
[3]唐大鵬,滕雙杰,常語萱,武威.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落地的分析和建議[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 (0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