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教育信息化在高職學前教育中的作用,針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相對貧乏且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欠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差的現狀,從學校培養執行力度、課程設置、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頻率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并從加大培養執行力度、完善相關課程教學體系、提高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頻率、加強對學生網絡行為的引導等方面提出信息化教學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職學生 ?學前教育專業 ?信息化教學素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7C-0163-02
一、教育信息化在高職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高思想認識、發揮主體地位。信息化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學生成了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變成“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趨向于主動化、創新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情況搜索出適合自身技術特點的相關理論視頻等。這樣既最大化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又實現了個性化、創新性、優質性的教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還能促進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轉變思想觀念,在實際教學中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在普及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提高教學水平。
(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自主學習。信息化教學手段囊括了生動逼真的音、視頻,虛擬仿真技術等,利用其進行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枯燥性與被動性,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加充分地體會到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信息化教學還引進大量的電子設備,在對傳統教學環境進行大力改善的同時也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這樣,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與薄弱環節,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鞏固提高。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主動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可以隨時隨地查漏補缺,促進自主學習。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化教學素養的培養現狀及其原因
(一)培養現狀。通過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化教學素養培養現狀的調查,發現他們的信息化教學素養存在如下不足。
1.基礎理論知識相對貧乏且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欠缺。在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主要通過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來獲取信息知識,教育途徑成為學習理論知識的最主要來源,社會與家庭所起到的影響作用極小。在相關的互聯網絡知識中,大多學生會利用計算機進行交友聊天、看網絡娛樂視頻等,而用來查找學習資料等學習交流內容相對較少。同時,大多數高職學生對相關的網絡基礎理論知識不甚了解,比如網絡隱私、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對網絡系統的維護等。由于在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知識方面相對貧乏,因此就不能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在面對更高的信息技能操作時就會受到極大制約。雖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都能夠較熟練地應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簡單的文字編輯、PPT文稿演示以及數據處理等,但是還有部分學生對多媒體軟件的操作比較陌生。學前教育專業常要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課程,那么學生有必要熟練掌握基本的圖像處理軟件、音頻軟件以及掃描儀等媒體設備,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極度缺乏計算機軟件安裝與多媒體文件獲取等知識。
2.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差。在獲取信息和管理方面,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敏感度較好且積極,但卻沒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和再創造能力,不能在日常學習和實習階段高效運用信息知識。比如應用相關處理軟件處理音頻圖像時,會出現畫面不清晰、噪音等,這樣就不能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完美的教學設計,不僅制約了教學方式的變革也對教學實施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大多數學生不能主動利用信息技術發揮自主創新學習的作用,并且在信息發布和交流能力方面喜歡選擇手機短信、微信以及QQ等方式,而選擇博客和BBS論壇交流方式的人較少,這樣不僅阻礙了學生同外界的共享交流還不利于整體信息素養水平的提高。
(二)相關原因。具體如下:
1.學校培養執行力度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國家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化教學素養的培養非常重視,近些年也不斷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學校是學生信息化教學素養培養的重要執行單位,但是大多高職院校把專業知識傳授當作重要目標從而出現信息化教學執行力度不足的局面。比如某些學校在信息素養教育方面只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等,某些學校甚至認為只要學生能夠熟練操作某些基本應用即可,根本不會投入相應的資金與設備。同時,某些高職院校在信息技術課程中設置得不夠合理。比如某些學校所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和多媒體課件制作等課程課時較少,1周1次,1年不足50個課時,并且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夠自然不能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2.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頻率較低且未能對學生網絡行為進行良好引導。高職教師在信息化大環境中,需要用現代化的信息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完善其教學內容。可以說,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與高職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以及對信息技術應用的效果有密切聯系。