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水平與知識素養,我國相關教育部門逐步加強了對學前教育美術手工系列課程的改革。文章主要以了解學前教育知識為切入點,對如何開展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1-0121-01
美術手工課程不僅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開發幼兒的大腦,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對挖掘幼兒的潛力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開展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一、開展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重要意義
就我國基礎教育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國大多數的啟蒙教師依舊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不能很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不單單忽視幼兒的美術教育,而且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也十分枯燥乏味,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完全限制了幼兒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學前教育中重點開展美術手工教學課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學前教育中開展手工教學課程可以最快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1],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新的環境中;其次,美術手工課程可以拓展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樹立空間立體觀念,提高幼兒的思考能力;最后,美術手工教學還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加深幼兒對美術手工的理解和感悟。除此之外,開展學前教育美術手工課程教學從根本上加強了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真正地實現了自我思維與實踐的統一,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開展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具體措施
1.合理調整美術理論課程和美術實踐課程的比重
傳統的教育模式之所以不能得到新時代的認可,就是因為理論教學所占的比重太大,教師的古板和課堂的乏味是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只有合理地調整美術理論課程和美術實踐課程的比重,才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拓展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成長。
2.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幼兒普遍存在好奇心重、自我束縛能力差以及注意力分散等特點,所以教師應當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例如,教師首先可以在學前教育的美術課堂加入剪紙、撕紙、折紙、紙浮雕以及紙裝飾等各種美術紙工藝內容;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進泥工塑造的世界,如引導幼兒使用各種類型的泥土來塑造不同造型等[2];最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廢物再造活動。教師可以統一組織幼兒到公園里回收廢棄物品,如廢棄的水瓶、廢棄的塑料袋等,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主設計廢棄物的造型,并且與幼兒一起進行廢物再造。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幼兒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對幼兒進行了良好的德育,加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3.不斷加強學校和父母的相互配合
隨著時代快速發展,生活壓力不斷增加,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因此教師應當不斷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共同幫助幼兒成長。教師可以在爭取家長同意的基礎上給幼兒布置裝飾自己房間的作業,并且拍照與同學們分享。這樣的作業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兒的空間設計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幼兒的榮譽感,使得幼兒在學習中保持愉悅的心情,為順利開展學前教育美術手工課程工作打下基礎。
三、結語
我們深刻感受到了美術手工課程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它既能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又能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所以教師應當重視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實力,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韌婕.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淺析[J].時代教育,2017(6):75,90.
[2]劉穎.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探討[J].戲劇之家,2016(22):215.
作者簡介:洪夢瑤(1990—),女,浙江富陽人,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