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應注重同生產、生活實際與時代發展的聯系”,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需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程標準強調了物理課程應重視與實際生活、社會生產以及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物理是一門與生活具有緊密關系的學科,初中物理課程應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物理技術應用社會發展進步與衍生的問題。如何加強初中物理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重點在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本文通過分析生活素材應用到物理教學中的意義與目前存在的問題,探索了在物理課程中合理運用生活素材進行物理教學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生活素材;初中物理;教學
一、 引言
物理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反過來又能為實際生活服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將實際生活與物理知識相結合,靈活運用生活化素材進行物理教學對于提高物理教學具有明顯的效果。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增強物理直觀性生動性,加強學生對初中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效果,還能拓展學生思維的寬度。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重視在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素材,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進行物理學習自信心。
二、 運用生活素材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意義
物理知識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是具有緊密聯系的。物理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同時又反過來改變人們的生活。因此,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總結生活經驗,鏈接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能夠引發學生自主的進行物理知識與現象的觀察與學習,促進學生進行思考與反思,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物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 生活素材應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發展,雖然目前有很多初中物理教師開始重視并運用生活化素材進行物理課程的教學,但不難發現,仍是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沒有真正發揮生活素材物理教學方式的真正作用。其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有效地引入生活素材,從而無法引導學生利用實際生活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降低了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二是,初中物理教師沒有對物理教學方式進行生活化的改革與創新,沒有有效地應用現代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降低了教學質量,同時也難以真正地運用生活素材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
四、 初中物理課程運用生活素材教學的具體應用措施
(一)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有效的生活素材,將其引入到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提升物理課堂效果。同時引導學生從身邊實際生活情境中觀察、發現和感知物理知識,降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增強學生進行物理知識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的常見生活素材直接帶到物理課堂或制作成多媒體資料的形式,以一種生活化的情景方式展現給初中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 注重總結學生物理生活經驗,將其運用與物理教學
每一個學生的生活背景與個性特點皆不相同,因此他們積累的生活經驗也各不相同。在學生的這些生活經驗中存有豐富的物理知識方面的積累的經驗。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積累的這些物理經驗,從中總結并挖掘出學生潛在的物理教學資源。比如,在光線折射、直射等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學生了解的放大鏡聚焦的原理,在陽光充足的天氣里,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火柴放在放大鏡對焦的地方,過一會兒時間,火柴就會被點燃,教師將這種物理現象運用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這種物理現象跟哪部分物理知識有關,跟火柴的燃點是否存在關系?跟凸鏡的太陽光聚焦有沒有關系或者跟凸鏡的太陽光的聚焦溫度有沒有關系?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把同量的沙子和水一起放在太陽光下,引導學生思考并猜測經過幾個小時后,水與沙子哪種的溫度高,原因與影響因素是什么?根據學生實際生活經驗,他們知道是沙子的溫度高。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再讓學生兩種不同的物質同時放在陰涼處,再次讓學生思考哪種物質降溫速度會更快?其影響因素有哪些?從而由這幾個問題的引入物理學中比熱容的知識。通過這種實驗過程觀察與思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深入探索精神,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課程的教學效率。
(三) 選用學生生活常見物品,引入新課程
在物理課程教學中,新課導入是開展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新課導入效果的優劣,會對后面課程的開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初中物理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物理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新課導入環節的合理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讓學生課程開展的第一時間內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物理知識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為達到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的效果,教師可以將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與常見的生活物品帶入到課程中,借助這些物品吸引學生的注意,以加強導入新課學生的接受效果。