然而,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頻率非常低。例如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公共課的課時就比信息技術課時多得多,這樣很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同時,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多數學生喜歡在課余時間上網聊天,而大大減少了利用便捷互聯網絡進行學習的時間。學生喜歡利用手機觀看電影、打游戲、購物等,甚至很多學生還沉迷游戲中不可自拔。針對這些問題,雖然大多高職院校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沒有著手進行正確引導,再加上學生道德意識比較淡薄,不能正確判斷信息道德問題等,成為阻礙學生信息素養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化教學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加大培養執行力度。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化教學素養培養的執行力度,嚴格執行國家教育政策并有效監督信息素養教育教學。高職院校可依據相關要求給予合理的政策性傾斜,比如合理分配信息設備、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合理的結業測評體系等。還可以在校園內部網中組建學前教育版塊,比如為學生設置幼教心理課程、幼教健康資訊等專業模塊,如果學生想查詢該專業的相關學習資料和學習內容,可以點擊相應的模塊進行自主學習。同時,為了確保學生在畢業時能夠充分適應時代的需求,學校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校園環境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開展各種信息化學習比賽,最大化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完善相關課程教學體系。大量實踐證明,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不能把信息技術作為單一的課程進行學習,要構建適應時代發展的課程體系,同時還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橋梁作用,使其能夠與其他課程融入為一個整體并融入各學科的教育評估體系中。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要設置與學前教育專業相結合的適應學生發展的計算機應用課程,這些課程不僅要充分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還要充分結合未來的崗位需求。例如在WORD教學中,設置與幼兒園語言教學領域等相關的編輯排版課程;在POWERPOINT教學中,可以結合幼兒教學領域設置演示文稿制作課程等。這樣,既可以對學生完成學前教育專業的相關學科學習提供有力幫助,還可以提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在未來的幼兒教育教學管理中能夠得心應手。
在整合各學科與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還應多借助優秀的教學理論,充分圍繞如何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不斷探索出適合本專業的教學模式。還可以定期讓各學科的老師進行討論交流,以此總結出最適合學科職業特色的有效教學方法。此外,還應確保學生能夠切實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實踐過程與評價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提高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頻率。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信息素養決定著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因此,要重點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逐步培養教師敏銳的信息意識,同時提倡各科教師熟練運用信息技術。比如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頻率,鼓勵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使之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從相關學習中深刻體悟信息素養帶來的便利性。定期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合理評價在整個教研活動中教師是否對信息技術表現出積極的興趣。同時,還要優化家庭環境,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并讓家長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疏導。這樣才能讓學生對信息進行合理利用并培養其優秀的信息素養意識,從而讓網絡成為有用的學習工具,讓學生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中不斷成長并體驗收獲知識的快樂,提高其挑戰各種困難的信息素養并時刻保持努力學習的激情。
(四)加強對學生網絡行為的引導。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速度令人驚嘆,但是智能手機等產品的普及卻讓高職學生不能很好地控制其網絡行為。目前,大部分高職學生利用便利的網絡環境進行娛樂消遣,有的學生甚至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隨意探索而不顧法律道德的制約。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務必要給予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引導:其一,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將德育教學充分融入整個課程體系中,在多媒體教室中為學生展示多方位需要掌握的知識,以此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判斷力并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凈化思想的目的。其二,制定學生網絡行為規范。高職院校可根據實際需求制定具體的規范要求,對學生在網絡上的信息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校園網的監控體系,對學生的信息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其三,進行多渠道的網絡德育。為了讓學生能夠對其網絡行為進行自律,高職院校可從多角度加強網絡德育,使學生不斷反省自己的網絡行為,并不斷在實踐中進行自我提升。
【參考文獻】
[1]鐘艷,廖凱.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融合體驗[J].科技資訊,2016(28)
[2]張淑利.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7)
[3]楊麗麗.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J].新課程研究,2016(4)
[4]閆美麗.信息化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作用探析[J].中國培訓,2017(8)
[5]方媛.信息技術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教師版),2017(22)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A類重點項目“中職與高職數學課程體系銜接的研究與實踐”(GXZJG2015A048);2018年度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教改立項重點項目“核心素養視域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GXXDZD201802)
【作者簡介】韋銀幕(1979— ),男,壯族,廣西環江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數學、信息化教育改革。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