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虹
【摘要】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發(fā)展,新課標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中編排大量的自讀課文,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在自讀課文中“議”“品”結合,提高個人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將具體探究在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教學中的對策,以此幫助學生的語文自讀課文取得更高的成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思考與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教科書中,為學生安排大量的自讀課文,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培養(yǎng)讀寫的基本能力,鞏固提升個人的語文知識。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忽視學生自讀課文教學,導致學生缺少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發(fā)揮學生語文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讀課文中發(fā)展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一、結合之前所學內容,進行閱讀比較忙
語文知識的學習是循序漸進、溫故知新的過程。教師在初中學生自讀課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自讀課文時積極進行思考,善于結合以往所學的知識內容展開比較,在閱讀相似的課文時歸納分析文章寫法的不同和相似之處,在比較中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以此實現(xiàn)溫故而知新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的自讀課文學習真正具有成效。
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一單元中的自讀課《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對比同一個題材的文章《吳門橋》進行自讀學習,使學生在自讀文章中善于發(fā)現(xiàn)寫作的不同,提高學生歸納分析能力。我讓學生比較《中國石拱橋》和《吳門橋》中的相關說明文字,找出在描寫景物時兩篇文章用的手法和意義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在自讀課文中通過比較找出二者描寫手法的不同。之后我根據學生回答的答案進行歸納總結,在《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中描寫趙州橋的文字在于為作者提出的觀點進行論據,而后者的目的在于通過描繪橋的外形,使讀者身臨其境般地感受文章描寫的內容,目的在于記敘,引起讀者的由衷贊美。
教師在學生自讀課文時,引導學生與之前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有助于引發(f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和探究,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思考探究能力,使學生的自讀課文學習真正具有成效,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在自讀課文中取得新收獲。
二、掌握制度課文學習方法,提高閱讀成效
教師在初中語文自讀閱讀教學中向學生講解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條理地進行自讀課文,提高學生自讀課文的效率。《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倡導自由、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這也是開展語文自讀課文的初衷。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自讀課文方法,以“讀”為主,“品”“議”為輔,注重學生在自主課文中得到的思考和啟發(fā)。
例如,在學習《雨的四季》這篇自讀課文時,這篇課文的自讀提示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之美,并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寫方法,分析四季雨的不同特點,在作者生動的語言描繪下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作者描繪美好的意境中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我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用筆圈畫自己認為精彩的詞語跟句子,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在我的教學引導下在瀏覽課文時帶著目的,由外到內,逐層深入地進行課文閱讀,賞析文本,學生在自讀課文中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從而引導學樹立起熱愛自然的觀念。
教師在學生自讀課文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有助于使學生系統(tǒng)性,科學性地進行自讀課文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使學生的閱讀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挖掘作者文章寫作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從而帶給學生語文閱讀更多感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主張對話式閱讀學習,體會文章情感
新課標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因此,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教學中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教師應作為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的精神交流,尊重學生在自讀課文時的情感感受,使學生可以與教師,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交流,幫助學生在自讀課文中獲得更多的感悟和收獲。
例如,在教學《夢回繁華》這篇課文時,為使學生對這篇自讀課文有更多的情感共鳴,我在學生自讀課文前,首先向學生播放《國寶檔案》中關于司母戊鼎的片段。在學生觀看完影片后,我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探究,分析為什么司母戊鼎會被稱為國寶,學生在我的提問下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之后我根據學生回答的問題,跟學生一起探討得出結論:司母戊鼎不僅保存的歷史年代久遠,而且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藝術價值,是中華的文化藝術瑰寶。學生在交流探究后對自讀課文有更多的情感認識,便于學生對自讀課文的學習和掌握。
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與教師和文本進行對話和交流,使學生有機會將自己的個人觀點進行充分表達,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使學生在不同觀念想法的思維碰撞中得到更多的收獲和啟發(fā),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進步和提升。
四、自讀課文中加強思考,注重閱讀標注
教師在學生自讀學習過程中要鍛煉學生讀寫結合,學思結合,讀與寫相輔相成,學生在自讀課文時進行思考和筆記標注便于鍛煉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學生真正投入到語文課文當中,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學生自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對課文后給出的問題在閱讀過程中在原文上進行標注,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記在標注文字的旁邊,在《再塑生命的人》這篇課文中,學生根據課文題目在閱讀中尋找莎莉文老師塑造“我”生命的兩個支點,學生在閱讀中標記出相關的文字并加以自己的閱讀思考,在自讀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根據課文提示學生如果作為五個男孩之一會怎么做。學生可以在簡單思考后在文中進行標記,這種開放性的題目可以給學生一個更大的思考空間,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去想象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在自讀課文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啟發(fā)和收獲。
學生在自讀過程中讀寫結合有助于促進學生在閱讀中的思考,使學生真正深入到閱讀文章中,對寫作內容進行分析和探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讀課文效率,以寫促讀,以讀促思,二者相輔相成,對學生自讀課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真正發(fā)揮自讀課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價值。
五、結語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給學生安排自讀課文教學,是遵循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具體要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真正將學生視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讀課文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自讀課文的效率大大提高,從而取得理想化的教學效果。相信在教師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教學下,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內容運用到實踐探究中,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旦.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自讀課文閱讀的應用價值及實踐策略[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7(3).
[2]黃協(xié)娟.巧用自讀課文閱讀訓練,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J].語文閱讀知識,2017(17).
[3]閆宏璽.教育體制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以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學周刊,2017(11).
[4]田擁麗.試論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自讀課外教學——以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