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普及以及教育深化改革的具體要求,需要得到和知識教育同樣的重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阻礙其發展,同時在學校中實施時也不被一部分教師所認可,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并發揮其在學生學習成長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花費精力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境,尋找更加有效的措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學校內順利發展。該文將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行研究,分析其當前面臨的困境并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困境? 出路
中圖分類號:G4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b)-0153-02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與否不僅會影響一個人的學習、工作狀態,更會改變其生長軌跡。因此,對于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必須加以重視,國家和政府近年來也提出了很多具體方案來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開展力度以及教育人員本身重視程度不高等問題,我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發展中存在著很多問題。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社會上頻頻發生由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的惡性事件表明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十分堪憂,這更加體現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必要性。
1? 我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應試教育模式使得我國學校在進行學生培養時對于學習成績過分地重視,相應地忽視了其他各層面的素質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育工作者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知識掌握情況,忽視了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中推廣開展時也存在著很大的阻力,這就導致了更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競爭力越來越大,在學校內部也存在著很大的競爭壓力,學生也有了越來越重的課業壓力,在繁重的課業問題下,心理素質必然受到影響。而且,很多家長希望學生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以及培養特長,因此很多學生除學校課業壓力外,在節假日還要進行連綿不絕的課外輔導班、興趣特長班等,這樣的教育模式下,中小學生承擔的壓力是十分大的,如果對這種壓力不能有效緩解,就很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由于壓力過大,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著情緒不穩定、人際交往障礙、心理脆弱等問題,社會上甚至有學生因不堪重負自殺的案例發生,這種負面的情緒對于學習成長是很不利的。總而言之,我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需要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同樣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十分必要,需要克服阻力,尋找更加有效的執行辦法,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良好開展,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狀態,以更好的心理面貌進行生活和學習。
2?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困境
2.1 未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標準
很多學校的教師尚未建立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也不夠全面深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沒有相應的健康標準作為參考。在學生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時,教育工作中沒有足夠重視,甚至將其認定為青春期的正常表現或者是學生本身性格不同導致的。教師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同時也沒有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標準,導致在具體實施時將心理健康教育標準與中小學生行為守則甚至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混為一談,學校教師就無法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做出準確的評估,甚至出現錯判,造成嚴重的后果。在某些學校,教師在判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時由于缺乏相應的標準,單純依據自己的主觀意識判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要想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發揮作用,需要完善的心理健康標準規范作為依據。
2.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醫學化
很多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對于心理狀態存在問題的學生沒有選擇合適的溝通和疏導方式,導致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朝著醫學化的模式發展。具體而言,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將學生視作病人,對于心理狀態不達標的學生強制其接受心理治療,這樣的教育模式使得心理健康本身存在問題的學生容易受到其他學生的嘲笑,心理問題不僅得不到有效解決,還可能使這些問題更為嚴重,造成后續心理障礙問題。而且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時,選擇學校中的個別案例作為心理輔導的依據,但是這些案例在學生內部普適性不足,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可,對于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學生起到的疏導和啟發作用相當有限。教師需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不能一概而論,無論是心理咨詢、心理治療還是心理輔導課程的開展都需要注意針對性,建立更加正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
3.1 確定心理健康標準
首先,需要對狀態和特質進行正確的區分,在學生出現相關問題時,教師能夠正確采取措施。所謂狀態性的問題指的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由于某些事導致的情緒波動,這種狀態性的問題隨著時間的發展是能夠慢慢緩解的,屬于正常現象,教師在學生出現此類問題時要正確理解,不能片面地將其歸結為心理問題。而特質性問題是一個人先天或者后天成長過程中由于種種因素導致的固定性格和心理問題,如某些學生存在暴力傾向或者自閉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進一步推進,需要教師正確區分狀態性和特質性問題,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其次,需要正確認識到心理健康于不健康的關系,二者不是完全對立的關系,而是相互統一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中既有健康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同時一個人的心理狀態隨著時間在不斷變化,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挖掘學生的積極健康信息,避免在工作中單純地將學生分為心理健康與不健康兩類。最后,需要對階段性心理問題和普遍性心理問題進行全面的認識,例如,學生在青春期階段可能出現的心理波動和行為異常屬于這一年齡階段的正常現象,是階段性問題,而暴力傾向甚至反社會人格是很嚴重的異常問題,程度相對嚴重,需要得到更多重視,及時解決。
3.2 建立全面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首先,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將其與學校其他課程教育一樣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即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化,課程教師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知識儲備,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有基本的認識,能夠有效承擔教學任務。其次,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立更加健康的成長環境,在教育過程中深刻結合學生實際,拒絕死板的知識灌輸教育,實現知識與教育環境的良好結合,讓學生從真實的案例中培養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質,在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下完善自己。最后,在心理治療過程中要全面地考慮問題,對于成長環境等因素如以充分認識,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障礙,深層次地尋求患病原因,從根源入手,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4? 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需要社會各界加以重視,有效解決學生學習成長中的心理問題,為學生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促進其發展,而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中面臨著一定的困境,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標準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能夠及時解決。
參考文獻
[1] 林松訪.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福州師專學報,2001,21(6):61-63.
[2] 劉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道德教育融合實施的困境與出路[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33):4-7.
[3] 陳娟.高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知識經濟,2013(10):152,154.
[4] 周新梁,陳遇春.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繼續教育研究,2012(12):116-118.
[5] 李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4(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