例如,在蘇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升華與凝華”知識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入課堂一只舊白熾燈泡讓學生進行觀察,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白熾燈用久了會變黑”這個問題,隨后展開此節物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升華與凝華的物理知識概念,通過這種方式從課程的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程內容上。再如,在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物理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凸透鏡可以呈現兩種物理現象:放大物體與聚焦陽光引起火柴自燃,從這兩種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同一個凸鏡在不同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呈現不同的現象?其中存在什么樣的物理規律”。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與思考,提高了學生求知主動性,以及思考問題與探索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 借助生活中常用道具,活躍課堂氛圍
初中是學生初次系統學習物理知識的階段,學習物理知識的時間短,對于物理知識的深入程度不夠,因此對物理現象好奇心也比較強。在這樣的條件下,初中物理教師通過運用有趣的、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方式,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能提高學生參與物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這對于整個物理課堂教學氛圍的提高都會有非常好的效果。生活中學生常見紙杯、紙張、磁鐵、氣球等物品都可以通過學生與教師的改造變成物理實驗的使用材料,運用這些材料進行物理實驗與物理現象的演示物理,會讓學生切身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從而改變物理不夠形象具化的問題,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難度,幫助樹立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從而激勵學生從自身的主觀意愿出發主動參與物理教學課堂。比如學習“物體的浮與沉”課程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乒乓球與杯子等材料向學生演示不同物品在不同環境中的沉浮條件。學生都會知道將乒乓球放入水中,它會浮起來的。但在這個實驗中,教師可以準備三個不同的乒乓球,一個原本的乒乓球,一個加入沙子的乒乓球,一個加入適量水的乒乓球。原本的乒乓球可以向學生展示物體的上浮與漂浮現象。加入沙子的乒乓球可以向學生演示物體的下沉現象。注入適量水的乒乓球可以向學生演示懸浮的現象。通過這個實驗過程的展示,可以讓學生直觀的觀察物理中上浮、懸浮與下沉的物理現象。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體驗乒乓球重量與物體上浮、懸浮與下沉的關系,以此引出“物體沉浮,是由物體所承受的浮力與物體所受重力所決定的”的初中物理知識內容。
(五) 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實踐,學習新的物理知識
在實際生活中處處都隱含著物理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物理生活實踐課的方式,讓學生在進行集體生活實踐活動中直觀地觀察與學習物理知識。在教師可積極引導學生展開生活實踐活動,通過生活實踐實驗活動來觀察并掌握新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練習電能表讀數”實驗,為了更加貼近實際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一個文檔表格,在周末的時間,從早上8:00開始每隔1小時記錄一次自己家中的水表表數,記錄到表格中,從而計算出家庭每小時的用水量,然后引導學生在電腦上畫出一張關于家庭用水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水表讀數的方法,還能鍛煉學生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再如在“測量物體質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預測身邊物品,諸如書、橡皮等的質量,然后讓學生自己利用天平進行預測物品質量的測量,從而讓學生學習到如何使用天平進行質量的稱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習的思考能力與預估能力。從這些實驗的設置與操作過程中,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欲望,還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物理綜合素養能力的發展。
(六) 深入現實生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物理課堂知識的教學能夠讓學生了解物理世界的絢麗多彩與廣涵深奧。物理學科是一門集合了哲學、自然、科學與實踐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其中的知識不僅是來源于生活,還能被廣泛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在物理課程的學習中,只有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價值與實用性后,才能促進學生擁有更大的意愿深入到物理課程學習中去。比如,在完成蘇教版物理教材第八冊(下)“摩擦力”的內容學習后,學生基本上都能夠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存在摩擦的現象。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物理知識進行來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象與物理問題,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觀察不同汽車的輪胎,大卡車等的大型車的輪胎的摩擦力情況;在大雪天公交車都會加上防滑鏈以增加公交車的摩擦力。通過這些過程讓學生進行自主的觀察與思考,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以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發展。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師應認識到生活素材對物理教學的重要性。在立足初中物理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生活化革新,靈活的選擇生活素材將其運用到物理教學課堂中,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在不斷提升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源新.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7(9):38.
[2]王兆峰.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8(7):16.
[3]王錦敏.讓數學活動走進兒童生活世界[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9):29-30.
[4]魯大先.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探討[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9):60.
作者簡介:
王海東,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郭家屯鎮中學。