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持續默讀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內容枯燥、閱讀量少、學生缺乏主動性等缺點,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了閱讀方法,培養了閱讀品格。本研究抽取了北京市G中學初一年級兩個班為研究對象,經過三個階段的行動研究發現,持續默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持續默讀;英語閱讀;初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7-0003-02
引? ? 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初中生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0至15萬詞以上。 然而一些中學生閱讀現狀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高。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持續默讀”是基于學校教育的課內外自由閱讀模式,提倡持續不被打斷的默讀,其流程是“閱讀—筆記—討論—監控檢測”[1]。筆者發現這種閱讀方式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值得嘗試。
一、研究實施過程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中學初一學生兩個班級(1班和2班)為研究對象。這兩個班級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好,英語水平也相對較高。本研究歷時一年三個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完成。
1.第一階段(2014年4月—6月)
這一階段主要介紹持續默讀活動的流程并初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行動研究開始前,筆者做了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情況和喜歡閱讀的書籍,并對課上進行的持續默讀活動提出了具體要求。首先,筆者讓學生帶一本自己喜歡的英文書籍,要求純英文無漢語。其次,筆者要求學生在上課鈴響前進入教室拿出書本閱讀,只能默讀不可以朗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說話、不能討論、不可發出噪音,閱讀時間為十分鐘;如果遇到生詞不建議查字典,可以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沒有記筆記、抄句子等讀后任務,每周只需要記錄閱讀的書名。
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兩個班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英語課一進教室就拿起書本閱讀的習慣,而且在十分鐘的閱讀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專心地看書。
2.第二階段(2014年9月—11月)
在這一階段,學生已經熟悉了持續默讀的操作規則,但閱讀材料的數量和選擇仍然困擾著學生。因此,筆者設置了一個班級書柜,要求學生暑假認真挑選一本英文書帶到學校,放進班級書柜里。選書的原則以個人興趣為前提,前幾頁能看懂60%內容的書才是適合自己閱讀水平的。除了堅持填寫閱讀記錄卡外,讀后活動還增加了讀后分享環節。
在這一階段,學生養成了主動閱讀的習慣,并將課堂閱讀延伸到課間主動閱讀和課后閱讀。從十月進行的訪談結果來看,學生最喜歡的英語課環節就是持續默讀活動,還有學生自己總結出了一些閱讀策略和技巧,增強了自身的閱讀興趣。
3.第三階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
本階段是持續默讀活動的最后階段,一共持續了5個月。學生已經形成了成熟穩定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在這一階段,學生仍然堅持每天課前十分鐘默讀,讀后活動也更加豐富,除了口頭的分享交流外,還有筆頭的讀書報告撰寫作業,剛開始的讀書報告只要求學生每周記錄書名和作者,并摘抄一些好詞好句,沒有數量的限制。 一個月后讀書報告又增加了周末的閱讀內容概括summary和閱讀感受feeling的寫作,此項沒有強制性要求,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完成。筆者每周都會對學生的讀書報告進行查閱、監督和記錄,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還會定期評選優秀的讀書報告進行分享和表揚。
二、研究效果
1.持續默讀激發了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從學生訪談來看,學生很喜歡自主閱讀,還會將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閱讀。從調查問卷來看,有75%的學生非常支持在課堂進行十分鐘的持續默讀活動;有21.42%的學生對持續默讀的態度不明確,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只有3.57%的學生不贊成。由此可見,在持續默讀的活動研究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讀物,沒有功利性閱讀的負擔,保證了學生為樂趣而讀,符合學生的閱讀水平,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持續默讀培養了學生英語閱讀習慣
從一開始學生吵吵鬧鬧到能快速安靜下來閱讀;從課堂十分鐘的閱讀延展到課后閱讀;從原來的被動閱讀一定程度上轉化為主動閱讀;從只填寫閱讀記錄卡到積極分享閱讀體驗再到主動撰寫閱讀報告。這些變化說明持續閱讀讓英語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習慣。
3.持續默讀提高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從問卷反饋結果看,有的學生認為持續默讀可以培養他們聯系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有助于完成考試中的完形填空題;有的學生認為好詞好句對寫作也有幫助;甚至有學生認為能從讀物中感悟出人生哲理,這些都是英語閱讀能力提高的表現。此外,從考試閱讀成績看,在剛參加活動時,兩個班的閱讀成績相當,后來2班退出,1班繼續參與活動,閱讀成績慢慢發生了變化,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初二下學期的閱讀成績1班明顯高于2班,這說明持續默讀行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研究反思
1.閱讀材料的選擇
閱讀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從訪談和問卷可以看出,學生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閱讀材料。合適的閱讀材料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過難或過易都會使學生閱讀積極性受到打擊,影響閱讀質量。閱讀材料的多樣性也很重要,學生選擇的書籍比較單一,偏重故事類,忽視科普類書籍的閱讀。只有大量豐富的多種文體的閱讀才會拓寬學生的背景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習得能力和文化意識。
2.教師的作用
教師在持續默讀這一過程中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轉變為積極的引導者和指導者。剛開始教師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保證默讀活動能持續進行,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選擇和興趣,可以推薦但不能指定閱讀書目,不能強制給學生安排作業式的閱讀任務。教師要設計多樣的讀后活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習得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扮演好閱讀示范者的角色,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閱讀態度和閱讀行為。
3.讀后活動的設計
讀后活動的設計應該遵循難度適中、豐富多樣、自愿選擇完成原則。剛開始時,學生不易開展閱讀活動,只做簡單記錄,等活動進行到一定程度后,從易到難逐步增加。教師不能把讀后活動安排成作業的形式,強制讓學生完成,這樣會打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喪失閱讀積極性。閱讀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活動氛圍要輕松有趣,如可采用故事復述、短劇表演等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結? ? 語
綜上所述,經過為期一年三個月的研究實踐,可以看出,持續默讀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持續默讀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帶著樂趣投入閱讀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朱會.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15):118.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市級一般課題“持續默讀(SSR)對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影響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 DBB15089)的結題成果。本文作者為課題負責人。
作者簡介:李芳(1980.1—),女,四川巴中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英語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